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爱尔兰共和军弃武从政 北爱和平进程曙光在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11:47 大华网-汕头日报

  爱尔兰共和军28日宣布停止武装斗争,并通过政治途径加入北爱尔兰的和平进程。爱尔兰共和军的这一转变受到英国各界和国际社会的欢迎,英国首相布莱尔称其为“政治代替恐怖”的标志。

  承诺销毁武器

  为寻求北爱脱离英国独立已经进行了30年的武装活动的爱尔兰共和军发表声明说,共和军领导人已经正式下令停止武装斗争。从格林尼治时间28日下午15时开始,该组织所有成员都将被命令放下武装。从今以后,所有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只通过和平的政治和民主方式达到目的。

  声明说,爱尔兰共和军将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负责收集隐藏的枪支和爆炸物,并委任退役的加拿大将军约翰·德·沙特兰担任该机构负责人。沙特兰自从1997年退役后一直致力于说服爱尔兰共和军和其他非法武装组织放下武器,并在2001年至2003年间监督了爱尔兰共和军3次销毁武器的行动。“我们同时已经邀请来自新教教会和天主教会的独立人士监督我们(报废武器)的行动。”但是声明并没有说明将在什么时候完成销毁武器的工作。

  安全专家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爱尔兰共和军从境外走私进口了130吨的武器和军火,后来又陆续秘密购买了不少先进武器。目前,这些武器大多藏在邻近的爱尔兰。爱尔兰共和军还在声明中呼吁英国和北爱尔兰的新教徒接受他们的新立场,尽快恢复关于北爱地区权力分配的谈判。1998年,在英国、爱尔兰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爱各方签署和平协议并成立地方自治政府。但是,由于爱尔兰共和军拒绝提供有关销毁武器的照片,导致协议破裂,和平进程再次陷入僵局。

  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机构新芬党领导格里·亚当斯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密切合作,在北爱地区重建联合政府。他还要求英国军队撤离北爱尔兰,并且“忠实、全面”地执行1998年北爱和平协议。

  受到各方欢迎

  爱尔兰共和军的这则声明受到各方的欢迎。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伦敦向新闻界发表讲话说,经历了太多波折的北爱和平进程看到了真正的希望,从此“和平将代替战争,政治将代替恐怖”。他希望这则声明是北爱尔兰建立民主政府的开始。

  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说,从1994年开始,各方就一直进行努力,希望促成爱尔兰共和军解除武装,这个目标如今终于实现,对北爱地区民众来说,这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爱尔兰共和军弃武从政的声明表示欢迎。安南强调,如果这些决定能够顺利实施,将对北爱和平进程具有历史意义。安南还希望有关各方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真正实现北爱地区的和平。

  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说,美国政府对爱尔兰共和军的声明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麦克莱伦同时指出,包括受害者家属在内的许多人都对爱尔兰共和军的声明持怀疑态度,所以美国政府希望爱尔兰共和军能用实际行动履行诺言,让人们真正相信北爱地区的“恐怖主义和犯罪已经成为过去”。

  路透社的评论说,克林顿政府曾在1998年北爱和平协议的签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布什政府却并为对斡旋北爱和平进程给予重视。

  诸多隐患犹存

  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的声明也招来了许多怀疑的眼光。专家在对声明进行逐字的推敲后也发现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不能排除爱尔兰共和军在解除武装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

  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领导人伊恩·佩斯利说,他们并没有对爱尔兰共和军的声明“感到振奋”,反而觉得怀疑。声明没有说明该用什么样的透明方式来证明的确销毁了武器。此外也没有明确提到中止所有的犯罪活动。

  美联社的分析说,爱尔兰共和军宣布销毁武器并且邀请有关人士监督的做法早在去年就已经出现,并没有什么新意。怀疑爱尔兰共和军的政党一直要求他们对销毁武器的过程进行记录,拍摄下来之后向公众播放,证明其诚意。但是这次的声明显然没有满足这个要求。

  细心的分析人士还注意到,声明没有说销毁“所有武器”,这意味着爱尔兰共和军仍然可能保留部分武器,这就为日后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最近几年来,爱尔兰共和军卷入了洗钱、抢劫银行、走私香烟和造假等各种犯罪事件,引起各方强烈抨击。但是28日发表的声明仅仅表示将停止“其他有关活动”,并没有明确承诺中止这些犯罪活动,许多民众都对此十分不满。

  此外,虽然解除了武装,但是爱尔兰共和军仍然存在,并没有被彻底解散,其成员可以加入该组织的政治机构新芬党,所以许多人担心一旦北爱和平进程受阻,爱尔兰共和军随时会拿起武器,东山再起。冯俊扬(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