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黑三角”闪现美国各地 好似故意引人注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13: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图: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绘制的“黑三角”模拟图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最近几年,美国不断有目击者声称看见一种巨大、无声的三角形飞行物在城市附近及高速路沿线低空飞行。“黑三角”迅速超过其他种类的不明飞行物,成为UFO(不明飞行物)传闻中的新传奇,也是UFO迷们最津津乐道的东西。可是,它究竟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美国或其他国家研究的先进飞行器,抑或是外星人派来的秘密使者?美国的不明飞行物专家试图揭开这个谜底。
美军秘密飞行活动? 最近几年,在美国一些城市附近及高速路沿线目击巨大、无声的三角形不明飞行物的人数呈增加之势,这一现实引起了美国政府及科研机构的注意。低空飞行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NIDS)对三角形不明飞行物的出现进行了分类,然后整理并结合各种数据库对这种神秘物体展开研究。 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报告的一条重要结论是,这些神秘的三角形飞行物的活动形式与此前一些未经确认的飞行物的活动不一样。评估报告将三角形飞行物的活动形式分为两种可能性:A种,与未公开承认的国防部先进飞机的例行飞行和公开部署有关;B种,与非国防部人士拥有的飞机的例行飞行和公开部署有关。报告对此解释说:“后者的可能性更令人不解,特别是在‘9·11’后美国空域受到极其严格监视和保护的情况下。之所以认为A种可能性更大一些,是因为美国在‘9·11’后更加需要进行空中侦察(确保其空域安全)。因此,低空飞行的侦察机进行例行公开飞行也就不足为奇。” 飞行物好像故意炫耀 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的管理人员凯勒赫称,他们的分析表明,三角飞行物的活动是公开而不是秘密的,此外,它们总是在包括城市和州际高速路在内的人口稠密地区上空低空飞行,而且发出亮光。 凯勒赫对太空网站说:“我还不能肯定它们是不是美国空军的飞机。我们真不知道。它们的活动方式又与F-117、B-2等大型飞机的秘密活动方式不符。它们的活动大张旗鼓,好似故意吸引别人的注意。” 比如,美国军方隐形飞机的活动通常都要掩人耳目,不让公众知道(尽管最终会被曝光),这显然与三角飞行物的活动形式不同。 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的报告还着重指出,这些飞行物可能是在故意炫耀,或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们几乎没有想躲藏的意思。这一发现促使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对其以前有关三角飞行物是军方秘密部署的飞机的论断作出修正。此前,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一直声称目击者都是在美国空军基地附近看到三角飞行物的,因此它们很有可能是美军的飞机,尽管现在排除三角飞行物与美军飞机之间的联系还为时尚早,但三角飞行物经常出现在人口稠密地区,这可能与秘密行动相去甚远。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最后总结到:“相反,三角飞行物的活动形式与美军先进飞机的例行飞行和公开部署相符。” 在2000年至2004年间,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和加拿大收到数百份有关三角飞行物的报告,目击者称他们看到巨大的三角飞行物经常静音、低空、低速飞行。在多数情况下,这些不明飞行物都发出亮光。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的档案还包括一些来自遥远地区有关三角飞行物的报告。 今年,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开始对其包括三角飞行物在美国出现位置的数据库进行检查。目击者看到三角飞行物的地点主要在人口稠密城市附近以及州际高速路沿线,尤其是在海岸两侧。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已搜集到400份目击者看到三角、圆盘和楔子形状不明物体的报告。其中许多飞行物都是发着亮光,低空、低速飞行。在以前的报告中,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曾指出了三角飞行物出现的路线和区域与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空军器材司令部的位置之间的相互联系。 《星球大战》的现实版? 据目击者称,黑色三角飞行物的外形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提到,一位美国妇女1998年10月就曾在自家屋顶看见一个巨大的物体。当时,在那个不明飞行物进入视野的时候,她立时看不见眼前明亮的夜空,视线完全被那个庞大的飞行物遮住了。 她报告说:“忽然之间,这个庞然大物发着蓝光出现了,就像完全暴露的星舰,我没有开玩笑……它非常安静,我几乎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它非常庞大,大概有500英尺左右,这让我完全看不到天空。”这位目击者回忆说,她当时粗略计算了一下,那个三角飞行物大概有200英尺宽,250英尺长。 在研究美国出现的三角飞行物的过程中,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还参考了从事美国和国外三角飞行物研究的作家和研究人员的作品。这些分析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坚持三角飞行物是人造的,而另一种观点则持完全相反的意见。 美国发现科学研究所的评估报告最后总结:“就现在而言,区别这两种观点还极其困难,因为第一种观点与国家安全考虑相一致。虽然有大量三角飞行物出现的证据,但迄今尚未有可靠证据证明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杨孝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