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外交”的背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1日03:03 北京晨报 | |
虽然同是为了解决所谓的“为了排除违禁武器的威胁隐患”,但与对待伊拉克不同,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对利比亚时,却使用了另外一种手法——“安静外交”。 利比亚“用肘轻推美国” 英国《卫报》20日指出,具体细节尚很粗略,不过,在卡扎菲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布 在谈及“实惠好处”时,布莱尔解释说,除了经济利益外,利比亚从此还可以“光彩地”发展常规武器,并且可以送利比亚年轻人去西方留学。 早在洛克比空难赔偿问题解决过程中,利比亚曾提出,如果联合国取消对利经济制裁,利比亚将向空难家属提供每名遇难者400万美元的赔偿金;如果美国再取消对利制裁,那么利政府将再追加400万美元;而倘使美国将利比亚从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名单中划去,那么每名遇难者可以获得1000万美元的巨额赔偿金。 最终的谈判还是以1000万的价格“成交”。但令利比亚失望的是,联合国按约取消了制裁,但美国却无动于衷。 《卫报》认为,19日利比亚毅然发表中止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实际上是在用肘轻推华盛顿,暗示布什应当遵守诺言”。 为何伊拉克面对的却是战争? 《卫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对于布莱尔来说,针对利比亚的“安静外交”可谓取得了莫大成功;但同时引发质疑的是,白宫和唐宁街10号为何不对巴格达施行“安静外交”,而取而代之以一场战争。 “这是外交的胜利,是在排除武力前提下多边谈判的结果,”英国社会自由民主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孟席斯·坎贝尔说,“这才是解决消除核威胁的正确方式。” 不过,一些英国政界人士认为,利比亚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掩盖“发动伊拉克战争借口的薄弱”。“(利比亚的)这份声明十分有意义,但这并不能成为发掘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替代品,也不能给这场战争正名。”英国智囊团国家政策研究学院主任戴维·梅芬姆对《卫报》说。新华社记者凌朔 相关链接 美英两国与利比亚关系大事记 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同日,宣布关闭美国在利比亚的一处空军基地。最后一名美军方人员于次年6月离开。 1979年12月2日大约2000名利比亚人因伊朗问题在美国驻利使馆门前制造骚乱,随后洗劫了使馆。 1981年8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声称利比亚涉嫌恐怖主义,并派遣战机前往利比亚实施所谓的“定点清除”。 1981年12月11日里根下令所有在利美国人撤离利比亚,并宣布停止持美国护照前往利比亚的权利。 1984年4月27日英国驻利比亚使馆一名英国警察被打死,几天后,英国宣布与利比亚断绝外交关系。 1986年4月14日美军对利比亚展开大规模空袭,造成40多名利比亚人死亡,其中包括卡扎菲的养女。他的两个儿子也在空袭中受伤。 1988年12月21日一架航班号为103的泛美航空公司波音客机于前往美国途中在英国苏格兰洛克比村庄上空爆炸坠毁,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上11人丧生。空难发生后,美英情报机关凭借该机在德国转机前有利比亚特工向该机递送行李以及爆炸现场的证据,咬定此次爆炸系利比亚特工所为,并要求卡扎菲政府交出凶犯。 1992年4月15日美英促成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对利比亚实施经济制裁的决议。决议重申,可以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前提是利比亚承认对爆炸责任,并且公布所有与爆炸有关的情况。 1999年4月14日卡扎菲政府同意让两名涉嫌参与爆炸的情报人员到荷兰蔡斯的一个美国军营接受国际审判。 1999年7月7日在卡扎菲政府对1984年打死英国使馆警察事件“基本负责”的前提下,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2001年1月31日荷兰法庭判处洛克比空难事件中两名利比亚情报人员中的一名终身监禁,另一人无罪释放。 2003年4月15日利比亚官方承认对洛克比事件负责,并承诺向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 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但法国和美国均在投票中弃权。凌朔 相关专题: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