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印尼大地震三大疑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2:39 红网-湖南日报 | ||||||||
疑问一:是去年大地震的余震吗? 28日晚的地震发生后,美国地质勘探局和其他地质研究机构的专家都认为这次地震是去年12月26日引发大海啸的强烈地震的余震,因为在俯冲断层地震中,断层一侧板块应力的释放,会引起另一侧板块应力和能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并引起新一轮地震。
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同一地区经常会发生不同震级的余震,时间会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之久。通常情况下地震的震级越高,发生余震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越长。 去年12月26日在苏门达腊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后,苏门达腊地区已经发生多次余震,其中5次余震的震级在里氏5.5级至6.7级之间,在当地民众中引起过不小的恐慌。 不过,也有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次地震并非余震,尤其是它的震级如此之高。 “震级越高,是余震的可能性就越小,”美国西北大学地质学专家塞思·施泰因说,“我们将在今后几天进行仔细研究。” 科学家指出,尽管28日的地震和去年12月的地震都发生在苏门达腊海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板块上,而且移动方向也不同。这次地震造成板块断层向南移动了240至480公里,而去年12月的地震则造成板块断层向北移动了1125公里。如果是余震,那么移动方向应该一致。 “如果板块向南移动,那么肯定不是余震,”施泰因说,“这看上去像是一次触发式地震。” 疑问二:科学家已预见这次强震? 科学家们都认为,无论这次大地震是否是去年12月的余震,两者之间的确存在关联。事实上,科学家们事先已经预见到这一地区将再次发生大地震。 今年3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北爱尔兰科尔雷因大学教授约翰·麦克洛斯基和他的同事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在去年大地震附近海域的地层中正聚积着大量能量,很可能会再次爆发大地震,而且时间也许就在几周内。 麦克洛斯基指出,去年的大地震导致苏门达腊附近海域地层出现了所谓潜没现象,也就是一个地层板块受力后下降到另一个板块之下。 “潜没地区经常会发生地震,”麦克洛斯基说,“震级在里氏7级到7.5级的地震将是迫在眉睫的威胁。” 这一预言不幸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次地震的强度竟然会如此之高。 疑问三:强震为何没有引起海啸?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负责人查尔斯·麦克里里说,通常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都会引发大的海啸,但这次却没有发生,让他们感到十分惊讶。 部分科学家认为,两个不同的特性可能是28日的大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的原因。 首先是这次地震发生的深度不同。发生在较浅海水下的大地震更可能引起海水的“搅动效应”,如果地震发生在深海下,就有更多的海水可以“缓冲”,相对危险性也小一些。去年引发大海啸的地震的震中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可能在海面下30公里左右,即使引发海水波动也不明显。实际上海水的波动还是存在的,也可以称为一场“微型海啸”。 其次这次地震海底和海水的运动不同。在某些海底地震中,海底形成巨大的凹陷或裂缝,导致大量海水涌入并形成漩涡,就会引发海啸。去年引发大海啸的那次地震属于这种类型。而此次地震的震中尽管离上次大地震不远,但科学家已监测到海水是向外涌出的,这就使海啸的风险减少了许多。科学家猜测,海底可能是在地震中产生凸起,或者即使有凹陷也不大。(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专题:印尼苏门答腊强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