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布什坚持为发动伊战辩护 克里支持率首超50%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11:16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尽管伊拉克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都没有找到,尽管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7月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严厉批评了中央情报局提供错误情报、夸大萨达姆政权威胁,导致美国国会同意了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但美国总统布什似乎对此不以为然。7月12日他老调重谈,在一次演讲中八次强调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更加安全”。不过,美国民众是否认同总统的说法呢?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克里-爱德华兹阵营的支持率首次超过了50%,领先布什-切尼四个百分点。

  布什反复强调伊战保护了美国

  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第九次来到田纳西州,这里可谓是他的“福地”,2000年的总统大选中他从戈尔手中赢得了田纳西的支持,布什希望今年还能在这里上演“昨天的故事”。他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查看了今年3月份从利比亚运来的核装置部件后,在大礼堂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了演讲。

  据美联社报道,这是布什第一次对7月9日的参议院调查报告作出公开回应。他说:“尽管我们还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进入伊拉克是正确的。我们除去了一个公开与美国对立的敌人,这个敌人有能力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还有可能把这种能力传播给需要这些武器的恐怖分子。在9·11事件之后,这是一种我们无法承担的风险。”

  布什没有承认伊拉克情报的错误性,反而辩解说,包括前克林顿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联合国安理会官员在内的很多人都研究了这一相同的情报,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萨达姆是一个威胁。布什表示,由于萨达姆拒绝接受核查,因此“我必须做出抉择:相信一个疯子的话,还是保护美国。我选择了后者”。

  “打击伊拉克有理、战争使美国更加安全”,这就是布什希望通过他的演讲向听众乃至全体美国选民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虽然他在短短的演讲中重复了八次“美国更加安全”,但如果听众仍然没有注意到的话也没有关系,他们只需要抬起头看看布什身后就明白了。在总统身后的墙上,工作人员贴上了象征着美国精神的红白篮三色海报,一行大字赫然入目:“保护美国”。

  布什对参议院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避而不谈,相反,他搬出了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例子”,试图说明他政策的正确性。布什将三年前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以及“支持恐怖主义和购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利比亚与这三个国家如今的状况进行了比较。

  实际上,布什此次田纳西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展示他的政府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布什在演讲中暗示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向全世界显示了自己的决心,也使利比亚政府意识到必须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此外,布什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他的政府不会因为参议院的批评就放弃“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

  克里支持率首次超过半数

  另据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日美国》和盖洛普公司于7月8日至7月11日对美国的706位选民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7月12日公布的结果显示,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选择了爱德华兹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后,支持率有所攀升,达到了50%,超过了布什-切尼的46%。不过,民意测验主办方也表示,这次调查的误差率在4%,因此,双方阵营的支持率基本上旗鼓相当。

  此次民调还显示,独立候选人纳德对克里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有三组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50%的选民仍然会把选票投给克里-爱德华兹,只有2%的选票会投向纳德。不过,这样一来,布什-切尼的支持率则从会46%下降到45%左右。

  就在今年6月21日至23日举行的一个民意调查中,布什还以48%的支持率略微领先克里的47%。而在今年1月初的时候,布什的支持率更是高达55%,大大领先克里的43%。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布什的支持率起到了负面影响,驻伊美军的虐囚丑闻、中情局的情报失误以及不久前公布的9·11事件调查报告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子夜)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