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号脉南京创业环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3:41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本报讯 (记者 张会来 通讯员严建强)“政府不应该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到处‘开绿灯’,关键是一视同仁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大环境”,“南京政治性很强,很多人不是通过经商而是做官来提升自己”,“南京的诸多创投机构都带有官办色彩,应该政企分开,更好地利用市场来融资”……在昨天举行的金洽会高层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200多人齐聚一堂,纵论制约南京创业的因素及优化创业环境的对策。
南京人创业只有温州的1/10 去年,南京人均GDP居全国前列,而人均收入却跌落好几位。“浙江小老板多,而南京多数都是打工者。”相关人士指出。 “南京人创业只有温州的1/10。”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裴平称。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温州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占整个居民收入的11.1%,而南京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只占1.54%。 浙江民间资本开始高速向省外集聚。据悉,上海的浙江企业注册资本有610亿元,山东仅鲁南浙江民资就有400亿元,而在江苏更是“7000亿浙江民资汹涌江苏”。在温州,全民创业更是“不可抵挡”,目前温州有20多万户个体工商,13万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南京人的创业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在政府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南京人创业激情开始凸显。”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据了解,目前南京有创投机构近10家,3家外资银行。 政府不能到处“开绿灯” “政府并不是单纯从资源上考虑创业环境,而应该从体制上考虑。”南京师范大学的蒋伏心教授认为。以前,地方政府总是想方设法创造环境,“只要企业提出,就给满足”,到处为企业“开绿灯”。与会专家认为,这有很大的后遗症,本来是规范企业的政府行为,却带来很多市场问题,如很多地方职工收入和劳保都得不到保障。 蒋伏心教授认为,目前政府主要是用行政推动来规范企业。最好的条件就是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同时,政府应成为服务型政府,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吸引投资创业的最有效条件。” 此外,一项数据表明,减少政府干预是吸引私人资本的重要条件。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彪称,政府干预对激发企业家精神是不利的。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就必须缩小政府规模,给他们更大的经济自由。“制定有利于经济自由的政策和环境,减少政府干预,让商品、要素自由流动,让企业自由竞争。” “官本位太多”制约创业热情 营造创业文化环境,也是优化创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南京很多人创业热情不是很高,直接原因是“怕承担风险”。专家认为,政府除了对创业企业的资金和税收的扶持外,更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由于历史的原因,南京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城市,“官本位太多”,蒋伏心教授认为,很多南京人不愿意通过经商而是通过做官来提升自己。“政府应有更多的宣传和引导,激发本地人参与创业”。 “南京关键是要营造全民创业,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热潮中。”专家认为。不仅要组建非官方性质的创业企业联谊会,还要组建富有官方性质的扶持机构。 创业融资难 南京人喜好把资金存在银行,而不愿意投资创业,再加上南京银行创业门槛太高,银行因成本太高不愿做“小生意”。“创投机构带有官办、官赢色彩,政企不能分开,制约了资金的扩大化。”南京大学商学院裴平认为。 一直以来,人们对创业资本的理解不够全面。广义上讲,创业资本是指一切开拓性的经济活动的资金投入。南京人的创业起步比较早,80年代就开始了创业。目前,南京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加偏向于高科技产业创业。“应该更多偏向于就业型、生活型创业。”相关专家指出。“银行资金对南京创业的支持是有限的”,裴平这样称。南京银行虽然多,但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银行的创业门槛太高,不愿做“小生意”,再加上成本高、风险大,很多银行不愿做“小买卖”。 南京有近10家创投机构,但也不能最大程度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很多创投机构带有官办、官赢的色彩,如熊猫、鸿业集团所办的创投机构,南大等大学所办的机构,它们产权背后控股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政府控股,不适合市场需要,更难以集聚流动的民间创投资本。”专家指出。 南京国外创业资本进来的比较少,目前只有3家外资银行,并且没有进行大量活动,县区级投资担保机构机制不健全。“关键是要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不仅只靠有限的财政资金。”专家指出。 鼓励就业型、生活型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京有72.8%的创业企业在市区,12.99%的创业企业在郊区,14.83%的企业在郊县。并且,80%以上的创业企业主要从事批发、零售、贸易等第三产业及制造业,35.6%的企业从事批发。 “在制造业赚的几乎都是劳动力成本,目前利润最高的领域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国家的传统制造业。”南京斯威特集团的严晓群称。目前,南京很多创业企业偏重于科技领域,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就业型、生活型创业。 《江南时报》 (2004年09月22日 第二十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