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专题 > 正文

德国对待战争历史的态度应该成为国际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3:58 新京报

  德国总理施罗德13日在与到访的韩国总统卢武铉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以“审慎和自省”的方式正确对待本国历史“不会失去朋友,反而将会赢得朋友”。(《新京报》4月14日)

  这种国家态度,是一个曾经发动战争,但也经历战争创伤的民族的历史感悟,这种感悟充满了血和泪的切身体会。

  德国这种诚恳的态度应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以主流话语方式融入国际社会的共识中。

  国际政治的核心价值观,应包括对目前国际关系中和平与战争问题的认识,关于国家主权和相互平等尊重的认识,关于世界经济充分流动的认识。而对战争历史的反思,也应当成为这个价值观的一部分。德国的态度,正是这部分最好的形象描述。而违背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行为,一旦作为政府行为呈现出来,其本质与违背人类最基本的国家政治观念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人们在谈及目前的国际关系时,多注重现实利益博弈,少关注历史文本解读。其实历史上,尤其是二战之后对历史对错的基本判断,应作为共识传承下来,并得到各国政府的尊重,甚至以协议的方式产生一定的道德约束。尤其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折射到现实问题上,可以影响国家政治地位、经济成本、文化尊严,甚至是民族人格。正因为有了“德国态度”,德国才能够在赢得的国际政治空间中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审慎和自省不但能够赢得朋友,更能够避免危机。我们知道,如果在一场战争后60年,仍然不能认识到战争对于当时的受害国以及现时世界的意义,那么历史的负面影响就会长期危害包括本国在内的全球国家关系。尤其对于日本来说,回避二战问题不但导致国际舆论的讨伐、国际关系的危机,并且对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产生负面影响。更危险的是,使得日本国内民众在了解目前日本的国际舆论环境时充满狭隘民族主义的偏见,加重误会和摩擦。

  国家态度不能以经济手段或者政治杠杆进行衡量,但这并不说明其分量小,相反可以说明其分量超越于金钱和暴力之上。因此,赞赏“德国态度”的时候,我们是在重申一种历史观念:全世界都唾弃战争制造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创伤。这种历史观念已然是一种共识。

  “德国态度”是德国重新加入全球社会的通行证。

  没有这种历史态度,就不具备正常国家的理性判断。因为在国与国关系上,还存在一些必要的国际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这些手段,这些道德都是相互信任的结果,而无法购买和征服。在这一方面,“德国态度”足以让日本反思和汗颜。

  □周庆安(北京编辑)

  相关专题: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