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悲剧性里程碑:美军半天丢条命 萨达姆一语成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11:24 解放日报

  本报驻美记者敖军纽约专电 3名美军士兵7日在巴格达附近萨德尔市的交战中丧生,从而使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人数首次超过1000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称,这是一个“悲剧性的里程碑”,并表示如果当选,将在4年内从伊拉克撤军,布什则抨击克里见风使舵,没有主见。据统计,在1003名阵亡美军中,有864人是在布什总统2003年5月1日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结束后阵亡的。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最大的为59岁。驻伊盟军中其他国家士兵死亡人数为120人,其中一半是英国士兵。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当天在五角大楼证 实了这一死亡数字。

  阵亡1000人。

  在美国人心中,这绝对是个骇人的数字———“悲剧性的里程碑”。

  自越战以来,美国大兵无论是攻格林纳达、陷巴拿马、解放科威特、横扫塔利班,均以号称“零伤亡”,无往不胜。

  而这第二次对伊作战,尽管巴格达打下了,老萨被捉了,可棘手的烫山芋,扔也扔不得、甩也甩不掉。

  克里搬了一句老话: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一千大兵丢命,美军伊战,究竟还会走多远?

  平均半天丢条命

  原以为一切都将趋于平静了———打打停停逾三周,“决战纳杰夫”终于在8月底息鼓。虽代价惨重,美军挂彩一千一,胜过伊拉克开战以来任何一个月。

  只是好不容易,西线无战事,却又按下葫芦起了瓢。9月起,在巴格达的萨德尔城,在纳杰夫之外的费卢杰、拉马迪、萨迈拉等地,美军频频遭到伊当地反美武装袭击。巴格达贫民区萨德尔城,美军坦克战车飞机导弹全压上,萨德尔支持者则大打地道战、地雷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布下重重陷阱恭候……仅这两天,炸弹枪子伺候,美军连亡14人。

  就此,美军伊战死亡数,一举突破千人关。

  就此,美国舆论大哗。

  尽管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反复强调,这不算什么,一次“9·11”美国就死了3000人呢。尽管,忙于竞选秀的小布什,对此缄口无一语。但他的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就是揪住小辫不放。美国媒体风紧起,普遍认同这一说法。想想也是,驻伊美军阵亡过千,几乎相当于1990年至1991年海湾战争死亡人数的3倍,的确称得上,这是一座“悲剧性的里程碑”。

  悲惨,其实从去年3月20日战争打响那天便开始了。

  1000人哪个先死?说不清。只晓得是日,一架CH—46海鹰直升机,未发一弹就跌下来了。一同跌下的,当然还有4名第三海军陆战队航空队队员,他们是上校博普雷、少校奥宾、下士布赖恩、士兵沃特斯贝,呜呼一起命归黄泉。消息传到巴尔的摩,老博普雷胸闷那个痛啊:“我唯一的儿子……”

  痛的还在后头,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开战不久,美英联军就误击频频,导弹打飞机、战机撞战机……接连致死30多人。虽然开战前,拉姆斯菲尔德多次演讲频频鼓吹“美军零伤亡作战”,可战争丝毫不给他任何面子。刚刚打到巴格达南部城市纳西里耶,美军就遭遇“最困难的作战”,一战亡命103条。

  直到攻占巴格达,捣下萨达姆老巢提克里特,大势渐朗,拉姆斯菲尔德又昂起了头,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却不料,此话刚讲,美军就陷于了更大的泥淖:美军痛啊,自制土弹、遥控地雷、没拉弦的手榴弹,飞进了车里,砸在了头上,阵亡1000人中,近700人就这样归了魂……萨达姆是下台了,可伊境内的反美武装扛起大旗接过枪,战火老是不熄。哪怕调来了在越南打过丛林战的“王牌”野战营,决战纳杰夫,美军照样死的死、伤的伤。

  开战一年半,死了1000人,平均半天丢条命———专家说,是美军越战后死亡最多最快的了。

  萨达姆一语成谶

  萨达姆一语成谶。

  伊战爆发前,他曾对最后一位来访的黎巴嫩国务部长埃尔斯兰说:“如果战争打响,伊拉克可以承受10万人的伤亡,但美国能承受1000人吗?”

  而今,阵亡真的超过1000人了,而且是在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冲刺阶段的时候。

  这将怎样影响美国?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认为,相比越战的5万人伤亡,伊战1000人显然“小菜一碟”,仅从数量上讲,美国人应该有这个承受能力,“不过毕竟人命关天,加上这场战争的正当性受到质疑,布什政府无疑将为此承受巨大压力。”

  本报驻美记者敖军在越洋连线中介绍,阵亡1000人消息甫出,迅速成为克里攻击布什的重磅“炮弹”。接到消息当天,正在中西部各州参加竞选活动的克里,立即发表声明:“我们不要忘记他们付出的代价,我们必须恪守我们对他们的职责,尽最大的可能对伊拉克局势做出正确判断,并让他们早点回家。”克里甚至明确表示:如果当选,将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撤回全部驻伊美军。

  布什也不甘示弱。当天在密苏里州指责克里在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上前后不一,没有自己的立场,“先投票表示支持,后来又反对拨款。”据《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近日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纽约共和党大会之后,布什的支持率持续上涨,目前已达到54%,超过克里11个百分点。不过,对于目前的美国大选,“1000人之死”这个数字的公布明显不利于布什连任。

  然而,沈丁立强调,这也未必会给克里带来很大好处。“因为克里也曾对发动伊战持支持态度。虽然他提出了4年内撤军的方案,但目前也拿不出令伊拉克问题速战速决的好办法。其实,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美国两党对在伊拉克长期驻军的基本立场,看来是不会动摇的。”

  美军再死1000人?

  伊拉克局势往何处去?美军再死1000人?

  对1000人之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将军说了一句:“敌人在搅乱伊拉克局势方面变得越来越狡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教授则向记者表示,由于美国人对伊战后形势的估计不足,加之伊局势的复杂性,不愿放弃这一战略重地的美国人,将很难避免进一步的伤亡。

  朱威烈认为,美军对伊战后形势明显估计不足,出现了一系列政策失误。“一场伊拉克战争仅花了约20天,攻入巴格达也轻而易举,但美国人低估了战后形势,除在粮食、医药、电力等民生关键问题上无法保障,还一味军事镇压,对民族宗教复杂性也准备不足。比如美军取缔了150万社会复兴党人,完全的排斥方针将其统统推到对立面。再有,伊战结束前,萨达姆曾放出10万刑事犯搅局,而美军心太软,并未将这些‘麻烦制造者’悉数捉监……”

  所以,尽管巴格达攻陷一年多了,今日伊拉克仍旧乱象丛生:抵抗运动在继续、人质事件层出不穷、伊警察局屡屡遭袭、输油管道频遭破坏……美国人当初许诺的安全、稳定、民主一样都未兑现,伊临时政府的权威看来也没确立。乱象背后,是局势的复杂———无政府主义者、犯罪集团、各派别民兵组织、境外潜入激进分子和恐怖分子等。

  何不撤出伊拉克?朱威烈分析,虽然在伊拉克损兵千员,但看来美国人是不会放弃伊拉克,更不会放弃中东的。“上个月布什政府刚刚宣布的海外驻军计划就很能说明问题。从原先‘静态防御’走向强调‘先发制人’,部署中,伊拉克仍是关注焦点———海外驻军人数减至约19万,其中布什在伊拉克就布下近14万重兵!”为何如此重视?因为在美国人眼里,中东地区仍然是恐怖主义的源头,更是其战略的对立面。

  丧钟为谁而鸣?

  当今高科技作战条件下死亡上千人,要在二战时,那是个什么概念?

  国防大学美军研究专家潘政说:现在一个100多人全装备的美军坦克连,作战能力足抵二战时1万多人的一个整编步兵师。笼统而言,1比100。要是以此计算,美军伊战死上千,大致相当于二战时死10万人。

  全世界范围内,还会再发生这样的等量级死亡吗?

  潘政斩钉截铁:至少短期内是不可能了。“当今世界,不安定的因素固然不少,比如车臣、比如波黑、比如科索沃、比如阿富汗,但和平的力量说到底是主流。即便是老爱挑起战火的‘世界警察’美国,伊拉克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好,也不太可能再去自找麻烦,马上再发动一场战争。倒是有一个苗头,让人不得不重视,那就是新恐怖主义的抬头。”

  何为新恐怖主义?那是区别以前而言的。现在的恐怖主义,不再像过去那样小打小闹式的出场,而是无比的强悍,动不动就搞准战争化的大打出手。像“9·11”,一死就是3000人。这次俄罗斯也是,劫了几百号,死了300多,伤了700人!

  的确,从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78天空袭使1800多平民丧生,到如今伊拉克战争平民死亡人数早在数月前就已突破10000,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死亡,包括美军阵亡上千,都在证明着人类在政治利益巨大驱动下的战争面前的脆弱,证明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有文字记载五千多年,人类没有战争的只有292年,平均隔上100来天就要打一仗,平均每一分钟要因此而死1.5个人。

  不曾忘记,伊拉克战争一周年,美国芝加哥市中心联邦广场上,整整齐齐摆放着500多双军靴,每双靴子上都挂着一块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一个个美军阵亡士兵的名字。从广场上经过的人们,默默为这些靴子送上鲜花……

  丧钟为谁而鸣?

  不要战争,呼唤和平。

  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达100天时,在华盛顿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住宅前,一些美国民众举行集会抗议,并在竖起的充气垫缝上驻伊美军阵亡士兵的名单。 本报记者杨立群 林环 刘旻 郭泉真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