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未来描画诺曼底的别样色彩(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5日00:45 新民周刊 | |||||||||
未来,改变诺曼底的色彩 面对惨白的十字架,二战老兵总会记起曾被鲜血染 红的诺曼底 60年前的D-DAY,1944年6月6日晨。 当盟军士兵踏着染红的海水、冒死冲上海滩时,他们并未意识到,此次死亡登陆将彻底改写欧洲历史,并敲响纳粹德国的丧钟。 60年后,人们集聚诺曼底,纪念逝者,祈福未来。俄罗斯和德国领导人首次应邀出
昔日战场今成舞台。因为2003年的一场战争,美欧步入微妙的三角恋。法美关系走入低谷,法德关系达到高潮——日益紧密的欧洲联盟,成了反对单边主义美国的核心力量。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爱丽舍宫发言人说,“我们必须面向未来”。未来,描画了诺曼底的别样色彩。 登陆作战,诺曼底仍是经典 撰稿/何奇松 60年前的6月6日,盟军以“霸王行动”为代号向诺曼底发起登陆战役。诺曼底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西欧开辟了反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抚今思昔,作为渡海登陆战的经典之作,诺曼底战役对于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渡海登陆作战仍有颇多借鉴意义。 “战争中真理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保卫。”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如是说。历代军事大家往往用障眼法,示敌假形,隐我真迹,造成敌人的错觉,借以调动敌人。也就是说,“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盟军从战略战役等层面上对德军进行了巧妙的“示形”术,达到了绝妙的境地,展示了高超的谋略艺术。 首先在战略层次上,“伐交”为先,以谋达骗。盟军在登陆前夕频繁与巴尔干半岛的德国附庸国罗、保、匈等国接触,制造这些国家与德失和,大有脱德入“盟”之势。同时巧妙地把这些情报“泄露”给德国。伐交手段,使希特勒误以为盟军有可能在巴尔干半岛登陆,因而抽调了驻法德军中两个精锐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到巴尔干,以备不测。为加强这一效果,盟军还用假“蒙哥马利”前往阿尔及利亚,欺骗德国。与“蒙哥马利”邂逅并相互寒暄的、化装成“金融家”的德国间谍发回情报更加“证实”盟军将会在巴尔干半岛登陆。盟军的伐交谋略,分散了德军的注意力,取得了调动德军的目的,掌握了主动权的效果。 在战役战术层面上,盟军还伪装造势,达到声东击西、暗度陈仓之效果。为避实击虚,盟军假戏真唱,故意显露盟军在加莱地区登陆的种种迹象。如在加莱对岸的英国设立了一个由大名鼎鼎的巴顿指挥的“第九军团军”,还请电影布景师制作了大量的假兵营、假医院、假坦克、假飞机、假仓库,由它们构成“影子部队”。影子部队长时间频繁地进行无线电联络。愤怒的牧师们还煞有介事地在报纸上谴责这些来自“外国军队入侵英国”,搞得惟妙惟肖。盟军在加莱地区进行的侦察、轰炸要远多于诺曼底地区。在登陆前夕,盟军用军舰拖着高空拦阻气球向加莱方向驶去,德军雷达显示盟军大军奔袭加莱。 盟军苦心孤诣的策划,蒙骗了德军,德军心无猜疑,盟军肯定会在加莱登陆。使德军只注意加强加莱地区的防守,部署了20多个精锐师;而放松了对诺曼底的警戒,只配备了6个师和3个独立团。甚至在盟军发起登陆战役时,德军还以为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莱,诺曼底只是佯攻。因而部署在加莱地区的19个师在接下来的6周里,始终在原地“守株待兔”,等着把盟军赶下海。因此,盟军得以在诺曼底迅速占领并巩固滩头阵地。等德军明白是什么回事,德军已经失去了击退盟军的天时、地利。 在盟军实施的战略战役欺骗中,电子战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盟军实施的电子干扰,使德军雷达致盲或只能发现假目标,使德军成为“植物人”。丘吉尔也高度赞扬了电子欺骗术,“其成就令人赞美”。 盟军实施的“示形”达到了战略战役的突然性,保证了盟军的渡海登陆成功,以至于丘吉尔说:“战争中真理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保卫。” 盟军制空权使德军“绕着诺曼底创造了一个铁路沙漠” 在飞机出现后,思想敏锐之人如杜黑意识到飞机将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甚至断言空军决定战争的胜负。在“空军制胜论”的鼓动下,英、德等国建立了独立的空军,而且空军也确实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要是德军在英吉利海峡上空拥有制空权,英伦三岛早已成为德军“海狮”的盘中餐。 没有独立建立空军的美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也意识到空军的作用,渡海作战没有制空权无疑痴人说梦。因此在发动诺曼底战役前,盟军统帅部在英国集结了庞大空中力量。盟军的飞机总计重型轰炸机3500架,中轻轰炸机2300架,战斗机5000架,供3个空降师使用的运输机1400架和滑翔机2500架。而德国则是另一番景象。在东线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消耗甚大,希特勒无力对空军进行大量扩充。尽管1943年的飞机产量有增加,但醉心于“闪击轰炸机”的希特勒把优先权让给了轰炸机的生产,而不生产已经研制成功的、性能优于盟军飞机的喷气战斗机,反而要把喷气引擎用在轰炸机方面。结果在盟军登陆时,德军战斗机的实力日益减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要想对抗盟军的空中优势又要靠战斗机的苦战。德军竭尽全力从各地抽调飞机,也不过区区几百架,与盟军作战飞机数目相比,处于1比30的绝对劣势,要迎战盟军的13000架,无疑是以卵击石。 在发起登陆战役前几个月,盟军对德军纵深实施了战略轰炸,重点打击德国的工业、交通运输、空军基地、雷达站等,成效显著。5月初,驻法德军感到补给困难。维持驻法德军的补给,每天需要从德国开出100列火车。4月间平均为每天60列,而到了5月初降到30列。到5月底,盟军选定的80个目标只有4个未遭到严重破坏,通过法国的运输量已经减少了70%。在3个月的战略轰炸中,盟军共投弹近7万吨,结果使德军在海岸附近储备弹药和燃料的计划落空;防御工事原料也得不到供应,延误隆美尔的“大西洋壁垒”的修筑,诺曼底防御工事只完成了18%;飞机缺油不能起飞。丘吉尔评价道,盟军的轰炸使德军“绕着诺曼底创造了一个铁路沙漠”。盟军的制空权作用并非止于此。盟军在登陆前夕对战役地幅内的交通进行轰炸,使德军无法实施机动与增援。 盟军的制空权保证了空降成功。在6月5日,盟军3个空降师实施空降和伞降之前,对德军海岸炮兵阵地进行了轰炸,起到了火力压制。在进行空降时,盟军战斗机进行护航,保证了3个空降师成功插入德军后方。飞机空降和伞降了37000名士兵、504门火炮、110多辆坦克、1000多吨作战物资。空降部队在得到这些物资后,夺取德军防御地区的主要桥梁、交通要道,牵制德军战略预备队,保证登陆部队侧翼安全。 盟军的制空权保障了登陆部队的空中安全,使他们顺利登陆和保证登陆场的扩大、巩固。在登陆的第一天,盟军出动14000架次飞机覆盖整个登陆地区上空,迎战德机和轰炸德军海岸阵地。当天德军能抽调的飞机为350架,但只出动了250架次,以至于德军惊问“德国空军哪里去了?”据统计第一批登陆部队上岸前。盟军空军投弹达10000吨,登陆地段平均每公里在100吨以上,对德军实施了强大的火力压制。第二天德军有600架战斗机支援,但遭到了盟军空军的猛烈打击,无法实施支援任务。德国空军在6月6日后的一周里出动1683架次,几乎是倾其所有,但仅及盟军一次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所出动的2500架次的67%,只相当于盟军一周总出动架次的6%,依此扭转乾坤,无异于蛇吞大象,只能进行一些骚扰性的空袭,显示一下德国空军还在战斗罢了。 “如果没有海军炮火的支援,我们肯定不能越过海滩” 1588年,“无敌舰队”的命运,像耳语一样传遍了西方世界:谁要是控制了海洋,谁就繁荣昌盛。这一点到19世纪被马汉系统理论化为“制海权”。因此各大国无不把发展海军,视之为控制海洋交通的不二法门。渡海作战需要强大海军是无疑的。如果说掌握制空权的空军是登陆步兵的一条腿的话,那么掌握制海权的海军,则是他的另一条腿。拥有制海权的海军掩护步兵部队对于保障登陆的成功以及巩固滩头阵地、扩大战果必不可少。 盟军在英国海岸集结了两个特混舰队,包括6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0艘驱逐舰、近600艘其他战舰,4100多艘登陆艇,再加上其他船只,盟军拥有各类舰船近10000艘。德国海军的发展本来就不平衡,只注重发展潜艇,忽视大型水面舰艇,经过几年战争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所剩无几,只能以潜艇和小型舰艇进行抗登陆。当时德国海军兵力为驱逐舰5艘,潜艇49艘,远洋扫雷舰6艘,巡逻舰116艘,扫雷艇309艘,鱼雷艇34艘,炮艇42艘,总共才561艘中小军舰。实力对比约为20:1,盟军在海洋上占有绝对优势。 盟军海军掩护登陆部队,打击德军的潜艇等其他战舰,为登陆部队保驾护航。在登陆前,盟军海军连续35分钟射出震撼人心的一排排炮弹,倾泻到德军的海岸阵地上。随后,盟军海军的舰只,扫雷的扫雷,反潜的反潜,各司其职。许多军舰不顾水浅、水雷、岸炮和其他障碍物,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支援,战舰的主炮成为登陆步兵的火炮。美军的一位参谋长将军在后来写道:“我现在确信,是海军的炮火支援使我们到达岸边的。如果没有海军炮火的支援,我们肯定不能越过海滩。” 此后的日子,盟军海军与德军作战,牢牢掌握制海权,掩护部队登陆。6月6日后,德军先后出动41艘潜艇,在盟国强大反潜兵力阻截下,就损失了6艘潜艇,只有13艘潜艇进入英吉利海峡,而且取得的成效也不大——击沉盟军的1艘坦克登陆舰、1艘护卫舰、1艘驱逐舰。盟军以1艘驱逐舰、5艘坦克登陆舰、3艘人员登陆艇、5艘运输船的损失击沉德军2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9艘鱼雷艇、1艘巡逻艇,击伤德军5艘鱼雷艇、2艘扫雷艇,德海军眼睁睁地看着盟军从船只往来穿梭于英吉利海峡。 盟军强大的海上力量,把盟军的287万军队运输到海峡对岸,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第五军军长吉·杰罗6日夜上岸建立军指挥所时向第一军团军司令布雷德利发来一份充满激情诗意的电文:“感谢上帝为我们缔造了美国海军!” 今天的战争样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诺曼底渡海登陆战役所展示的一些作战原则并没有过时,关键在于人们能否根据时势灵活应用。重温这一经典登陆战,并仔细琢磨因研究海军史而提出制海权的闻名于世的马汉说过的一句话——“只有从军事史中,才能找到全部军事科学的原则,才能找到成功或失败的范例。通过这些范例就可以检验战略原则的价值和正确性”,对未来的渡海登陆战是大有裨益的。(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博士) 美欧重温旧梦? 撰稿/张国庆 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如今却成了曾经“敌国”间的聚会。在美欧、美俄、俄欧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等重量级人物的亮相使法国卡昂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诺曼底迎来新客人 基于历史的习惯认识和考虑,一年一度的诺曼底登陆庆祝活动始终是“胜利者”之间的聚会,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一直无缘参加。尽管德国早已重新融入西方主流世界,但诺曼底的“D日纪念”对德国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尴尬的活动。而今,在法国的盛情邀请下,施罗德荣幸地成为了60年来第一位受邀的德国领导人,而德国也由此放下了最后一个历史包袱。 内心“感动”的施罗德很清楚他“登陆”诺曼底的象征意义。对他的祖国来说,此番现身卡昂的和平纪念会,不仅标志着德国彻底告别了曾经的不光彩历史,也突显了德国在未来欧洲乃至未来世界舞台上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正如一名德国官员所说的,这虽不代表事情结束,但却标志着世人对60年来德国人所做的一切的认可,标志着过去的敌人现在成了伙伴。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德国人的自我救赎也成了那些错误地发动战争并给被占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国家的一面镜子。 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也是施罗德个人政治生涯的难忘一页。像德国为重新得到世人的宽恕和尊重而付出巨大努力一样,施罗德为取得今天的政治地位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而正是这种艰苦奋斗使他最终受益,造就了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领导者。事实证明,一个民族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错误,没有勇气纠正,不能面对现实,并因为无法得到世人的原谅而始终无法真实地站立起来。 另一位初次露面但却令人敬重的贵客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每隔十年,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各国领导人就会汇聚诺曼底,举行庆祝活动,但他们却从来没有邀请过为二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苏联领导人。即便在苏联解体后,他们也没有邀请过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出席有关庆祝活动,对于诺曼底登陆意义的评价上的分歧也始终横亘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 但时势毕竟不同了。随着美俄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和俄欧关系的日益增进,新的利益关系已经取代了原有的意识形态分歧和无谓的历史争论,而俄罗斯官方和史学界对西方国家在二战中的贡献的重新评价,则使普京的诺曼底之行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 法德俄关系引人注目 耐人寻味的是,在北约东扩和欧盟扩大之后,作为东道主的法国总统希拉克破天荒向普京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发出了邀请,为此番诺曼底聚会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欧盟“扩军”之后,对大欧洲的未来设计成为了法德等国领导人的一大历史性任务。虽然欧洲目前的重点仍主要集中在内部事务上,但随着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欧盟有必要以一种与其经济水平相称的方式对外表现自己的实力。 正如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绝大多数欧洲人希望欧盟成为“一个像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而为了成为未来世界的一极,欧盟就必须加强内部的团结并且与俄罗斯等国搞好关系。 正如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所言:“团结就是力量和实力。这就是我们构建欧盟的原因。”对欧盟来说,内部团结、特别是法德之间的团结尤为重要和可贵。在纪念诺曼底登陆之际,人们也会惊叹时间的力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合,曾经的敌国——法国与德国——如今已成为“亲密战友”。 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是,在去年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最后一天的会议上,由于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外长费舍尔必须飞回柏林参加一次关键的议会投票,他们委托法国总统希拉克代表德国与会,这突出反映了德法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良好阶段。 尽管还有些利益上的不同考虑,但德国和法国领导人都很清楚法德团结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他们还意识到了发展与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重大意义,意识到欧盟只有同另外两个重要的全球角色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它这未来的“一极”才能在面对占优势的美国时增加自己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法德两国在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上也做了大量前所未有的努力,中国甚至被邀请参与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项目,用西方的话说,施罗德和希拉克对北京一再表示出的亲昵甚至有些过头,以致在国内引起批评。 法德两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迅速升温。在北约东扩后,希拉克立即前往莫斯科为俄罗斯人“去火”,在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德法两国领导人也旋即前往莫斯科拜访,这一切,都表明了欧盟和俄罗斯相互依赖的程度已越来越高。而克里姆林宫显然也意识到这种微妙的新三角关系的价值,在应邀出席诺曼底庆典之际,普京谢绝了出席在土耳其举行的北约-俄罗斯峰会的邀请,使急于为伊战争取更多国际支持的小布什颇感遗憾。 美法领导人再“握手”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法关系便成为了影响大西洋联盟稳定性的一大要素。在去年的埃维昂八国峰会期间,布什虽前来出席会议并与希拉克礼节性握手,但却未能最终言和。如今,美国在伊进退两难,急需盟友支持,但法国却隔岸观火,不做积极表态,也使得此番的美法两国领导人的“握手”的“温度”成为一种悬念。 有趣的是,考虑到布什在诺曼底纪念仪式上免不了会发表演讲,而且很可能会再次高举反恐大旗,法国担心布什会言出不慎,煽起法国人的反美情绪,还特别提前向美方提出告诫。一位法国官员讽刺说,在法国人眼中,虐俘照片中驻伊美军呈现出的种种丑态和“D日”战争英雄的形象丝毫不相称。而伴随着布什的到来,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也在所难免,这一切都注定了6月6日不会成为昔日盟友重温旧梦的好日子。 正如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斯蒂芬·沃尔特所言,美国和欧盟关系的渐行渐远,是冷战后时代自然而然的副产品。而这种势头在布什任期内得到了明显加强。 如今,许多欧洲人不仅反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还误解其动机——一个比较令人胆战心惊的动机,它暗示布什或美国代表着一种永久的威胁。即便是英国的外交官们,私下里也表示了对美国镇压伊拉克反叛者的不安,他们总结说,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对爱尔兰共和军的粗暴镇压起了相反的作用,使北爱尔兰地区大量的天主教徒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 尽管如此,基于现实的考虑和欧盟“成长”的需求,欧洲的政治家们还是努力克制着对白宫和五角大楼的不满,在同美国保持原则分歧的同时,也都希望同美国缓和紧张关系,以便从长计议地推进欧洲独立防务,为欧盟扮演全球角色建立所需的能力。 如今,至少在形式上,希望恢复同华盛顿的宽松关系的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三国已经开始“归队”了。现在,为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做出主要贡献的法国被美国领导人视为典范,在让法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方面,美国领导人已不再犹豫不决了:法国的一位海军上将当上了大西洋联盟改革问题负责人,另一位来自法国的将军则当上了快速反应部队的司令官。 作为一年来美欧关系缓和的“成果”,大西洋联盟和欧盟这两个向来彼此怀疑的组织已达成君子协定:大西洋联盟已认可了欧洲防务的存在,将其作为一支补充力量而不是竞争力;而希拉克也承认,欧盟和北约之间现已不存在对立。这一切,都使得美欧关系经过一段波折之后有望重新步入稳定期,也为此番布什与希拉克的握手增添了几分和气。 为达成自己的心愿,为了对付恐怖主义等一些共同的敌人,美国和欧洲仍有很长的路需要一同走过,尽管已远离了“旧梦”,但却多了几许现实和理性的味道,而这正是一切正常的国家关系所必备的条件。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