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先发制人”反恐战略为何屡屡碰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3:42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两周年纪念即将到来之际,美国总统布什9月7日在白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称美国将尽一切努力争取反恐战争的胜利,并寻求国际国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问题上给予支持。舆论认为,从布什的讲话可以看出,由于美国的“先发制人”反恐战略和单边主义行径屡屡碰壁,布什政府不得不对其有关反恐政策和策略做出局部调整。 2001年9月以后,遭受重创的美国将反恐矛头指向涉嫌制造“9·11”事件的“基地”组织及其领导人本·拉登,以及庇护“基地”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由于世界各国普遍同情美国人民的遭遇,绝大多数国家在反恐问题上同美国站在一起,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也因此很快取得了胜利。 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不仅使美国的军事力量顺利地渗入中亚地区,而且极大地增强了美国领导人的自信心。“反恐”成了美国实现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目标的口号和旗帜。随后,布什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布什在7日的电视讲话中说,所谓“先发制人”战略,就是“为了保护人民免遭袭击,在敌人生存和策划之地给他们迎头痛击”。换句话说,美国可以以保护本国安全的名义对任何它认为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或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先发制人”政策的出台加强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伊拉克战争正是美国无视联合国权威和多数国家的反战呼声,将其单边主义推向新高潮的一个重要标志。 单边主义倾向在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就已经出现,近几年,布什政府根据美国的利益对国际条约和机制进行重新审核,不顾国际社会的呼声,相继做出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执意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退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反对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等决定。即使在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美国也依然我行我素,拒绝联合国参与伊战后重建事务,只同意联合国在伊从事一些人道主义援助活动。 然而,伊拉克战争结束5个月后,伊拉克局势仍然动荡不定,安全形势不断恶化,战后重建步履维艰。驻伊美军不断遭受袭击,伤亡人数与日俱增,美军在伊拉克的军费开支和重建经费日益捉襟见肘,美军在伊拉克深陷泥潭。而美国与其旧日欧洲盟友的关系也因伊战而产生裂痕。布什政府不仅在国际上处境尴尬、孤掌难鸣,在美国国内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以致危及布什谋求连任总统的前景。无奈之下,美国这才不得不把目光转向联合国。 在布什7日发表讲话之前,美国已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伊问题新提案,要求联合国授权组建多国稳定部队,要求联合国出面动员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并捐资帮助伊拉克战后重建。虽然美国会向联合国移交多大的伊拉克管理权问题上至今还是未知数,但美国舆论对布什政府终于克服“虚荣心”向联合国求助还是给予了肯定。美国外交学会一名国家安全问题专家称这是“务实主义打败了单边主义”。 舆论普遍认为,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反恐战略之所以碰壁,其原因就在于它在国际事务中奉行的单边主义有悖于时代潮流,因而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和反对。现在,尽管美国迫于种种压力而不得不同意对其政策作些微调,但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正如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所说,美国需要联合国发挥“帽子”和“管道”的作用,所谓“帽子”就是“国际性”和“合法性”的意思,也就是说,美国需要联合国给它的行动或决定“正名”,披上“合法”的外衣;而“管道”作用,就是需要联合国出面疏通“国际援助的通道”,以减轻美国的人力和物力压力。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华盛顿只同意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所谓的“更大作用”,而美国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其对伊拉克的占领和控制。 单边主义的反恐战略已使布什政府在国内外的处境每况愈下。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必须对其单边主义进行反思,回到正在形成中的多极化世界的现实中。只有这样,它才能摆脱困境。(来源:刘广聚/国际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