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脑三度交锋 亲热程度减弱谈论话题更敏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2:03 环球时报 | ||||||||
2月24日,布什与普京会晤后出席记者会 “俄美之间光有总统的拥抱是不够的”,“像是给美俄关系的伤口上贴了一块没用的创可贴”。这两句话是俄罗斯学者和美联社对2月24日美俄峰会的评价。在斯洛伐克举行的这次峰会是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第12次会晤,在这12次会晤中,两人的亲热程度成了美俄关系的“晴雨表”。2001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布什称普京是“诚实并值得信赖的人”;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两人相会戴维营,布什称普京“是个好人”;2005年的这次峰会上,普京表示不会在民主问题上倒退,布什称普京“是个说话算数的人”。由此可见,虽然
“结识俄罗斯”时他们是一见如故的“私人朋友” 2001年是美俄关系大起大落的一年,布什与普京在第一次会面时营造的气氛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这年1月,布什宣誓就任美国总统。2月18日,美国以涉嫌间谍活动为由,逮捕了联邦调查局高级反间谍官员罗伯特·汉森。紧接着,美国驱逐了50名俄罗斯外交官,俄罗斯也马上驱逐了同样数量的美国外交官。3月26日,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在华盛顿接见了车臣代表。这些强硬的外交行动使美俄关系降至冷战后的最低点。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6月16日,布什和普京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首次峰会时,两人一见如故。布什极尽溢美之词:“当我直视普京的眼睛时,我能够感受到他的灵魂,在那里面有令人信赖的东西。”“他是值得美国与之打交道的人”,美俄关系的紧密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像”,而普京也立即表示“同意布什所说的一切”。这种表态“震惊”了世界,连时任俄外长的伊万诺夫也说:“两位总统仿佛相识已久,这让我感到惊讶。”俄《消息报》评论说:“俄罗斯和美国不再是敌人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甚至勉强可以称得上是盟友。”如果说卢布尔雅那会晤“解除了美俄警报”的话,那么“9·11”恐怖袭击则“把美俄送进了教堂”(指两国关系如夫妻般亲密)。“9·11”事件后,普京第一个致电布什,既表示哀悼又表示支持。布什则在11月中旬把普京请进自家农场吃烤肉,并当着一群小学生的面说自己与普京的私人友谊“可以延续到退休”。 美俄进入“蜜月期”后,不少媒体称,是两国总统的个人魅力和热情融化了坚冰,但也有媒体说:“笑脸是为利益服务的”。布什上台后美俄关系的紧张是有原因的。首先,布什是共和党冷战后的第一位总统,他既保留了仇俄思想,又继承了党内崇尚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的传统。其次,克林顿政府的援俄资金没有使俄罗斯迅速“西化”,对俄施压的观点在美国占了上风。第三,俄国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族情绪上升,普京必须对美强硬才能争取民心,巩固权力基础。然而,美俄两国领导人都清楚,对抗是长期的,但合作要马上开始。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两位总统要与前任划清界线。普京接手俄罗斯时,俄国内矛盾激化,经济状况不佳,普京必须用新政策代替原有政策。因此,峰会前,叶利钦要求普京对布什要强硬些,普京并没有完全照办。布什也是一上来就否定了克林顿的对俄政策。第二,双方互相需要。没有俄罗斯的让步,美国就不能贸然实施导弹防御计划,就不能顺利推动北约东扩。如果与美国斗下去,俄罗斯的利益必然受损,而且俄罗斯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较量。第三,双方要共同对付欧洲。布什与普京的峰会是他2001年访欧的最后一个内容,此前,因美欧在导弹防御计划和全球变暖问题上矛盾尖锐,布什备受冷遇。俄罗斯也因车臣问题感到了欧洲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俄突然转怒为喜。 “惩罚法国”时他们是“各持己见的好伙伴” 仅仅过了两年,俄美之间的温情“蜜月”就被伊拉克战争的枪炮声击得粉碎。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俄法德三国坚决反对,普京甚至扬言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这令布什大为恼火。伊拉克战争临近尾声时,美国对“反战轴心”进行“秋后算账”:惩罚法国,忽略德国,原谅俄罗斯。用美国人的话说,“惩罚法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宽恕俄罗斯”。 2003年9月26日,普京抵达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开始与布什举行为期两天的首脑会晤。为了迎接普京,布什甚至亲自当司机为普京开车,两人 在车上谈笑风生的场面给人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印象。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更是极力夸奖普京:“我敬仰普京,我喜欢他。他是个好人,跟他在一起,工作效率变得非常高。”布什说,他非常尊重普京政府的政策,表示相信俄美关系将“坚如磐石”。普京则表示,会谈的气氛十分坦诚,俄美关系不会随国际风云的变幻而改变。这次会晤过后,美国媒体将美俄关系定位为“各持己见的好伙伴”。 有分析认为,美俄在伊拉克战争后马上“握手”有三个原因:第一,伊拉克战争尘埃落定,俄罗斯没有必要再与美国较劲,但有必要保护本国在伊拉克的利益;第二,美国可以借此打击法国和德国,此外,旨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已经启动,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互有所求,需要勾通;第三,俄罗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上有求于美国,美国则希望俄罗斯向它供应石油。尤其在能源合作方面,美国认为俄罗斯如果成为美国的石油供应国,那它就是抵制欧佩克石油协议的理想角色。普京也抓住布什的这种心理,承诺说:俄罗斯将建设运输基础设施,使自己成为一个面向美国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在5至7年的时间里把俄罗斯出口到美国的原油量提高到美国原油进口量的10%以上。 “挽救民主”时他们是话不投机的老对手 一晃又是一年多,2005年2月24日,普京与布什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了会晤,这是布什连任后首次与普京见面。俄媒体评论称:“俄美关系已经远不如4年前那么火热了,‘9·11’已经成为过去,俄美之间的利益分歧越来越多。”近来,西方政界和舆论在俄政治改革、经济自由化、独联体问题、俄伊(朗)核合作、俄叙(利亚)导弹交易等重大问题上,对普京的批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在出席记者招待会时,布什和普京显然给对方留了面子,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但与布什的全程微笑相比,普京的表情较为“严肃、僵硬”。但这次记者招待会更像是堂“民主课”,两国记者所提的4个问题都是有关民主的。布什在对俄罗斯民主表示关切的同时,仍没忘了夸奖普京,他说:“普京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不会拐弯抹角,也不会故弄玄虚。他不同意就直接说出来,而且说到做到,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尊敬普京总统。”普京本来计划在记者招待会上讲控制核扩散的问题,由于布什“言不离民主”,所以普京只好表示,俄罗斯不会在民主问题上倒退,听到这句话,布什很高兴,一再称赞普京“是个说话算数的人”。 美国之所以步步紧逼并不全是为了向俄罗斯“传经布道”。首先,美国认为在中东推行民主的障碍是伊朗和叙利亚,而这两个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同一般。美国认为如果不在民主问题上敲打俄罗斯,俄就不会在中东让步。第二,布什第二任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推行“自由”和“民主”为议题与欧洲修好,在欧洲日益关注俄“民主”问题的情况下,美国只有抢先跳出来,才能体现出“民主卫士”的地位。第三,俄罗斯近年来虽然在外交上有些被动,但其国内状况却越来越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力增强,美国不希望出现一个稳定、强大的俄罗斯,挑战美国的战略地位。 实际上,布什与普京的关系随美俄关系不断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的合作还仅限于反恐和战略安全层面,美俄经贸联系薄弱。两国去年的贸易额还不到100亿美元。俄“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罗戈夫对记者说,俄美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更多地带有宣言性质,因为俄美关系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且也缺乏投资基础和法律基础。美国不希望俄罗斯重新成为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但也不希望俄罗斯失去控制。布什希望看到的是,俄罗斯是一张有分量的牌,但不是大牌。看来美俄将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框架内发展两国关系,合而不和、斗而不破将是未来美俄关系的基本特征。▲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雨杉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邹德浩 孔寒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