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综述:两党总统候选人对华政策趋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12:18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纽约十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 陈建) 无论是否有人把“战略竞争者”的标签贴到中国头上,也不管他们有没有说过可以“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当他们越来越走近白宫的时候,或者在美国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坐过几个月,他们的对华政策总是有意无意地显得相似起来。 十一月二日,下届美国总统是谁,就该明朗了。会是那个三年半前把中国定性为“
后来,布什两次访华,不再提“不惜代价”的事,倒是经常说要坚持“一个中国”。他显然逐渐熟悉业务了,和二十多年来其他美国总统们一样,还立刻加上后缀:美国要坚持《与台湾关系法》的承诺,并且继续向台湾卖武器。 现在,就连走到白宫门口的克里也不例外。今年初有消息说,在进行民主党党内总统候选人初选时,克里曾表示,解决台湾问题的好办法是“一国两制”。现在,他再也不这么说了。而且,他和布什一样,即便仍说“一个中国”,但只说到台湾问题应该“和平解决”为止,小心谨慎地回避“统一”二字。当然,他也是要继续军售的。 所有这些反反复复,并非仅是几个月、几年的事,其实已经在中美之间持续了三十年。美国总统上任前、甚至上任后怎么说,和他们实际怎么做,有时是不一样的。 比如,中国人记得尼克松,往往不是因为尼克松标榜自己是个多坚定的反共旗手,也不是因为令他身败名裂的“水门事件”,而是因为尼克松帮助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中国人也记得克林顿。不光因为他和小布什的爸爸竞选总统时,曾经骂老布什“溺爱北京的独裁者”;更因为他在处理完自己的根本利益问题——连任成功后,不光把中国叫作“战略伙伴”,还主张把美国给予中国永久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那对促进中美贸易无疑是有利的。 也许口误不代表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或者今日的竞选主张与日后的实际政策也没有可比性,但猜猜看,在布什和克里之间,谁更可能脱口而出“不惜代价协防台湾”这种话呢?可能性更大的,当然是布什。而且他已经这样“口误”过。 至于克里,他宣称过要在上任后一百二十天内,重新审查美国签署过的所有贸易协定,并在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同时,确保中国遵循环境和劳工待遇标准。 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千多美元,即便用所谓的购买力平价(PPP)标准测算,也就五千美元。而美国是人均三万七千多美元。如果用发达国家的环保和劳工标准去要求中国企业,恐怕能达标的还真不多。而用“抬高门坎”的手段对付中美贸易,其实等于在双边经贸关系中架了一道隔离网。 就是因为有“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有方方面面难以割舍的利益,所以,每当华盛顿这厢改朝换代,太平洋彼岸的中国总会投来关注的目光。不过今年,这种关注并不显得那么焦灼,以至于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都不愿就候选人在竞选中发表的言论作出评价。 也是,急什么呢?两人反正现在不相上下,谁输谁赢很难说,日后谁远谁近也不一定,半斤八两的区别,让他们先争去吧。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