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日媒体推测本月26日日本将发生特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6日14:35 世界新闻报


日本北海道9月26日发生强烈地震,钏鹿港码头的地面被震裂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 云 雷

  最新出版的日本《现代周刊》日前做出了令人闻之色变的推测:本月26日日本将发生特大地震,届时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代周刊》做出这一推测验,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进入今年以来日本发生的强烈
地震实在是太多了:

  今年5月26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里氏7级强烈地震;7月26日,日本东北的宫城县一天之内发生3次强震;9月26日,北海道又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尽管日本自古就是地震多发国家,国民对地动屋摇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然而最近5个月以来,强烈地震接连三次在相同日期袭击日本诸岛,还是再度加深了日本全社会对特大地震即将到来的忧虑。

  悬在日本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三分之一。全国平均每天发生4次地震,全球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有20%都发生在日本,小震更是接连不断。

  1854年,日本遭遇了历史上著名的大灾难——“安政东海大地震”(注:本文中所说的东海,并不是我国东部的东海。日本将日本海由东向西分别称为东海、东南海和南海)。经地震专家后来研究和推测,这次震中位于东海的强烈地震约为里氏8.4级,不仅震撼了日本诸岛,而且在北至能登半岛、南到北九州的漫长海岸线上引发了大海啸。据史料记载,这次大地震共造成3万余人死亡,被毁房屋和流离失所的灾民不计其数。

  时隔69年,1923年9月1日,环东京湾的日本关东地区又发生了一场里氏7.9级大地震。这场日本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自然灾难将市井繁华的首都东京的85%的房屋摧毁,另一座大城市横滨也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还造成14.3万人丧生,20多万人受伤,无家可归的难民高达数十万人。

  随着地震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地震学界就根据地壳构造的“板块理论”研究发现,每隔大约80年至150年,日本就会发生一次震源位于东海、东南海和南海附近的大地震,这就是日本有名的“三大地震”,其中尤以“东海大地震”破坏力最严重。从1854年算起,“东海大地震”至今已有近150年未发生了。根据周期计算,下一场大灾已经迫在眉睫。据地震专家多年勘测研究,相关地壳板块所积蓄的能量目前已达临界点,随时都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更可怕的是,不但“东海大地震”单独发生的可能性极大,三大地震还可能同时或接连发生。

  据《现代周刊》报道,从9月到10月,在以伊豆群岛、茨城县为中心的地区内发生了20多次里氏3级以上的地震,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地震都是围绕东京、神奈川和

  玉县发生的。据此,日本有地震专家警告说,频频发生里氏3级以上的地震,很可能就是大震将至的前兆。

  “天文奇才”预言引起东京人恐慌

  其实,早在今年9月15日,日本就曾有一位民间“天文奇才”先于《现代周刊》做出了关于大地震将至的惊人预言,在日本社会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时,这位名叫串田嘉男的天文爱好者根据自己监测到的无线电波异常波动,在其个人网站上发出预测:大东京地区在几天内就会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串田的预言很快被日本一些媒体转载报道,并马上在防震意识极强的东京居民中间造成了恐慌,不少情绪紧张的市民纷纷抢购瓶装水、蜡烛及其他防震日用品,以备大难临头时自保、自救。但当时日本主流地震学界却对串田的预言不以为然,不予置评。

  专家们普遍认为,以现有科技手段,要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仅仅过了5天,东京市民就几乎人人都感到了大地的摇动。当地时间9月20日中午,东京湾发生了一次里氏5.5级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可还是让东京人心跳加快。到了9月26日,串田预测的大地震终于来了——距东京几百公里外的北海道海域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据报道,这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不亚于同时引爆上千颗原子弹。

  9月26日这天,还有一条新闻让日本全体国民的心悬得更高了。作为日本象征的活火山——富士山上有4个地点突然喷出了白色的蒸汽。这是最近60年来,沉寂多年的富士山首次显露出可能恢复活动的迹象。虽然日本官方一再强调,蒸汽中并不包含硫磺等火山气体成分,所以这不代表火山将要爆发,而且也和当天发生的北海道地震没有直接关系,但还是使提心吊胆的日本老百姓又多了一份不安。

  “东海大地震”若重来日本将损失惨重

  实际上,日本各方面对三大地震,特别是“东海大地震”迟早会再次发生这一点是有共识的,日本政府早在几年前就组建了由首相亲任领导人的相关对策部门——中央防灾会议东海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2002年8月,该调查会公布报告称,如果“东海大地震”再次发生,将给日本造成重大损失:估计会造成约23.1万栋房屋倒塌,8000多人死亡。报告认为,受灾最严重的将是以东京都附近的静冈县为中心的地区,届时最坏的情况是将有19.4万栋木造房屋、3.7万栋钢筋混凝土等非木造房屋倒塌;假如地震发生在凌晨5时,死者将达8100人左右,发生在中午或是下午6时,也将会夺去4000多人的生命。

  到今年9月,由首相小泉纯一郎挂帅的中央防灾会议再度公布了假定三大地震同时发生时的损失预测报告。报告说,如果防灾措施不力,这种大规模地震最多可导致28000多人丧生。报告还称,一旦政府接到地震预报就会立刻发布紧急警报,强化防震地区将中止几乎所有的产业活动,高速公路将禁止使用,新干线将停运,其周边地区电影院等也将被要求停业等,估计这样一天下来经济损失将达3400亿日元,如果警报持续几天,平均一天的实际损失将达1700亿日元。

  防灾比预测实用日本全国严防死守

  东海大地震迟早要发生,这在日本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近20年来,日本全国上下都在为预防这一特大自然灾害做着各项准备工作。

  日本政府在1978年就制定并实施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内阁内则设有中央防灾会议。中央防灾会议制定的方针是,地震发生30分钟以内,日本中央政府由省厅局负责官员组成的应急小组要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集合,分析灾情,讨论对策。他们使用“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EES)”,一旦发生大地震,储存了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的该系统会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以便政府迅速展开救援活动。而日本各都、道、府、县的警察本部都设有紧急援助队,会在灾害发生时立即奔赴现场,了解灾情、维护交通、救助伤亡人员。日本电力、通信、煤气、运输等部门也都有自己的防灾体制,既能各自为战,又可统一行动。

  另外,日本科学家还在水下两千米的海槽上安装检测仪器,通过人造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来密切监视海底地壳板块的活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除了各区的气象台外,各个地区的公立机构、学校的建筑物内都装上了地震测度器。目前安装在各地的超过3000个地震测度器已经连成一个数据网络,可以随时给日本气象台提供计算震源的有关数据,便于气象局能够在更短时间内通知居民避难。

  另外,日本各地还建立了地震博物馆,市民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前去参观,学习地震知识和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从今年8月1日开始,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连续3个月举行了大规模的地震展览。日本政府还把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全国各地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进行大规模防灾演习,今年参加的人就有133万之多。不仅如此,日本各地和各部门为加强应对地震能力,还经常进行训练。11月1日,东京都18000名消防队员参加了训练,假想在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时如何进行有效救助。政府还不断提醒市民在家中备好三天的干粮和饮料以备应急之需,装有20多种防灾物品的“防灾包”——包括手电筒、头盔、手套、压缩食品和医药品等,已成为日本市民家中的必备品。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全新服装服饰市场再掀抢铺狂潮
战无不胜,只手遮天,新势力突现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新概念,英语学的阶梯 英语口语速成新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你对她越温…柔…
她会爱你更狂野!
非常笑话
烦了累了看笑话
——包治百病哦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性感宝贝
  • 情趣小内裤48元
  • 绳缚式内衣新品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小熊猫:女生不理我。妈妈:她们不是老夸你墨镜酷吗…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