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转型还是灭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13:12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耶路撒冷记者刘素云 以炮袭亚辛为标志,以色列已经表明了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要赶尽杀绝的态度。在经过十几年的抵抗斗争之后,“哈马斯”进入了其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面对以色列空前猛烈的军事打击,“哈马斯”到了调整其战略的时候了。 有关“哈马斯”的争论 说起“哈马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体炸弹”。“人体炸弹”的确是哈马斯的“创造”,但是,“哈马斯”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体炸弹”。“哈马斯”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结构较为松散伊斯兰抵抗组织。按照“哈马斯”自己的说法,它本身是一个政治组织,但下属有一些军事派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卡桑旅”。实际上,人们又很难将军事与政治区别开。 “哈马斯”也并非乌合之众,其缔造者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第一次“因提法达”即巴勒斯坦起义期间(1987年至1993年),以“哈马斯”为首的抵抗组织主要从事投石起义,在巴勒斯坦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哈马斯”的地位开始下降,特别是“哈马斯”从1996年开始实施自杀爆炸后,其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迫于以色列和国际社会的压力,巴民族权力机构不得不对“哈马斯”实施打击,许多“哈马斯”活跃分子都被关进了巴勒斯坦的监狱。 2000年9月第二次“因提法达”爆发后,“哈马斯”可以说是“异军突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抵抗力量。在冲突爆发之初,“哈马斯”曾是阿拉法特可以利用的一张牌,而“哈马斯”也希望通过这一机会来壮大自己。但从政治理念上说,“哈马斯”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存在严重分歧。“哈马斯”坚决反对“奥斯陆协议”,反对和谈,拒不承认以色列在本地区的存在。 借此次起义,“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社会的地位直线上升,甚至超过了阿拉法特。但是实际上,对“哈马斯”的极端暴力行为,很多巴勒斯坦人是不赞成的。 “哈马斯”面临重重压力 “哈马斯”遭到越来越多的谴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其极端的暴力手段。“哈马斯”所招募的“人体炸弹”大多都是年轻人,迄今最年轻的一个只有16岁;其二是“哈马斯”所选择的袭击目标,大多是公共汽车、咖啡馆、餐厅等平民集中的公共场所。因此,自杀性爆炸的伤亡者几乎都是平民,老幼妇孺皆有;其三是以色列总理沙龙很巧妙地利用了“9·11”后的国际反恐大环境,“哈马斯”成为人人喊打的“恐怖组织”。 以色列安全机构日前在一份分析报告中说,“哈马斯”目前至少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压力:一,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二,国际社会的压力;三,巴自治政府迫于压力而对“哈马斯”采取各种钳制行动。刚刚辞职的巴前总理阿巴斯在任期间,除了通过达成停火来抑制“哈马斯”的活动外,还截获了“哈马斯”的数笔海外资金,共达300万美元;四,“哈马斯”的极端暴力行动招致以军猛烈报复,给巴勒斯坦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巴民众中因此开始对“哈马斯”产生不满情绪。 以色列要“赶尽杀绝” 在以色列看来,只有把“哈马斯”彻底清除,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自2000年9月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对“哈马斯”等激进组织开始实施一种新的打击方式——定点清除。即利用事先得到的情报,锁定目标,通过事先安装炸弹、用手机引爆、空中发射导弹等方式,直接向目标发动打击,予以清除。 目前,以色列现在已将清除的目标瞄准了“哈马斯”领导人。“哈马斯”一些重要人物,如谢哈德、沙纳卜已先后被“清除”掉,发言人兰提斯今年6月也遭到袭击,但得以侥幸逃命。本月6日,“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及其它几位等领导人在加沙开会时,又遭到以军导弹袭击;10日,以军又将目标瞄准了“哈马斯”领导人扎哈尔。但是,以军这两次袭击行动都未能有效命中目标。 对以军的这种袭击行动,国际社会的谴责之声越来越弱。以军向亚辛发动袭击后,美国只是说,希望以色列今后在采取类似行动时,尽量避免伤及平民。这实际上已为以色列开了绿灯。此外,美国已将“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并从经济上切断了“哈马斯”的经济来源。欧盟在继去年将“哈马斯”军事派别列入恐怖名单之后,近日也将其政治派别列入了恐怖黑名单。以色列也制订出一份详尽的打击计划,近日对“哈马斯”几乎是一日一炸。显然,“哈马斯”已经被逼到墙角。 “哈马斯”面临转型 那么,“哈马斯”有没有别的出路? 其实,“哈马斯”领导层目前也在考虑其前途。据巴解高层官员说,“哈马斯”内部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在以色列穷追猛打下惶惶不可终日的加沙“哈马斯”领导人力主现在立即歇手;而逗留在大马士革的“哈马斯”头目则主张加大军事行动的规模。 在目前情况下,“哈马斯”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进行战略上的彻底调整,放弃极端行动,转而作为一个政治派别存在。而这又谈何容易?因为对“哈马斯”而言,这将是一次痛苦的自我否定。 巴勒斯坦前总理阿巴斯上台之初组建内阁时,曾首先前往加沙同“哈马斯”谈判,试图将其拉入内阁,使“哈马斯”成为巴自治政府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但这一要求遭到拒绝。有人认为,“哈马斯”因此失去了一次机会。 而今天,“哈马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