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考察美大选时空背景看布什克里口水战实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10:52 新民周刊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考察美大选时空背景看布什克里口水战实质

两人进入短兵相接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撰稿/王义桅

  随着三场总统候选人辩论和一场副总统候选人辩论的相继展开,忽上忽下的克里-布什的民意支持率,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布什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似乎让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后处于明显劣势的克里起死回生。但是,这只是民意支持率的波动,与大选日选举人票的情况仍然会有一定差异。由于两者差距实在太小,变动性很大,舆论普遍对预测谁会笑到最后颇为
谨慎。问题是,偶然性的百分比波动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必然性结局?这就要考察本次大选独特的时空背景了。

  大选的时代背景

  让我们先看看这次美国大选的时间性,亦即其时代背景。这是“9·11”后美国举行的第一次大选,因而传统的大选律不再完全起作用。安全与外交成为大选首要关注点就是例证。选举与其说是对布什-克里反恐策略的选择,不如说是对布什反恐政策的全民公决。而民意调查一再显示,多数选民认为,在这方面,布什是更值得信赖的领导人。这就是在台上的优势——并非布什做的真的非常好。正如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一样,并非只有罗斯福才能领导美国赢得战争,但老百姓宁愿给他超越常规的三次连任机会。

  万事以反恐为重,这是符合美国人的爱国观和国民性的,因而失业等布什软肋估计不会给他造成致命伤害。“9·11”事件的又一重大后果是美国社会普遍保守化。这一趋向使得国会选举中共和党将赢得对参众两院的控制,也会将布什再次送进白宫。

  不可否认,布什的反恐政策也广受诟病。考虑到美国政治的钟摆效应,美国的政治周期律是否预示布什政策已走到头,以至于美国选民要在仍然缺乏安全感的情形下冒险更换自己的领导人、并将前三年的反恐事业推翻从来?遗憾的是,多数美国选民的感觉与世界对美国的感觉是不同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美国选民与联名反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美国精英们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要知道,11月2日是普通美国选民去投票,而不是由分析家和旁观者清的国际社会代劳。

  大选的国际背景

  再让我们看看美国大选的空间性,亦即其国际背景。冷战终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享受冷战结束带来的和平红利意犹未尽。可惜克林顿时期受冷战解体冲击波的震撼,红利尚未完全显现,而是在全球化正面效应的鼓舞下热衷于推行第三条道路;但是“9·11”所昭示的全球化负面效应凸现——恐怖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非对称性冲突,挖掘冷战和平红利的时机千载难逢,美国终于有一种发现自己是“上天赐予”的帝国感觉,伊拉克战争代价与此相比尚不足以引起美国人彻底反思去改弦易辙,因而美国民众会容忍布什将“错误”进行到底。

  应该讲,布什的单边主义作风与先发制人战略,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美国硬实力超强而国际社会对其软制衡不足的客观现实;而“9·11”事件赋予了布什主义在美国推行的正当性——美国人认为自己是恐怖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为了自身安全美国在世界上可以为所欲为。这一点,也为克里的主张所佐证。事实上,克里也有单边主义倾向。在第三场辩论中,克里称:美国不会容忍任何一个国家对美国自身安全拥有否决权。也就是说,为维护美国本土安全的反恐战争不必经过联合国授权。

  从这个角度讲,布什的内外政策,是原生性的美国政策,代表了“9·11”后美国的本能冲动,其推行也是冷战结束后“一超独霸”国际格局的真实写照。因而,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口水战的实质

  拨开布-克之争的云雾,让我们来看看两者口水战的实质。

  ——向左走,向右走?

  “怎么会喜欢克里,他比克林顿还要liberal(自由化)?”这是大选年在美国经常能听到的担心。克林顿的自由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拉链门事件和他本人支持同性恋的立场。Liberal本是美国的传统价值观,现在却成为共和党吓唬保守派美国人的可怕代名词。

  “9·11”后,美国一方面是摈弃党派之争,同仇敌忾反恐,另一方面却因其巨大冲击而出现价值观分裂。美国社会的“左(自由派)-右(保守派)”制衡的状态,在这场大选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布什-克里在社会议题上的争论就是这两种思潮的较量。克里坚决反对死刑,支持同性恋者的公民结合权利,但不赞成同性结婚,他支持堕胎权,也支持枪械管制,被布什描述成左翼危险人物。在辩论中,布什给克里扣上“脱离了美国政治主流的自由主义者”的帽子,抨击后者执意要提高税务和政府开支。

  其实,分别并没有那么绝对。人们基本认为,布什属于经济上的自由派、思想上的保守派;与之相反,克里则是经济上的保守派、思想上的自由派。在两人最后激辩的那天,《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发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布什和克里的支持率持平。面对这种形势,中间选民的取舍,便对投票结果尤其关键。

  总体而言,布什迄今所呈现给美国选民的坚定信仰、力量与固执,比较符合当下世界的美国形象,反映了美国社会右倾化的走向,似乎更能带领迄今仍为“9·11”综合征困扰的选民走出迷茫,更能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苦恼的选民所认同。克里既要讨好民主党的基本左派,又不敢得罪中间选民,还要争取民主党内的右派,表现出的不坚定和骑墙态度,是其真正的软肋。布什因而一再抨击克里在国会投票记录与现在主张的矛盾,称“克里在做参议员的20年里,曾98次投票支持加税,127次投票反对减税”。

  ——结果与过程:谁更代表美国?

  克里对布什政策的攻击,以及布什的辩护,其实也是对美国政府反恐时期内外政策结果与过程的争论——克里强调布什政策已经造成的负面效应,尤其是给美国与世界的关系造成严重伤害;而布什强调由于他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和世界更加安全,人们应该更注重这一结果。

  美国人的政治理念总体上是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因此会容忍布什以靠不住的情报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做了一件大好事。因此,布什的辩护能够得到不少美国人的认同。不少美国人甚至认为克里太聪明,把权力交给他不放心。倒是直来直去、智商不高的布什让他们宽慰。

  布什-克里围绕美国内外政策的结果与过程之争,其实也是对美国未来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争论。在最后一场辩论中,布什说,过去三年多里,美国克服了经济衰退、股市萧条和对本土的进攻。未来四年,美国经济将继续成长。布什善于以煽情的方式号召美国选民对美国梦的追求,似乎更令美国人信服。

  ——理智与情感:孰重孰轻?

  可惜克里不是在欧洲竞选。他的理性与善辩,无疑迎合了欧洲理性选民的需要;但是遇到美国选民,尤其是“9·11”后的美国选民,克里的聪明睿智、看待问题的辩证态度,在更多凭感觉走、见识不广的普通美国选民看来,往往成为摇摆不定的形象。比如,克里对堕胎问题的回答,称这是一个“妇女、上帝与医生”的选择;布什则主张宣扬重视生命的文化,指克里反对怀孕后期堕胎禁令是脱离了主流。

  当然,话说回来,千万不要迷信克里-布什的辩论表现,夸大两者的差异。人们常常说,美国总统选举是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选择;正如千万不要迷信竞选言词——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痛。这就是第三场辩论主持人发问克里——既要减少政府开支,平衡预算,又要扩大医疗保险,钱从哪儿来呀?布什也回击道,克里的计划花费过高,无从兑现,只是“空口说白话”,玩“上钩调包”的把戏。

  每场辩论后对部分观看过电视辩论的选民进行即时民调,其实是对克里-布什辩论表现打分,无法体现所有注册选民的整体倾向性。况且,辩论不是比口才,选民更看重内容。就内容而言,布什的论点显得清楚集中,克里则偏于漫谈,比较不明确。比起布什,克里对许多选民来说毕竟是新面孔。因而,辩论本身就是他推销自己,为自己加分的好机会。三场辩论下来,克里果然被证明为是位好议员,但他能否取布什而代之?答案难以确定。因为,人们对布什辩论表现本来的期望就不高。布什并没有失败,而且在不断进步,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为什么不再给他机会呢?因此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克里赢得了辩论,却输掉选举;赢得了选民票,却输掉了选举人票。

  历史学者往往青睐事物的必然性,但历史往往是由偶然性因素推动的。谁能保证2000年美国大选的一幕不会重演呢?即便克里当选,也不能证明这些必然性因素分析就不成立,而只能说偶然性因素最终战胜了必然逻辑,超越了必然。(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