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2004年美国大选布什克里内外政策之比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8:39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

·外交政策

受9·11事件、伊拉克战争以及国际局势的影响,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反恐、伊拉克以及美国的外交政策等议题取代了历届大选中最吸引选民的国内问题,成为
两位候选人争论的焦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上,无论布什还是克里都没有像以往一样表现出太大的分歧。

1.对华政策:毫无疑问的是,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上台执政,美国在对华政策上都会保持总体上的一贯性,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不会改变;台湾问题上的“模糊战略”也不会改变;双方都认为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但都希望通过种种方式来限制中国的强大,避免对美国构成“威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中国“接触和交往”的政策不会改变;美国新政府将继续寻求中国在反恐、朝核、环保、防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但在不少细节上,布什和克里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差异:

对华政策

      布什

克里

     台湾问题

虽然口头坚持“一个中国”,但将“台湾关系法”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提,声称要“协防台湾”,坚持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比布什相对温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竞选纲领中未提及“台湾关系法”

中国地位

重视亚太盟国,把日本看作是“关键伙伴”;把韩国看作是“有价值的民主同盟”,把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称为正式盟国;而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台湾和新西兰称为“老朋友”。中国则被视为是美国在“亚洲的关键挑战”,但维护美中关系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维护亚太和平与稳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主张更好地与中国接触,以保证中国遵守国际贸易、核不扩散和人权标准;

     经贸问题

由于反恐和安全是布什政府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贸易等问题上给中国带来的压力较小;布什政府主张公平贸易,希望中国进行汇率改革。

民主党更加关心经济、贸易以及国内“左翼”势力关注的劳工、人权等问题。克里主张运用美国的压力,适当运用外交手段,确保中国在贸易、防扩散、人权问题上,遵循国际机制和规范;争取快速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从而为美国经济谋求广泛利益,同时确保中国遵循环境和劳工标准;

2.其他对外政策

       地区

      布什

       克里

      伊拉克

美军可能向伊拉克增兵,着眼消灭反美武装,训练当地安全力量,扶持亲美政府。

承诺不将美军匆忙撤出伊拉克,寻求国际社会更多参与伊拉克的安全和重建。

       伊朗

布什政府中的鹰派势力一直都在呼吁,如果伊朗不放弃现有的核政策,联合国就应当施对其进行制裁。舆论猜测,如果布什赢得连任,伊朗很可能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

给伊朗提出了“多项选择”:和欧洲盟友对伊朗实施多边制裁;“葫萝卜”政策:向伊朗提供核燃料,并跟踪燃料去向;与伊朗“做买卖”,用在伊拉克活动的反伊朗恐怖分子,交换在伊朗境内活动的“基地”分子。

巴以

坚决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认为阿拉法特的继任者可能更容易对话。

在偏袒以色列的同时,重启部分路线图计划,建立巴方也能接受的安全基准;任命一位特使,直接向他和国务卿汇报和平进程。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布什明确表示反对外国军队陷入阿富汗,拒绝派遣更多美军搜捕拉登。尽管拉登可能藏在巴基斯坦的部族地区,但布什仍将巴基斯坦视为美国在反恐怖战争中的盟友。

克里将集中力量追捕拉登;号召更多的盟国参与维护阿富汗的安全。克里认为巴基斯坦在武器扩散方面误导了美国,将敦促穆沙拉夫加强对部族地区的控制。

      朝鲜半岛

依赖六方会谈模式,反对朝美双边会谈;已从韩国撤出1.25万美军。

愿意与朝鲜双边接触,反对从韩国撤军。

        日本

继续与日本保持密切关系

在日本问题上和布什无异

        欧盟

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依赖所谓的“新欧洲”,如连任将寻求修复与“老欧洲”的关系。

重视欧盟的作用,着眼于修复欧美分歧。

俄罗斯

对俄政策不会有大变化

对俄政策相对布什强硬,要求俄在核安全、人权以及媒体独立方面进行改善。

       非洲

同意提供更多资金防治爱滋病

在爱滋病防治上与布什持同样立场,但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更加强硬

      墨西哥

采取强硬的移民政策,导致美墨关系恶化。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双边关系很可能进一步紧张。

承诺在其上任后的100天里,提出改革法案,允许移民地位合法,鼓励家庭团聚。

    哥伦比亚和古巴

第二任期可能将派往哥伦比亚的美军增加一倍,打击毒品交易;继续制裁古巴,不放开对古巴的旅游限制政策。

不向哥伦比亚增兵,但在安全教育和当地发展问题上提供支持;将放开对古巴的旅游限制。

·国内政策

无论克里还是布什上台,美国国内经济问题都是他们无法回避的,其中创下历史记录的财政赤字将对新总统是一个重大考验。

 

     布什

       克里

税收

布什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减税;强调应该将税收政策永久化和简单化;采用统一的简单税率,结果使富人受益,而中下阶层的负担相应增大。

克里也主张减税,但他提出应该根据收入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税率,停止为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减税,而为广大中产阶级减负。可以把从富人那儿得到的税收投入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医疗补贴和市政改善

         财政

20041015日公布的最新财政赤字已达到4130亿美元,布什的解释是:财政赤字扩大是股市“泡沫”、经济衰退和反恐战争等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他要是连任,保证在下一个任期内将赤字削减掉一半。

将在4年任期的一半内重塑美国的财政状况,合理控制支出;承诺将通过改革学生贷款计划、削减对高收入农户的补贴、削减处方药费用、裁撤不经济的办公机构、提高效率以及冻结联邦旅行预算等途径在第一个任期内把预算赤字额度减半。

就业

主张修改并简化税法,鼓励低收入群体投资办厂,从而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主张对小型企业和中低收入者减税,而停止对外移产业实行优惠政策,并承诺要在未来4年内创造1000万个工作机会。另外,99%的公司将被削减5%的企业税,以此来刺激公司雇佣新劳动力,从而增加工作岗位,创造就业。

         能源

拒绝停止增加战略石油储备,认为此举对油价的影响并不大;与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保持密切接触,争取协商解决能源价格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会在能源税收上采取适当减少。

动用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平息国内供需矛盾;为确保能源供应不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克里还声称将投巨资开发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油气资源,并要在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建立一条石油管道;另一方面对外国石油生产国采取较强硬态度,保证石油供应。

贸易

布什主张推动自由和公平的贸易,在海外为美国企业、制造商和农场主开发新市场,从而为美国工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克里将重点放在劳工权利和环境标准上;主张对即将提交国会审议的“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重新商议;鼓励美国公司将更多业务留在美国本土,保护国内的就业市场;考虑到工会的利益,会对一些重要的外国商品采取强硬手段。

·社会问题

 

   布什

      克里

同性恋婚姻

反对同性恋者结婚;赞同制订宪法修正案,重新将婚姻的定义修改为:一位男性和另一位女性之间的结合;继续执行克林顿总统的政策,允许同性恋者在军队服役,但条件是同性恋者不能公开他们的性关系。

不赞同任何形式的同性恋婚姻,但反对修改宪法,反对明令禁止同性恋婚姻;主张这一问题应该视不同州的不同情况而定,州政府有决定权。赞同同性恋者拥有寻找同性朋友的权利,禁止对同性恋者进行行业歧视,增加对同性恋者的犯罪保护。允许同性恋者公开在部队服役。

堕胎

反对堕胎,但支持女性在受到强奸或参与乱伦条件下的堕胎行为,认为性命受到危及的怀孕女性也可以堕胎。不过布什曾表示,政府或国会都无权出台禁止堕胎的法令。反对将联邦基金用于堕胎行为。曾签署法令,规定第二次、第三次堕胎为非法。

支持妇女享有堕胎权,赞同将联邦基金用于堕胎事业,赞同堕胎商议制度。投票反对禁止女性第二次、第三次堕胎的法令,因为该法令不允许生命受到危及的妇女接受堕胎。

枪支管制

赞同枪支生产商拥有因武器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法律诉讼豁免权;支持对公民拥有攻击型武器的政府禁令进行重新评定,要求对参加枪械展的单位进行背景调查;但允许已经实施10年的禁枪法案失效。

反对枪支生产商拥有法律诉讼豁免权;支持对攻击型武器的政府禁令进行重新评估;赞同对参加枪械展的单位进行背景调查;主张儿童不许接触打开安全保险的枪支。

死刑

赞同死刑

反对死刑,但对恐怖分子除外

社会保障

赞同赋予年轻工人更多机会,使其可以将自己的社会保障收入税打入个人退休帐户中,使他们可以只需花费少量社会保障现金,就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回报;不排除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能。

反对将个人帐户归置在社会保障名下;反对提高退休年龄,反对减少工人工资。

(子夜整理)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