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创新工作模式———“党组织+协会”助农民致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3:4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眼下,焦作市马村区仓上村种植大户谢国新2000多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大棚里,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党组织和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今年我的三座大棚产双孢菇20000公斤,总收入3.5万元。这真是帮俺插上致富的翅膀啊。” 马村区“党组织+协会”这一崭新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逼”出来的新模式谢国新几年前与本村其他几户村民率先吃螃
村党支部书记谢启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乡党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他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联合本村乃至全乡所有双孢菇种植户,组建双孢菇种植协会,以种植协会为依托,邀请专家现场指导解决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统一组织销售双孢菇。每当农民遇到难题,协会上上下下倾全力帮助解决,最终帮助谢国新等完成了种植结构调整并致富。仓上村发展双孢菇大棚110座,年收益60多万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目前全区建立“党组织+协会”模式的村有36个,协会会员2400多人,带动15000多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致富。定岗定出了责任感王小三是白庄村一名普通党员,也是跑运输的行家里手。两年前,村里有人看着他致富眼红,也尝试着跑运输,但都因为不善经营赔了本。去年,该村实施无职党员帮助一定数量村民致富的定岗定责制。王小三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他主动联合几个运输户,成立了运输公司,无偿向村里运输散户提供货运信息,为新入户者提供资金担保。在他的大力扶持下,该村新增运输户60多家,年创产值560多万元,并为200多名青壮年劳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以前想给大伙儿干点事,但组织上没有提供活动平台,咱想干又怕人家说咱逞能。现在有了这个岗,我们就能放开手脚做点事了。”王小三一席话道出了农村无数无职党员的心声。 目前,该区有872名无职农民党员找到了各自的岗位,占无职党员总数的85%。评比台评出了压力感东孔村一党员在去年的考核评议中落后了,名字上了评比台,全家感到脸上无光。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尽心尽力帮助自己所帮扶的对象致富,作出了很大成绩。今年上半年,他名列考核评议前10名。这下,他心里踏实了。 该区为避免“党员活动平台”流于形式,把党员履岗情况细化为十个方面,并量化成100分,年底召开群众代表会和党员大会,将每个党员的分数在“党员活动平台”上公布,并按规定进行奖惩,从而达到了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共同致富的目的。②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