“基地婴儿”浮出水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4日12:09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记者 涂龙德 位于巴格达市区的约旦驻伊拉克使馆院墙外日前发生一起针对平民目标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截止记者发稿时,这起血腥的惨祸已造成至少19人死亡,50多人受伤。这是自今年4月9日美军占领巴格达以来,伊拉克境内首次发生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尽管目前尚无任何组织或个人声称对此事件负责,但有关各方的侦查和缉凶行动不约而同地指向伊拉克极端组织“安萨尔伊斯兰运动”。这个成立不到两年、同“基地”组织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恐怖集团,被一些阿拉伯媒体称为“基地婴儿”。 FBI揪住了“安萨尔” 据约旦媒体报道,约旦驻伊使馆爆炸案带有“基地”组织作案的一些主要特征,如策划周密、精心选择时机、造成重大伤亡等。这样的“大手笔”肯定不是一般小型恐怖组织所能“胜任”的。事件发生后,伊临时管理委员会(临管会)本月轮值主席贾法里指责前萨达姆政权的情报机构制造了这次爆炸,但约旦方面经初步调查后认为,一个名叫阿布·穆塞·扎卡维的男子有很大嫌疑,他有可能是大本营设在伊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区的“安萨尔”组织的成员。 一直想查清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是否有牵连的美国政府,迅速从国内抽调了联邦调查局(FBI)的精兵强将,组成一个有10多名成员的专家小组,赴伊“协助”巴格达警方破案,并希望顺藤摸瓜,查清萨氏政权与“基地”之间到底是否存在瓜葛。 驻伊美军参谋部负责人舒尔茨说,“我们确信有一个组织在伊拉克境内、特别是在巴格达一带活动,这个组织就是安萨尔”。他说,尽管美方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安萨尔”制造了约旦使馆爆炸案,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将逐步大白于天下”。舒尔茨还说,“安萨尔”是美国一直“重点关注”的与“基地”组织合作的恐怖组织。美国五角大楼也发表声明说,“伊拉克确实存在恐怖分子”,过去美国就强调了这一点,而爆炸事件本身则证实了美国的怀疑。 然而“安萨尔伊斯兰运动”创始人穆拉·克里卡尔日前在接受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拉伯文报纸《中东报》的电话采访时,对美国的指控大呼冤枉。他说,“安萨尔”从未袭击过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目标,如果要制造爆炸,也会对“安萨尔”的死对头——伊朗的目标下手。克里卡尔还说,伊拉克百姓对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约旦所产生的仇恨以及美国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在伊重建问题上的“鹰鸽之争”是这起爆炸事件产生的起因,爆炸制造者的目的是为了给占领伊拉克的美国人“出难题”。 “基地婴儿”不简单 聚居在伊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大都为逊尼派穆斯林。1952年以来,原教旨主义运动在库尔德人聚居区迅速扩张,至今已根深蒂固。2001年12月10日,也就是在“9·11”恐怖事件发生3个月以后,伊北部库尔德人控制区出现了一个名为“安萨尔伊斯兰运动”(意为伊斯兰支持者运动)的极端组织,因为据说该组织与“基地”组织的关系非同寻常,所以很快为人所知。“安萨尔”诞生后,不但常常被中东媒体称为“基地婴儿”,而且还被认为是“基地”组织的“隐蔽据点”和“后勤基地”。 “安萨尔伊斯兰运动”的大本营设在两伊边境地带的小山村白亚拉,并控制着附近的19个库尔德人村落。该组织的目标是通过武装斗争建立伊斯兰政权。“安萨尔”目前有三大对头:其一是伊朗,因为伊朗是信奉什叶派教义的国家,并曾经屡次镇压“安萨尔”;其二是被它指责为“世俗组织”、活跃于伊北部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第三是美英联军,因为联军在最近的战争中曾血洗其大本营,他们招募志愿者来袭击驻伊美军和英军,并宣称对伊北部地区发生的多起袭击美军事件负责。 尽管“安萨尔”从来都矢口否认与“基地”有关系,但外界舆论普遍都不信其言。据美国军方称,今年4月28日,一名化名“英斯”的“安萨尔”高层官员在伊拉克被捕后供认,“安萨尔”从“基地”组织那里得到财政支持,并一直通过秘密渠道与“基地”保持联络。他说,“安萨尔”创始人克里卡尔曾把一大批“安萨尔”成员送往阿富汗接受恐怖训练,克里卡尔本人也曾在2000年在伊朗德黑兰的一个公园里,秘密会晤“基地”的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其实,在此之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今年2月在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作证时,就公开指责“安萨尔”是在本·拉登授意和指导下成立的,而且一直从萨达姆政权和“基地”组织获取财政支持和武器。 “安萨尔”的创始人克里卡尔现年46岁,伊拉克人,真名为纳吉姆丁·法尔吉·艾哈迈德,公开身份是募集钱财用以救助库尔德难民的社会工作者。1991年,他在伊朗活动遭驱逐后,与妻儿客居挪威,还曾被荷兰警方监禁数月,后又被约旦警方指控走私海洛因。对于“‘安萨尔’与‘基地’组织有牵连”的指责,克里卡尔辩解说,他确曾见过本·拉登一次,可那是在1988年,而且他和拉登也没说上话。关于那次见面的情况,克里卡尔今年3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那是在夏天,当时拉登正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一幢豪华别墅里会见几位沙特人,而他本人是在会见结束后,才知道那位“说话慢声细气的人”就是拉登。 伊拉克会成“恐怖天堂”吗 最近几天有报道说,驻伊美军日前接到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报告,称有数百名战争期间逃离伊拉克的武装分子已经潜回伊境内,这些人正在策划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美国负责伊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8日也声称,“安萨尔”武装分子正从伊朗境内潜回伊拉克,而且伊拉克境内目前已经暗藏数百名“安萨尔”分子,这些人的使命就是制造血案和动荡,搞乱伊拉克。实际上,两个月前,伊北部苏莱曼尼亚的美军“线人”就曾报告说,“安萨尔”的一些大小头目在两伊边境的伊朗境内活动,正伺机潜回伊拉克。 另据美国白宫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基地”组织早就与萨达姆政权有合作。白宫的报告称,一名在押的“基地”组织高级官员交待,“基地”组织曾有意从伊拉克获取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技术支持。据称,这名“基地”成员在被俘前专门负责该组织在阿富汗的训练营。报告援引这名匿名“基地”成员的话称,在确证“基地”组织没有能力制造生化武器后,本·拉登曾向萨达姆政权求助,后者答应自2000年12月起对“基地”的两名成员进行生化武器方面的技术培训。当然,目前还不知道这名“基地”分子的上述供词是否属实。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有关各方还无法证实“基地”组织或“安萨尔”是约旦驻伊使馆爆炸事件的元凶,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正在利用伊拉克战后的混乱局势向伊境内渗透、蔓延。早在伊拉克战争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就曾警告说,伊拉克战争将催生“100个本·拉登”。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也曾警告说,如果美国执意对伊动武,其结果必将是“打开恐怖的地狱之门”。以他们两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阅历、地位以及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了解,人们认为,他们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如果经受了战争苦难的伊拉克真地又变成了恐怖事件频发之地,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究竟是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推动了国际反恐大业,还是制造了新的恐怖因素呢? 美国和中东的不少媒体都指出,约旦驻伊使馆被炸不会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类似事件今后肯定还会在伊拉克境内发生。而如果伊安全形势不能尽快改善,伊拉克有可能像几年前的阿富汗那样,成为恐怖分子的天堂。美国方面也担心,这起事件可能标志着伊抵抗力量的“游击战”策略有所改变,美国和亲美国家的平民目标也将成为他们袭击的对象。正是基于这一担心,很多原本急于前往伊拉克“淘金”的国际大公司、大财阀,目前已暂时止步于伊国门之外,而这对于急需大量资金注入以加速战后重建的伊拉克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