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与蒙古接近意在牵制中俄两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15:52 国际在线
美国与蒙古接近意在牵制中俄两国(图)

蒙古参加美军主导的“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令观察家侧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思海):在各国的新闻媒体上,上月27日至29日,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访问蒙古的消息不过是一条豆腐块新闻,然而,这条消息却让全球地缘战略问题观察家们,强烈地联想起近年来美蒙之间的一系列军事、政治往来。美国正在悄悄地走近蒙古。

  美海军陆战队入蒙演习

  据报道,访问期间,凯利受到蒙古总统巴嘎班迪、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主席恩赫巴亚尔和总理额尔贝格道尔吉的分别接见。双方表示要发展两国的全面伙伴关系,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其实,美蒙政治交往已不是新鲜事,但军事上的密切交流则以去年以来这一段时间最为密切。

  去年8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派精干分队深入蒙古高原,与蒙军举行了代号为“可汗探索—03”的联合实弹军事演习,美军C—130飞机在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西65公里处的蒙武装力量训练中心上空投下了耀眼的照明弹,这次演习规格之高让各国观察家侧目。据蒙古国内媒体报道,这是美海军陆战队首次参加此类演习,也是蒙美间举行的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与以往的民防演习相比,这是一次真正的实弹联合演习。当时,蒙古国防部副部长额尔敦巴特、国防部国务秘书巴桑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陶高、副总参谋长兼维及美国新任驻蒙大使舒尔茨观摩了演习。

  蒙古出兵伊拉克

  在美蒙联合军事演习后不久,180名蒙古士兵乘坐美国军用运输机,于去年9月中下旬抵达伊拉克。据悉,这一百多名蒙古士兵抵达后在波兰军队的指挥下执行巡逻、保护石油管道任务。

  蒙古派兵到伊拉克执行维和任务,使当时在外交上一筹莫展的布什政府感受到意外的惊喜,因为蒙古是当时东北亚地区惟一愿意派兵到伊拉克的国家。俄罗斯当时对美国非常不满;日本尽管同意派兵,但是却迟迟不肯发兵,要求给它更多的时间准备;韩国民众当时也强烈反对派兵伊拉克。在这一情况下,不在美国邀请派兵国家之列的蒙古主动派兵前往伊拉克,这对当时时刻都盼望其它国家派兵的布什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俄罗斯战略分析家认为,蒙古这一决定是出于地缘战略的考虑:向美国靠拢,以图平衡蒙古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蒙古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美国一位高级官员称,对华盛顿来说,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这也是美国军事援助计划取得的成效。

  参加“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

  今年5月13日至27日,蒙古参加了在泰国东北部举行的2004年度美泰“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的内容是反恐作战、森林救火训练和紧急救援作战等。这是蒙古首次参加“金色眼镜蛇”联合演习,这表明美国与蒙古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亚洲腹地确立军事优势的战略意图更加明显。

  此外,美国还加强向蒙古军队提供维和训练、英语教学,并在边界地区提供巡逻无线电通讯和工程支援。据美国对外军援人员称,在蒙古戈壁沙漠边界地区的“工程支援”包括安装电子监视设备等;另外,美国还向蒙古提出了如何改造军队的建议。

  在中俄间打进“楔子”

  拥有156万多平方公里国土的草原之国蒙古,位于亚洲腹地,北与俄罗斯有着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东南西三面与我国为邻,是与我国有着最长边界线的近邻。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蒙古在亚欧大陆占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

  前苏联解体后,在建立单极世界战略目标的驱使下,美国加紧向前苏联控制的地区进行渗透,意在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使其彻底丧失与美进行战略对抗的能力。自蒙古摆脱前苏联控制以来,美国对蒙古的战略地位兴趣大增,在美国人看来,一旦控制了蒙古,就等于在中俄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蒙古是美国在中亚地区战略的延伸。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1998年访蒙时曾说,蒙古与美国虽然相隔遥远,但都情系“民主主义”的价值观,并实行开放式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国又是邻居。

  从冲绳基地飞来的美军伞兵在蒙古从天而降的情景,刺激了俄罗斯的观察家们,俄罗斯军事分析家指出,美国向蒙古大举渗透,抑制和弱化俄罗斯的战略目的不能不让莫斯科忧心如焚。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中俄之间打入“楔子”的意图,一样值得中国观察家们注意。

  评蒙古参加美军演:成吉思汗子孙为何靠近美国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