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东道国赢得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09:43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杨逸淇

      30日,中方提出了共同文件草案。对此,人们既有一份惊喜,同时也有一份平静。因为早有迹象显示,要提出一个“融合各方利益的”草案,非中国不能。

      28日下午,希尔表示希望在24小时内有一个共同文件,同时他暗示美方还没有开始这方面的工作;29日晚上,日方在吹风会上明确表示,希望由东道主拿出一个草案;30日一早,在国际俱乐部大堂,希尔向记者强调,上午将先与中国代表团会谈。果然,朝美之间的第六次双
边会晤,出现在中美、中朝双边磋商之后。

      这样,所有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种期望与信任,源于中国在积极斡旋中展示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源于各方对中国“劝谈促和”建设性作用的高度评价。

      为促成这次六方会谈产生实质性成果,中方除了一如既往地抱有坚定的政治意愿之外,还展示了外交智慧。

      比如,正六边形谈判桌中间空地上摆放的,不再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时间更久的马蹄莲和绿叶植物,似乎因应了会谈的“不设会期”。

      比如,会谈大厅里还安排了四处看似随意设置的茶歇角,以此催生了高密度的非正式双边会谈。在会谈间隙,各国代表团成员在休息区或站或坐,边喝咖啡,边在闲聊中交换信息。

      再比如,不确定会谈内容和形式,不固定议程和议题。记者在新闻中心看到,由于“计划没有变化快”,两块公告栏上的双边磋商信息不停地更改,要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只得靠“线报”。

      此外,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餐桌外交”,“座椅外交”,“时间外交”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作为东道国,又是参与国,中国为推动本轮会谈取得成果不遗余力是显而易见的。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