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布什进行内阁改组专题 > 正文

鲍威尔档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02:12 信息时报
 

  鲍威尔档案

  1937年出生于纽约,父母均为牙买加移民。

  1958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获地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应征入伍,其后两度参加越战。

  1971年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1977年任国防部副部长高级军事助理,翌年晋升为准将。

  1983年任国防部长高级军事助理。

  1987年任里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1989年老布什总统任命他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晋升四星上将。

  1993年退役,并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职务。

  2000年获小布什任命为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

  回首4年前,布什在竞选中邀请鲍威尔出山,看中的正是他的民望。布什在宣布国务卿任命时赞扬道:“我找不出比鲍威尔更合适的人选担当此任,他是美国的英雄,美国的模范,美国的传奇。”

  鲍威尔含泪接受了任命。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作为内阁第一号人物、鲍威尔在布什政府中说话做事的份量却和他的地位极不相称。他的“鲍威尔主义”更被布什抛于脑后。

  今年66岁的鲍威尔从2001年起担任布什政府的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最为人所知的政绩是,2003年赢得国际支持使国际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但他也没能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对伊拉克开战。

  鲍威尔是一对牙买加黑人移民夫妇的儿子,他的父亲于1920年乘坐一艘运送香蕉的“香蕉船”来到了美国。上学时鲍威尔就读纽约市立学院后备军官训练队。毕业后,他参加了越战。

  在越南,隶属陆军的鲍威尔负过伤,也搭救过战友的性命,因此获得“紫心勋章”。但是,从越南回来的鲍威尔却发现他成了“罪人”——越战成了美国的一个耻辱。鲍威尔后来坦言,那是他最苦闷的一段时期,甚至曾经打算结束军旅生涯。最后,他决定暂时离开军队,申请回学校进修。1971年,他从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因为他认为这个专业符合今后军队管理的需要,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

  结束学业后的鲍威尔在军队里如鱼得水,平步青云。1987年,鲍威尔出任共和党总统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1989年,老布什提升当时已有上将军衔的鲍威尔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参联会主席,也是黑人获得的最高军职。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鲍威尔运筹帷幄,与一线指挥官美军上将施瓦茨科普夫密切合作,海湾战争大获全胜,鲍威尔从此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国家英雄。

  鲍威尔在五角大楼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一句话:“在所有展示力量的方式当中,克制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这名黑人将军并非一介武夫,他热衷政治,在国际战略、管理能力上都有独到见解。

  冷战的结束将需要一支更为精简、更为机动的军队——鲍威尔是首批意识到这一点的高级军事决策者之一。他领导了对此进行规划的工作。1989年正担任美国三军参谋长的鲍威尔与当时的乔治·布什总统一起制定了指导美国在世界上一切干预行动的新理论:一是先确定明确的政治目标;二是准备一支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部队;三是制定好进攻方案。美国媒体把鲍威尔这一理论的实质归纳为“在没有明显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理由和美国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不应干涉外部冲突”,即“鲍威尔主义”。

  在后来的军事生涯中,鲍威尔一直利用自己在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政府中的职位,就美国出兵干预的危险、明确的政治目的的必要性、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部署势不可挡的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发出了警告。

  鲍威尔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虽然以其社会背景而言,鲍威尔的政治倾向更趋同于民主党,但因为里根和老布什两任共和党总统的“知遇之恩”,他成为共和党的一员。老布什在竞选中败于克林顿之后,鲍威尔萌生去意,在1993年告老还乡,与家人共享天伦。

  退休后的鲍威尔转而努力寻求将自己的超级名望更加“发扬光大”。鲍威尔拒绝了来自大公司和其他基金会的邀请,担任了名不见经传的“为了美国的未来”项目的总裁会议主席。该项目是一项志愿者计划,其宗旨是促进美国公司和美国人慷慨解囊,为解决贫困和其他社会弊病——尤其是影响儿童的弊病——而自愿捐资。

  随着鲍威尔的民望越来越大,美国的政治家们从没忘记拉拢这位“昔日的将军、今日的社会活动家”以提高自己的支持率。1994年,克林顿总统想请鲍威尔再度出山,接替年事已高的克里斯托弗出任国务卿,但鲍威尔婉言相拒。199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又计划邀请刚刚加入共和党的鲍威尔担任自己的竞选伙伴,作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角逐白宫,但鲍威尔也没有同意。2000年美国大选,媒体和民意调查都一致看好颇受共和党青睐的鲍威尔参选总统,但鲍威尔早早就公开表示,他对此毫无兴趣。

  鲍威尔曾经私下表示,自己并不反对担任公职,但他不想通过选举获得公职。鲍威尔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似乎更加提高了他的声望。记得1997年,还是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小布什见到鲍威尔时,曾以崇敬的口吻向鲍威尔立正敬礼:“将军,得克萨斯州长、州民向您报到!”

  到了小布什角逐总统的时候,鲍威尔怀着对小布什父亲报恩的心情,打破了他不竞选公职的承诺,利用他在军队中的声望为小布什拉票帮了不少忙,至少在军事问题上,小布什对他言听计从。而鲍威尔在影响力方面所做的贡献就更难衡量了,事实上,这也是小布什邀请鲍威尔出山的主要原因。

  2000年12月16日,当选总统的小布什在得州的庄园任命鲍威尔为美国第65届国务卿。至此,鲍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同时也是美国有史以来黑人获得的最高文职。布什在宣布任命时赞扬鲍威尔说:“我找不出比鲍威尔更合适的人选担当此任,他是美国的英雄,美国的模范,美国的传奇。”鲍威尔含泪接受了任命。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作为内阁第一号人物、总统第四名接班人,鲍威尔在布什政府中说话做事的份量却和他的地位极不相称。作为美国鸽派的代表,鲍威尔一直奉行“多边主义”,和布什政府中如日中天的鹰派所坚持的“单边主义”很不协调。

  鲍威尔此前曾公开表示,在2005年任职期满之后,他将不再担任任何公职。如果不是因为在布什政府里备受冷遇与排挤,鲍威尔去意怎会如此坚决?

  “9·11”事件发生后,鲍威尔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向恐怖主义宣战。本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鲍威尔却在接踵而至的伊拉克问题上与“鹰派”代表人物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产生了严重分歧,他那著名的“鲍威尔主义”更被布什抛于脑后。

  鲍威尔的助手透露,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鲍威尔就和当时的国防部长切尼结下了不小的梁子。在布什内阁中共事期间,鲍威尔认为切尼对“基地”组织和伊拉克有一种“狂热”,使政府失去正确理智的判断。他对于拉姆斯菲尔德崇尚武力解决外交问题的思路也颇为反感。

  今年9月初,正值美国大选进入关键阶段,英国广播公司(BBC)雇员詹姆斯·诺蒂出书披露,鲍威尔在与英国外交大臣的一次电话交谈中曾用脏话大骂切尼等人是“疯子”。

  据该书披露,2002年夏天的时候,美英两国政府正在进行紧张的国际斡旋,希望通过联合国实现对伊拉克的干涉。这期间,鲍威尔和他的英国同行——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频繁通电话,两个人也成了好朋友,因此开始“无话不说”。在一次电话交谈中,鲍威尔愤怒地大骂布什政府中有一些“新保守主义”的“狗娘养的疯子”。据说,这些“疯子”指的是美国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

  鲍威尔还经常跟斯特劳谈起他在华盛顿所担任的角色,有一次,他开玩笑说,自己不必出国面对其他国家反美人士的抵抗,“(因为)在我身边就有一股抵抗力量。”

  鲍威尔是30年来美国出访旅行最少的国务卿,许多人怀疑这是因为他痛恨坐飞机。而事实上,在与“鹰派”的明争暗斗中,鲍威尔吸取了一个教训:出国访问将削弱他在布什内阁中的影响力。

  虽然一些评论认为布什政府内部分为两个阵营不利于政策的贯彻,但是从布什的角度上看,这种“紧张状态”大有益处。布什正是巧妙地运用两派的力量,掌握着政府的平衡运作。

  在与“鹰派”的明争暗斗中,鲍威尔吸取了一个教训:国务卿应该呆在华盛顿管理美国的外交政策,出国访问只会削弱他在布什内阁中的影响力。

  2001年10月,当他前往亚洲进行访问期间,他的主要政治对手——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试图发起一项议案,单方面切断美国与已故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联系,并宣称后者是巴以恐怖活动的幕后主谋。向来对中东问题持平衡政策的鲍威尔闻知此事后吃了一惊,担心这一做法只会加剧巴以局势的动荡。他不得不匆忙结束访问行程,赶回华盛顿据理力争。

  “鹰派”的计划虽然最终没有得逞,不过鲍威尔在这场“鹰鸽”的正面冲突中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几个月后,当他打算在中东倡导重开巴以谈判时,白宫却发下话来,命他取消原定的发言,理由是避免华盛顿政府在中东问题上涉入太深。

  从那以后,鲍威尔仿佛吸取了教训,他不愿意接受巴以地区的和平调停任务,甚至连出国访问的次数也大幅度减少。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在他任国务卿的42个月内,鲍威尔共出访了180天,平均每次出访的时间为3.3天,比他的三个前任奥尔布莱特、克里斯托夫和贝克的出访旅行时间整整少了45%。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统计证明他是30年来美国出访旅行最少的国务卿。

  总起来看,在布什的第一个任期内,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鸽派在同五角大楼鹰派的争斗中多半处于下风。2003年2月当退役的将军加纳打算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组建一个重建小组的时候,他的名单上包括了20名国务院官员。但就在即将成行的前一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打来电话将其中的16人换成了五角大楼官员,虽然鲍威尔极力争取,却成效不大,而后,加纳本人也被撤换。

  而即使在鸽派占优势的国务院,鹰派也有自己的代表,这就是副国务卿博尔顿。他在布什的“邪恶轴心国”名单上加上了古巴、叙利亚和利比亚,同时反对许多国际条约。此外还对联合国持有强烈的批评态度,反对美国参与维和行动。

  虽然一些评论认为布什政府内部分为两个阵营不利于政策的贯彻,但是从布什的角度上看,这种“紧张状态”大有益处。布什正是巧妙地运用两派的力量,掌握着政府的平衡运作。拉姆斯菲尔德激励着鲍威尔的前进,鲍威尔控制着拉姆斯菲尔德不要在战争和单边主义的路上走太远。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说,在许多重大外交事务上,鲍威尔所起的作用是让布什“能够倾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影响力。担任国务卿4年,鲍威尔一直在为自己并不支持的许多外交政策进行游说和努力,尽管如此他也未能获得布什的绝对信任。就在伊战爆发前,布什还再三询问鲍卿,是否站在他这一边。此外,布什对鲍威尔向以色列施压促其让步以及支持欧洲国家和伊朗就核问题进行谈判的立场也颇为不满。有一次,因揭露水门事件而闻名的记者鲍勃·伍德沃问布什如何评价他的国务卿,结果布什只能想到的话是,“鲍威尔是一个外交官.....你不得不需要一个外交官。”

  然而,军人的天性却让鲍威尔始终不折不扣地执行布什总统发出的指令。鲍威尔最让人难忘的可能是2003年2月5日,他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表演”。作为美国政府的代表,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列出种种文字和图片证据,作出了萨达姆政权肯定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表述,但事实却与他的说法截然相反。虽然鲍威尔随后在多个公开和私人场合重申,他本人对当时安理会发言中的不实内容没有任何悔意,并强调自己当时的陈述无懈可击,但外界还是有人指出,鲍威尔仍然认为布什政府为推翻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不实情报的做法,使他职业军人和外交官的声誉受到了羞辱。正因为如此,感到压力和挫折的鲍威尔早就萌生了去意。

  不过,鲍威尔的助手向媒体透露说,在阿布格里布虐囚丑闻曝光导致拉氏形象受损以及中东和平进程出现转机后,鲍威尔一度希望能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再干上一段时间。但是当他向布什提出建议,对国务院进行调整并且修正美国的外交政策时,布什的反应却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方向正确,并不需要调整。心灰意冷的鲍威尔最终下定了挂冠辞职的决心。

  在白宫证实了鲍威尔辞职消息后的第二天,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被提名接任国务卿一职。

  与鲍威尔相比,赖斯拥有前者所不可及的优势。她在四年以来一直是布什总统身边唯一的外交政策顾问和私人顾问,被布什视为心腹。其次,鲍威尔担任国务卿期间一直努力使布什在世界上采取更加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而赖斯却不一样,她似乎没有自己的主张,一切都听布什的吩咐。如果赖斯当上国务卿,她将成为自尼克松政府的基辛格以来与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务卿,以及自肯尼迪政府的罗伯特·肯尼迪以来和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内阁成员。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指出,对赖斯的任命将意味着布什希望自己身边都是“相处着最舒服的人,以及对他的外交政策观点最为忠实的人”,而鲍威尔明显不属于这样的范畴,因此只能出局。

  经过了四年的幕后顾问生涯,赖斯即将走向美国外交的前台。对于赖斯来说,她的挑战将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个是布什政府内部的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切尼只要健康不出大问题,肯定会再干四年;拉姆斯菲尔德应该也会留任一段时间,如何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赖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鲍威尔时期,赖斯可以左右逢源,时而支持鲍威尔,时而支持强硬派,甚至可以拒绝表态。但一旦掌管了国务院,她就将自己推到了前台,不得不正面对待国务院和国防部之间的紧张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担任美国的“头号外交官”,她将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力,处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的复杂关系?有人认为,赖斯除了对俄罗斯问题了如指掌外,对其他方面并不熟悉,而且她在大部分时候表现出来的偏向“鹰派”的立场让不少人感到担忧。

  鲍威尔出任国务卿期间,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矛盾空前尖锐激烈,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在赖斯出任国务卿后,这种矛盾会自然消除。但是,美国企业研究会副主席丹尼尔·普莱特卡却认为这种矛盾并不会随着赖斯的上任而烟消云散,尽管双方之间在理念上的差距和冲突可能会大大减少。

  “这并不是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或者赖斯的问题,”和白宫高层关系密切的普莱特卡说,“国务院和国防部的矛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何况现在处于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布什进行内阁改组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