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小泉参拜背后的政治力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7:07 外滩画报 | |
靖国神社追忆战犯 意在争取保守派支持 外滩特约撰稿张宁/文 2004年1月1日上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了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并在登记簿上写:“内阁总理大臣小泉纯一郎”。这是小泉自就任首相以来,第四次参 理性认识参拜实质 理性地认识小泉的参拜行为,给予针对性的批判,这有两层含义:其一,认识小泉参拜的实质;第二,理解日本国内外舆论(尤其是曾饱受侵害的中国、朝鲜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对此的看法和反应。 靖国神社已经不是普通的追思亡灵的祭祀场所,而是日本一些人企图为战争罪行张目的祭坛。日本政治家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绝非悼念一般战争死难者,更不是单纯的日本历史认识问题。小泉以“各国历史、传统、习惯不同”为自己的参拜作辩护,不过是一种托词。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政府和政治家能否正确认识侵略历史并坚持和平主义路线的问题。 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不仅遭到曾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国家和民众的强烈抗议,而且也招致日本国内人士的质疑。小泉之所以选择年初参拜,其意旨在淡化作为国家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色彩,减缓受害国的反感情绪而已。但无论小泉选择何时参拜,都已在世界范围内表明了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至今尚未有反省的意向。在国家间相互依存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小泉的举动增加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性。 参拜背后的政治力学 小泉在参拜后称“新年初拜是日本的传统”,是为了“祈念和平与繁荣”。稍加分析,人们不难发现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其执意参拜实则与目前日本政治架构及政治力学关系息息相关,也反映了冷战后日本外交的特点及小泉内阁外交的整体思路。 日本政治是总体右倾化的孳生品。自保革对立“55年体制”解体之后,随着日本政局的分化改组,保守势力在日本政坛连连得势,革新政党涣散无力,日本政治(包括政治思潮)总体右倾化迹象愈发明显。这种政治的保守化循环还在继续。政治总体右倾化在历史问题上突出表现为首相、阁僚及国会议员关于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并执意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而制约力量则相对减弱。小泉就任首相后,多次为歪曲历史事实的教科书问题辩解,并公然参拜靖国神社。 当然,这也是小泉巩固执政基础的需要。他不顾国内舆论和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连续四次参拜靖国神社,实际上是意在争取保守派的支持。最近一个时期,日本的右倾思潮和势力明显抬头。正是在此背景下,小泉鉴于政治理念及“拉票”的需要,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自觉充当了右翼势力的仆从。同时,小泉内阁推行的结构改革仍未见成效,执政基础岌岌可危。小泉一来寄希望于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来获得“日本遗族会”等特定政治势力的支持;另外,他试图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显示自己的强势地位,进一步维持执政基础。 也不能排除,这是小泉的独特个性使然。外交决策研究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马·赫尔曼认为:在特定的外部限制下,“一个政治领导人的世界观、他个人的政治风格可能影响其政府的外交战略,从而使国家的外交具有不同的特色。”作为首相的小泉本人无疑是分析日本外交决策认知模式的极为恰当的个案。从决策模式看,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2001年4月,小泉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为内阁首相,其政纲和形象以标新立异著称。小泉本人没有亲历过对外侵略战争,自我标榜是“怪人”、“政界的异端”、“堂·吉诃德”。小泉在竞选伊始即提出参拜靖国神社,尽管招致了日本国内外舆论的抗议和抨击,但仍我行我素,坚守其声称的“作为个人”。对此,日本原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小泉政权是大众迎合主义的典型”,“有怪人首相,就有怪人社会”。 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从参拜靖国神社的决策后果看,小泉内阁追求短时、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个中日关系大局的行为已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并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标志着两国关系从而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官民并举,全面发展”的时期。此后,友好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日关系友好合作的主流也不时为摩擦竞争的支流所干扰。其中,在如何看待日本的侵略历史这一事关中日关系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日本政治家错误频出。 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已经成为干扰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负面因素。甚至连日本舆论对小泉参拜对日中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深感忧虑,认为这将使已中断的中日两国首脑的互访变得更为遥远。 靖国神社问题,是检验日本决策者历史认识的试金石。作为中日关系的三个基础文件,《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明确规定了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这是中日关系的原点,必须切实加以维护。对于小泉内阁面临的诸多外交课题来说,当务之急是拿出切实行动积极修复对华关系,不要再做背信弃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非明智之举。(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记录 第一次:2001年8月13日,小泉不顾国内外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强行参拜靖国神社。 第二次:2002年4月21日,小泉就任首相以来,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 第三次:2003年1月14日,小泉突然造访靖国神社。不到10分钟,即参拜完毕。 第四次:2004年1月1日,小泉以新年为“契机”,参拜了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它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为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 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九段北,占地10万多平方米,大门两侧各竖一座石塔,塔身上的浮雕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陈列馆里有当年侵华日军的武器、战利品、遗物、遗书和照片。神社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对外战争中246万多战死者的牌位。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