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还有硝烟的味道 我战地记者深入战后伊拉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9:3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朱治德)“我身上仍然还带着硝烟的味道。回到北京最初的几天里,我出门依然是那种随时被人瞄准的感觉。坐进出租车里,我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用什么东西把车窗挡上,以免让外面的人看到里面坐了一个‘外国人’而遭到跟踪和绑架……”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为历史流泪》一书面世,作者聂晓阳从战后伊拉克归来后的朴实陈述让人感同身受。这是一部深入解读战后伊拉克的现场报告。
聂晓阳是新华社知名战地记者,他在《为历史流泪》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正在经历战后权力更迭和遭受暴力苦难的伊拉克社会全景图。以黑色为主色调的书籍封面极富冲击力。封面上,一位母亲满脸皱纹,她食指指天、老泪纵横地呼喊:“你见过我的儿子吗?他被美军抓走已整整一年了!”全书便被这难以言喻的悲情所笼罩,浓浓的硝烟味掩盖了淡淡的墨香。 “我将携带的公款分置7个信封,‘全身到处都藏着美元’是我进入伊拉克的最大机密。如果碰到劫匪,我随时准备奉上只有300美元的钱包。”作者初入伊拉克的经历和心理让人看到当地民众生活的一个侧面;“在个别路口偶尔出现交警。他们有的穿着萨达姆时代的老旧制服,有的干脆什么制服也不穿,踩着拖鞋、拎着一把长枪往路口一站,车辆就得听他指挥。”这幕独特的街景,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凭借想像进行描绘的;“巴格达街头的美国士兵大多二十出头,脸上还带着明显的稚气。这些在世界第一强国享受惯了的大孩子一扛上枪,就要在完全陌生的异国街头出生入死,难怪会有那么多的母亲加入反战行列。”在伊拉克,稚气未脱的士兵脸上甚至也能读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巴格达黑市、中国使馆战时状况、爆炸发生后的联军总部、曼苏尔饭店等也在作者聂晓阳笔下一一呈现。聂晓阳说:“关注战争状态下的人,关注被占领国家中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人的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以一个中国记者的视角,真实地反映普通伊拉克民众在战后社会巨变中的生存状态,是我写作这本书最根本的出发点。” 目前伊拉克大选在即,但当地暴力袭击事件不断,爆炸声不绝于耳,死伤频频。“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但战争仍然在以另外一种更加残酷的方式继续着……”《为历史流泪》一书也成了伊拉克现况的最好注脚。 相关专题:关注伊拉克大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