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国防部长表示美核武器政策不道德(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0:19 新华网 | ||||||||
资料图片: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新华网消息: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最近一期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上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目前的核武器政策不道德、非法、军事上没有必要且十分危险,在外交上也更加具有破坏力。如果美国坚持这样的核姿态,一段时间之后几乎肯定会出现核扩散的状况。 麦克纳马拉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美国停止像冷战时期那样把核武器作为对外政策工
政策增加危险 现在,我将冒着显得过分简单化和富有挑衅性的风险,把目前的美国核武器政策归结为不道德的、非法的、军事上没有必要的和十分危险的。意外地或者无意地发射核武器的风险非常大。布什政府非但没有减少这样的风险,反而表明它决心继续把核武器库作为美国军事力量的支柱——这个承诺同时正削弱50年来限制核武器和可裂变物质扩散的国际标准。目前的美国核政策很大一部分是在我任国防部长之前就已经实行的,后来只是变得更危险、外交上也更具破坏性了。 整个的情况看起来那么奇怪,令人难以置信。不管是哪一天,在我们忙着自己的事情时,总统却正准备在20分钟之内作出可能动用世界上破坏力最大的一种武器的决定。宣战需要国会提出议案,但制造一场核灾难却只需要总统及其顾问20分钟的思考。而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了40年。这种制度迄今仍然基本没变,包括总统的忠实伙伴--“橄榄球”(总统随身携带的、装有核武器发射按钮的公文包)。 依据站不住脚 4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与美国和北约核战略及战争计划有关的问题。在此期间,我从未看到过美国和北约概括出任何计划,如为了美国和北约的利益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在听众面前多次陈述过这一点,这些听众包括北约的国防部长和高级军事领导人。从来没有人进行反驳。对一个有核武器的对手使用核武器无异于自杀。对一个没有核武器的敌人动用核武器在军事上没有必要,在道义上令人反感,在政治上则站不住脚。 在文章和演讲中,我批评了关于可以以某种有限的方式使用核武器的完全错误的假设。没有办法有效遏制核攻击对平民的人身与财产造成巨大破坏;也无法保证一旦出现第一次核打击,战争不会无限制地升级。除非我们认识到这些事实并根据这种认识来制订我们的军事计划和政策,否则无法避免核战争的重大而无法接受的风险。同我第一次坦陈我们政策所造成的核危险时相比,我现在更坚信这一点。亲身经历告诉我,美国当前的核政策会对其他国家和我们自己带来无法接受的风险。做法表明态度 除了预测将来会部署大量战略核武器以外,布什政府正制订一系列广泛的、耗资巨大的计划,以保持现有的核部队和对该部队进行现代化建设,并开始研究新的运载火箭,及适用于各种发射平台的新弹头。布什政府还宣布,它无意要求国会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虽然还没有作出试验的决定,但政府已命令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核武器的新设计,并让内华达的地下试验场做好准备,在将来必要的时候进行核试验。显然,布什政府认定在今后几十年里,核武器仍将是美国军队的一部分。 真诚参与关于核裁军的国际谈判(包括参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有签约国的法律和政治义务。布什政府的核计划加上它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将被许多国家认为等于同该条约决裂,而这样认为是有理由的。因为,这等于是告诉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常规部队的我们永远需要核武器,但你们永远不允许得到一件核武器。” 如果美国目前的核姿态保持下去,那么一段时间以后,几乎肯定会出现核武器大量扩散的状况。埃及、日本、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可能都会启动核武器计划,从而增加使用核武器和核武器及可裂变物质落入无赖国家、恐怖分子之手的风险。制造简单核武器的知识已随处可得。专家们确信,如果恐怖分子获取必要的浓缩铀,他们就能制造出这样的简单核武器。实际上,就在去年夏天,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在国家科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说:“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核爆炸心怀恐惧……在10年内,美国的目标遭受核打击的可能性超过50%。”我也有同样的担心。 趋势令人担忧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布什政府、国会、美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都没有争论过其他远程核武器政策对其国家和世界的功过。它们没有研究过核武器的军事作用、疏忽或意外使用的风险、与使用或扬言使用这些武器有关的道德和法律因素,或者目前的扩散政策的影响。早就该进行这样的争论了。如果进行这样的争论,我相信会像我和越来越多的高级军事领导人、政治家和平民安全专家一样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消除或者接近消除所有核武器。对许多人来说,坚持过去40年的战略的诱惑是很强的。但是这样做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会导致所有国家都无法接受的风险。(完)(参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