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二战反思篇:60年间这道伤疤总被忘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2:28 金羊网-新快报
二战反思篇:60年间这道伤疤总被忘却

  9-11一周年纪念日,在世贸废墟上打出两道象征世贸双子塔的光束。9-11让反恐成为一种新的“战争样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二战反思篇:60年间这道伤疤总被忘却

越南战争中的儿童


二战反思篇:60年间这道伤疤总被忘却

阿富汗战争后,许多人装上假肢。


  60年来,人们似乎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美苏核交锋、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马岛战争、非洲部族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战争的伤疤一次次被揭开,给地球和人类留下的是一次次血淋淋的痛。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半年后的1946年1月10日,英国《卫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颇为温馨的消息,标题是《美国新娘回家喽》,文章中说:“驻英美军伦敦办公室
宣布,两次特别专列将驶离伦敦滑铁卢车站,于本周四即1月17日抵达泰德伍思家属区,美军官兵在英国娶的711位英国新娘和他们的子女将启程前往美国!”

  2月27日,《卫报》又在头版头条发了一条很生活化的消息:“本周,伯明翰地区的缺勤现象极其严重,主要是因为本周二维拉公园的足球赛事和昨天在安德鲁公园的赛事吸引了6.5万名观众。为了应对如此之高的缺勤率,一家地方公司干脆出招:放员工回家看比赛,但要求他们看完球赛后立即回公司加班,把看比赛的时间补回来……”

  仅仅在半年前,英国人还每天都经历着空袭警报、爆炸声、阵亡通知书、战争总动员……突然,这一切离他们是那么遥远,战争似乎永远不会重来。

  然而,这样的美好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冷战

  让我们再次翻看1946年7月24日的《卫报》。该报记者A.J.P.泰勒在头版的长篇报道中首次使用了一个扎眼的字眼“冷战”!

  接下来便是美苏两大集团第一次在柏林展开几乎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对峙。令人窒息的对峙直到1949年5月11日晚才宣告结束。我们仍然援引《卫报》5月12日的报道称:“午夜过后一分钟,也就是今晨,柏林的封锁终告结束,一支英军车队通过了苏占区,不到两小时,车队的第一辆车便平安驶入柏林……”

  危机暂除,但冷战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

  1950年,美军全面介入朝鲜战争。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让美军在朝鲜付出了3万多条性命,而且差一点就要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朝鲜战争让美国人突然产生这样的一个意识: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差一点将整个地球毁灭,美苏两大握有核武器的大国差一点就按下了核按钮。从1962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一窥当年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国防部举行的紧急记者会上,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称,他已经下令所有的海军和陆战队官兵延长服役一年。华盛顿的消息称,第一艘苏联舰船已经被拦截,可能是运导弹的,侦察机已经对该船进行了拍照。苏军昨天在政府对肯尼迪总统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之后,已经取消了所有官兵的休假。苏联方面称,美国正在玩火,并且表示,如果‘侵略者’胆敢采取挑衅措施,那么将会遭到最致命的报复……”

  幸运的是,美苏两国领导人在最后关头没有失去理智,从而让淡蓝色的地球保存到今天。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古巴没有打响的战争在东南亚的丛林中上演。1961年,美军介入越南战争,一打就是14年。越战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从越战往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战争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印巴冲突、马岛战争……发人深省的是,许多战场都曾经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激烈交战地。

  超级大国

  铁幕重帷,虽然东西方阵营都倾其国力进行非理性的军备竞赛,但其时政治外交上终究却是理性的。因为,不同阵营的力量是相互掣肘,对立的双方,都没有置彼此于死地的能量,所以,“猪湾事件”才草草收场,古巴导弹危机急急罢演,美方也主动开始中美破冰之航……

  这就如同战国中期,虽有强秦,但合纵连横的力量却让它有所顾忌,而其他列国也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当时的强秦也不能肆意地扩张,甚至为了拓展阵营,或为了制衡最强的对手,还需在政治外交上对游离国家进行斡旋。然而,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却因“超强大”而终于成为一个“超强硬大国”。“超强硬”带来的后果是:政治外交上从理性到非理性的推演,并通过非理性的军事行动来实现它非理性的政治外交目的。

  战争与反恐

  2001年,随着纽约双子塔的轰然倒地,“9·11”成了一道世界战争的分水岭:一方面是各国面临着确确实实的恐怖威胁;一方面是超级势力打着反恐战争的旗号,实现连世界大战和冷战都没能实现的战略目标。

  阿富汗战争,2001年10月。

  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动了对塔利班政权的空袭,并帮助北方联盟在几周内就推翻了奉行极端主义原则的塔利班政权。

  伊拉克战争,2002年3月-2002年5月。

  2002年3月19日,“斩首”行动宣告伊拉克战争开始,布什正式宣战。5月2日,战争宣告结束。但美国至今仍未完全从伊拉克战争中抽身,流血暴力事件频频,伊拉克新政府成立后仅一周,就有上百人丧生。

  不可否认,“9·11”之后世界恐怖主义表现尤为突出,它不仅对各国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等各方面构成威胁,而且对各国的政局也构成了威胁。可以说,恐怖主义对各国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大,同恐怖主义作斗争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斗争,也成为各国军队的重要任务。为了应对恐怖势力的威胁,各国政府逐渐形成了军事化反恐路线,军队正逐渐成为反恐的主要实施者。

  与此同时,反恐正逐渐成为一种“战争样式”。美国打着反恐旗号,不顾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的反对,随心所欲地将反恐扩大化,炮制所谓的“流氓国家”,其用意不过是借反恐之名实现其独霸全球的目的。

  这场新战争要想胜利不容易,首先是恐怖主义的产生、发展与蔓延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民族与宗教背景,其中一些因素依然存在;第二,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如贫困、贫富差距、不公正国际关系、民族与宗教冲突等,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一些问题还在激化;第三,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界定不统一,对恐怖主义根源的认识不同,一些国家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淮,特别是美国将反恐扩大化,偏离了国际反恐的正确方向。(冰川)

  相关专题: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