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学报告称海啸后沿海大城市地下藏危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16:13 北京晚报 | ||||||||
![]() ![]() 图:昨天,在马尔代夫班地德互居民岛,当地受灾儿童粉刷一艘刚刚修好的渔船。连日来,马尔代夫从首都马累到各个居民海岛,都在进行灾后重建,重整家园恢复生产。新华社记者王小川摄 联合国大学昨天公布一份报告指出,地下空间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被淹没,特别是建有地铁和地下购物中心等设施的沿海大城市,应采取更多相应保护措施。 “地下”潜伏危机 去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让人们惊魂未定,联合国大学的这份报告又给沿海城市居民上
报告指出,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洛杉矶和尼日利亚拉各斯等数百万人口大城市,近年来地下发展近乎“疯狂”,却忽视了地下是洪水袭击潜在目标的事实。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可能上升,自然灾害也会更加频繁。紧急情况发生时,疏散位于地下的人群困难更大,部分设施在暴雨或海啸肆虐后甚至会坍塌。 联合国大学高级学术项目官员斯里莰萨·黑拉特说:“我们对地下建筑物过剩导致的后果了解不足。很多时候,建筑物会完全坍塌。” 作为一个具有自决地位的联合国大会下设机构,联合国大学本月18日至22日将在日本神户举行世界减灾会议,对上述问题作出完整报告。 保护措施 针对地下潜伏的危机,不少城市采取的保护措施简单而实用。在日本东京一些地铁站,乘客入口处都高筑几级台阶。这种简单屏障也为很多低海拔城市所采用。 印度东部城市马德拉斯距离去年12月26日地震震源仅约1000公里,防浪堤抵挡住地震引发海啸的部分威力,使得部分市民能够幸免于难。 加固建筑物、修建荷兰式堤坝或开凿护城河等保护措施的费用巨大,例如英国首都伦敦的泰晤士河。但英国政府估计,如果伦敦遭遇一次洪水,损失可能高达60亿美元,远远高于开挖一条泰晤士河的费用。所以这些花费巨大的保护措施还是“物超所值”。 灾难频发之源 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学院主任亚诺什·博加尔迪指出,“西方普遍认为类似这次亚洲海啸的灾难只会在热带发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他回顾说,意大利墨西拿市1908年遭遇地震和海啸,导致7万至10万人死亡。葡萄牙里斯本和日本东京分别于1755年和1703年遭遇破坏力极强的海啸。东京1999年至2001年期间还遭到17次地下洪水袭击。捷克首都布拉格2002年暴雨引发伏尔塔瓦河涨水,市内一条地铁线因此停用近一年。 联合国资助的一个科学家小组2001年曾预测,矿物燃料燃烧释放的气体正使全球温度逐渐上升,这可能是近年来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的原因。据他们预测,2100年海平面可能比目前上升1米。(成琼 新华社专稿) 相关链接 联合国大学 成立于1969年,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其宗旨是促进对全球性重大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办法的研究;组织各国科学家和学者进行跨国界的合作,以提高各国的研究水平和高级培训的实际效果;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和高级培训工作。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