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积极调停巴以关系 为争常拉中东地区选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7:08 国际先驱导报 | ||||||||
日本热心调停巴以关系要达到三重目的:为“争常”拉票、确保石油来源以及对美协调外交,这与其对邻国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对照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近来,日本对调停巴以关系表现出积极姿态,这与其对邻国的强硬姿态形成了对照。日本何以舍近求远,对中东事务如此热心?
欲绕开亚洲“争常” 2005年3月上旬,媒体透露出日本拟安排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5月底或6月初在东京举行会议的消息。小泉首相强调,日本将作为“中立方”竭力帮助巴以双方。 当前,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出现了“巴勒斯坦不信任美国,以色列不信任联合国和欧盟”的局面。日本凭借与巴以双方都有良好关系的条件,视此为积极介入中东和平进程的良机。 调停巴以,是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有机部分。2005年,日本向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发起了新一轮冲刺。日本欲在十分棘手的巴以问题上一显身手,不无以此为“争常”贴金加分的意味。 日本为“争常”拉选票,本应把亚洲邻国作为重点公关对象。然而,近来日本却在“历史与领土”问题上与周边各国全面闹翻。日本把摘掉侵略国和战败国的帽子作为“体面地”走向政治大国以至“争常”的必要环节,这就必然要与曾受日本侵略的亚洲邻国发生严重对立。 因此,日本便采取了对邻国采取强硬姿态、在“争常”问题上绕开亚洲而到其他地区拉选票的迂回策略。 近来,亚洲各国纷纷表示,日本要“争常”,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反省那段侵略历史。这种局势将使日本绕道亚洲、远交近攻策略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政治外交为经济 保持与美国协调和确保石油来源,是战后日本对中东外交的两大支柱。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后,面对阿拉伯产油国的制裁,日本在情急之下曾一夜间把“随美亲以(色列)”政策转变为“亲阿(拉伯)”政策。 冷战后,日本重新探索一条与以色列和阿拉伯都发展良好关系的平衡路线,日以关系已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日本是巴勒斯坦的主要经济支援国,日本与以色列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日本以经济援助铺路,在阿拉伯地区扩大了影响。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后,日本向伊拉克派遣了自卫队。这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一些反感和疑虑。日本为消除其负面影响而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 据报道,日本外务省已为将来援助巴勒斯坦拟定了一套计划,其内容包括帮助巴勒斯坦发展经济、培训官员、改善其行政和组织机构、改善环境等等。 日本积极推动巴以和谈的背后,无疑潜藏着进一步向中东地区渗透、以便更好地确保石油供应的目的。 对美协调是关键 把政治大国外交与坚持与美国协调相一致起来,是日本斡旋巴以的又一动机,同时也是其基本准则。 人们注意到,日本外务省谨慎地强调,邀请巴以领导人来日并不是为了举行三方峰会。照此说法,沙龙可能于5月底或6月初访问东京,恰好与阿巴斯的访日行程在同一时间,二人可能“碰巧”同时在东京,并有机会举行双边会晤或在小泉首相主持下举行三边峰会。这一细节既反映了巴以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同时也表现出日本在这一问题上既积极、又谨慎的微妙姿态。 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后,日本突然从“随美亲以”转向“亲阿”政策,曾被国际社会称作“战后日本独立自主外交的首次尝试”。近年来,日本一直在为得到伊朗油田的开发权而努力。对此,美国一再施加政治压力予以阻止。日本在石油利益上对美国既阳奉阴违,又不好公开反对,态度十分矛盾。 在日美和巴以组成的四方关系中,日本面对着两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其一,日本不可能越过美国中东战略的“雷池”一步,这意味着其无法采取疏远以色列的立场。其二,日本不会甘冒得罪阿拉伯世界的风险,因而也不能采取疏远巴勒斯坦的立场。日本能在巴以之间发挥“不偏不倚”的调停作用吗?目前,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教授 金熙德 相关专题: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