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府“以暴易暴”使众多青年外逃躲避兵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4日01:46 新闻晨报 | |
巴以局势一波三折,在爆炸冲突中度日的以色列年轻人近年来外逃现象越来越严重,印度是他们最主要的“逃亡”地,在那里,年轻的以色列人企图依靠吸食毒品来摆脱记忆深处不时涌起的血腥场景。以青年外逃也为沙龙政府敲响了警钟,促其反思以暴易暴是否真能带来安全。 “以暴易暴”逼青年外逃 按照以色列兵役法的规定,成年人都要服兵役,在战争期间尤其如此。当征兵令就要下达时,以色列的年轻人常常会跑到国外住上个一两年。一些人跑到了玻利维亚、秘鲁或者泰国,还有一小部分去了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而当过兵的以色列年轻人却多数去了印度。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大约有3万名以色列人前往印度“逍遥”。在这支流动大军中,少数人通过努力成了“精英人物”,但更多的人却逐渐沉沦,试图通过吸食毒品来暂时忘却噩梦般的往昔岁月。 以色列人外逃现象最早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及巴勒斯坦人揭竿而起,使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定。最近3年来,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这再次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陷入了“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怪圈之中。在以色列人的记忆中,发生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事件是家常便饭,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实施报复行动也屡见不鲜。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变得混乱不堪,精神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出现外逃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政府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外逃吸毒现象已引起了以色列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以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应对。除了组织小分队将那些外逃士兵拘押回国进行治疗外,政府还与印度方面进行了交涉,希望能在印度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立前哨基地,监管以色列的旅行者。但许多人对政府的这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本末倒置,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关注这一问题的一位以色列作家陶布说,过去,以色列年轻人一般热衷于前往美国或者欧洲深造,然后回国,雄心勃勃地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但近年来,他们不再追求自我升华,在前往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后,他们沉湎于酒色,力图逃避现实,变着花样儿地寻找新潮的精神寄托方式。 陶布指出,目前的巴以冲突让他们别无选择。沙龙政府对待目前的巴以冲突已经黔驴技穷,除了会动用武力进行报复就没有别的办法,而这只会在巴以之间添加仇恨。让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面对这沉重的一切,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外逃者1:印度让我忘掉以色列发生的一切 在印度,一些小旅馆和餐馆的老板对以色列人的处境心知肚明,他们不失时机地用希伯来语打出诱人的广告这里有美酒和鸦片!这里有大麻和疯狂的快乐! 一名23岁的以色列姑娘说,她在印度住了两年,在以军服役时,她将部队分发的费用积攒起来,后来她用这些钱买票到了印度。她说:印度让我感到诧异,繁荣且有条不紊,在这里,我完全忘掉了政治、忘掉了在以色列发生的一切,我整天和朋友们一起吸烟、聊天,没有任何约束,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兴奋和惊奇。 外逃者2:回到以色列就得安全妄想症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姑娘说,她在印度时,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名以色列社会工作者和一名前以色列飞行员陪同她乘坐飞机回到了特拉维夫。但回到以色列后,她就立即被恐惧所包围,她害怕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害怕见到巴勒斯坦人,她患上了安全妄想症。她常常会跑到海滩上露宿,并且整夜不能合眼。她说:我看到云层里,灌木丛中和沙滩上,到处都是人的脸。我非常紧张,我觉得自己快被淹死了,然后我就歇斯底里地哭。 外逃者3:社会精英不知如何缔造和平 一个名叫新时代的治疗中心从外观上看像夏令营的营房,一些灰头土脸的年轻人光着脚在地上走来走去。宠物狗在草丛里跑来跑去。这里是以色列唯一用来帮助吸毒的逃兵恢复正常的精神康复医院。这些病人每个月要向医院上交1500美元的治疗费。 治疗中心的一名负责人说,这些病人并非纯粹的瘾君子,如果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也可能变成以色列的精英。他们阅读严肃文学,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他愤怒地说,高中毕业就让他们入伍,男孩女孩都一样,不到20岁就让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让他们饱尝战争的残忍和恐惧。他从印度带回一名因吸毒而神志不清的小伙子,当时小伙子唠唠叨叨地告诉他,上帝命令他为世界缔造和平,但他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另一名小伙子患了偏执症,他的父亲在去年肯尼亚蒙巴萨天堂饭店爆炸案中丧生,为避免他遭受更大的打击,至今没人敢将这件事告诉他。王增丽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