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显示第三党人纳德参选难显2000年砝码效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14:39 国际先驱导报 | ||||||||
提要 2000年,第三党人纳德参选美国总统,分散了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选票,致使戈尔选举败北。这次纳德参选还能重显2000年的砝码效应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人们常常说,美国大选是有钱人的游戏。由于不满于这种状况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于是在大选年常常有人跳出来对美国的两党制说“不”,给大选增添了几分刺激和调侃。
拉尔夫·纳德就是这种人。2000年,他以绿党领导人身份参加了美国总统大选,获得了2.8%的选票,分散了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选票,致使戈尔以537票之差输掉了选举,被称为大选搅局者。这次大选,纳德再次参选,不过这次是以改革党身份加入这场游戏。伊拉克问题与反恐战争是今年大选主题,不属于两党的中间选民,最后将选票投给主张立即撤军的纳德,应该是合理的发泄渠道。 小闹大帮忙 纳德的参选,反映了草根政治的要求。身为作家和律师的纳德,曾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列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被誉为美国的“消费者之父”,他四度出马竞选总统,并不志在当选,而是为了逼迫两大传统政党“倾听真正老百姓的声音”。 同时,纳德参选也与美国大选本身的功能有关。美国大选作为统治阶级间的利益分配角逐,其中也不乏政策纠错、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如能在两党角逐的沉闷、单调的对骂阵容中增加纳德这样的“老顽童”或1992年亿万富翁佩罗这样的“土包子”调味,通过游戏、搞笑的方式进行,恐怕更能吸引人。因此,纳德的搅乎,也是小闹大帮忙,让民众对共和、民主这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的不满发泄出去,达到调节社会的功效。 再次,纳德角逐高层,却重在基层,即心不在白宫,却旨在影响地方议会、行政机构选举,影响国家的法律政策。事实说明,美国第三党常常将主要政党未能正视的问题带到社会论坛和政治议程上,促使民主共和两大政党不断做出改进。1992年改革党崛起正是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候选人佩罗批评政府对经济管理不善,造成庞大的预算赤字。佩罗的竞选主张打动人心,所以得了很多选票。克林顿1992年上台后就吸收佩罗的政见,大力减少预算。 砝码效应难显 目前,纳德在全美的民意支持率为1.5%。然而时过境迁,这次纳德难以重显2000年的砝码效应,理由有四: 其一,议题变。作为“9·11”后的第一次选举,本次大选将安全与外交等硬性话题列为首要关注点,使得纳德倡导的环保、社会福利等软性话题,吸引不了太多注意力。 其二,摇摆理由变。美国人常常抱怨说,大选只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选择,乐于将民主、共和两党视为“两个烂苹果”,结果谁的票都不投而是投第三党票以示“不满”。但这次不一样。许多摇摆选民的存在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反对布什,而对克里能否有效保卫美国安全缺乏信心。因此,对“9·11”后的美国人而言,不是太平盛世选择哪个烂苹果都一样的问题,而是选择一位可靠的领导人来保卫美国。据估计,今年的投票率会比往年高,而以往投给第三党以发泄不满的情形会减少。 其三,关键州的情况。根据美国各州的选举法,候选人若要把自己的名字印在选票上,必须获得本州一定数量选民的签名支持。在今年的大选中,纳德进入33个州的总统候选人名单。这一数字比上届大选少了10个;而且目前已经有四个州明确禁止把纳德的名字列入选票中,其中就有关键州宾夕法尼亚州。这些因素限制了纳德效应的发酵。 其四,第三党和纳德自身变异。2000年大选使纳德背上“搅局者”的绰号,成为反对布什势力的众矢之的,处境不妙,其支持者正在逐渐减少。许多人反对他参选。他们太害怕布什连任了。在上届大选提名纳德参选的绿党今年也不再支持他。 一般人认为,纳德的支持者本来是可以支持克里的。左戈比调查中心3到9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纳德的支持者中,倾向克里与倾向布什的人数比大约是3比1。但是,盖洛普调查中心的总编辑弗兰克·纽波特说,他们的研究表明,即使把纳德从问卷中勾销,布什与克里的相对支持率仍然保持不变。皮尤调查中心说,纳德的支持者既不认同布什,也不认同克里。拉斯姆森报道公司总裁斯格特·拉斯姆森说,与上届大选相比,纳德的支持者现在更进一步远离开民主党的主流。因此除了那些“铁杆”支持者外,纳德在今年的选举中似乎已经很难有大的作为。 事实上,美国在2000年大选以后,心理上已分裂为“两个美国”。在过去4年中,许多民主党人心理上根本不承认布什是美国总统,而伊拉克战争更使裂痕加深。有专家预测,所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大选,如果纳德因素再度起作用,幸运被送进白宫的可能不再是布什,反而是克里。 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王义桅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