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尼苏门答腊强震专题 > 正文

印尼发生强震 数万灾民梦中大逃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4:43 重庆晨报
印尼发生强震数万灾民梦中大逃亡(组图)
印尼一家老小在撤离途中。

印尼发生强震数万灾民梦中大逃亡(组图)
印尼逃离出来的人群在高地避难。

印尼发生强震数万灾民梦中大逃亡(组图)
印尼尼亚斯岛出现地裂。新华/美联

  印尼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自从去年遭大海啸重创之后,余震几乎成为每天都会发生的家常便饭;然而,这一次却极不寻常,以往的余震只会持续数秒钟,这一次却摇晃长达两分钟之久,而且如此猛烈以致许多人在逃生之余心中立即产生了不祥之兆:可怕的大海啸会不会历史重演?

  猛烈震动惊梦

  28日23:09左右,地面开始猛烈的撼动,几乎将所有熟睡的人惊醒,外面路灯的灯光也随之一明一灭,然后电力全部中断;门窗和橱柜晃动不已,摇摇欲坠,“咣当咣当”的坠地声不绝于耳。猛烈震动很快转为坐摇椅般缓慢的摇晃。当时正在亚齐南部的国际红十字负责设立海啸预警机制的官员谢赫尔说:“非常非常强烈的震动,至少持续了近三分钟,这是罕见的”。

  穿着睡衣开跑

  在强烈震动的地方,被惊醒的人们冲出了屋子,有的只穿着睡衣,赤着脚,手中紧握着他们一直藏在身边的细软。一些人啜泣着,一些人喊着“真主啊!救救我们!”女人们抱起熟睡的婴儿,用毯子裹着飞奔到户外;孩子们紧抱父母,老人家不断喃喃自语,口中念着“真可怕,真可怕”。

  地震造成班达亚齐市停了电,在黑暗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哭泣和祈祷的人群。摇曳的营火和摩托车、汽车车灯成了惟一的照明光源。一些居民抱着栅栏或围墙,大声祈祷;还有一些人带着大包小包逃生。由于开着摩托车、汽车携家带口逃往高地的人太多,主要道路被堵塞,许多警官无助地站在旁边,看上去不知道该怎么做。一名男子冲进了当地清真寺,他悲哀地喊道:“我能去哪里?谁能超过海啸的速度?”

  在短时间中,许多人便逃离市区,没有车的人,就走路,街道很快就空无一人,当地仿佛一夜之间完成了人口大转移。在尼亚斯岛,大约1万人或1.5万人来到了当地的一个山上。

  房倒地裂人埋

  当时正在印尼亚齐的联合国紧急事务协调人埃格兰透露说,一组国际救援专家当天夜间一直在研究救援计划,以便在天亮时开始实施。然而,到了天亮时,他们被眼前的惨剧惊呆了:房屋倒塌、电线杆断裂、墙体开裂、地面裂缝。

  在尼亚斯岛,大约70%%的房屋完全倒塌,到处是废墟,许多人仍然被埋在房屋的废墟之中,幸存者在痛苦地呻吟着。在尼亚斯岛上的辛基尔镇,那里几乎被夷为了平地,几乎看不到一处完好的房屋。本报印尼特约记者郭广

  印度洋沿岸居民感言 我从未如此恐惧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msnbc.com请求在该地区的读者写下他们在现场的感受,以下是摘录:

  街上全是恐慌的人群

  现在是凌晨2:15(当地时间),我从科伦坡机场往回走。一路上看到市中心的街道上满是恐慌的人群。这些人住在海边,几乎都是全家大逃亡。所有的卡车、汽车上都是人,他们竭尽所能远离海岸,逃到更安全的地方。———SarojDash,科伦坡,斯里兰卡

  班达亚齐的恐惧

  我被剧烈的震动惊醒,之后停电了。我跑到屋外,发现人们都在谈论地震,他们招呼家人、朋友,收拾衣服和食物,准备逃离。人们非常担心海啸会再度降临。———Dr.ArthurDOates,班达亚齐,印尼

  我从未如此恐惧

  我当时正在睡觉,突然感到剧烈的晃动,整座楼都在颤抖。我怕得要死,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持续了20多秒。我尖叫着叫醒全家人,抱起7岁的儿子赶紧往楼下跑,我从未如此恐惧。———Sri.BayanLepas,槟榔屿,马来西亚

  中国人现场亲历地震

  本报讯据上海新闻午报30日消息记者联系到了亲历这次地震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负责人孙先生说,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地震发生时和现在灾区的情况。

  “灾区现在一片狼藉,断垣残壁随处可见,连根拔起的大树横亘地面。从直升机上看下去,基本看不到房屋,只看见一块一块的水泥地,城市遭到了致命的破坏,真的很惨。”孙先生说自己切身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清理和恢复工作进展很缓慢,好在交通还算畅通。”

  孙先生说,地震发生后,人们被临时转移到刚搭建的帐篷和简易木板房里,在酷热天气里忍受蚊虫叮咬,还要随时提防着灾害再次降临,地震和海啸的阴影仍笼罩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

  相关专题:印尼苏门答腊强震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