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理性看待“行星发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10:23 解放日报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家迈克·布朗的发现,是否真能如他所言,“拿起你们的笔,从今天开始改写教科书”?

  笔者昨天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曾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长期领导国内唯一天文学史研究组的上海交大教授江晓原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侯金良。

  问:这次发现的天体是否可称为“第十大行星”?若是,这一事件对天文学史意味着什么?

  江晓原:几十年来,一直有不同的研究组宣称发现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但最终都被否定了。对于这次发现,我们应同样存疑。换个角度来说,即便真的确定它就是太阳系内的“第十大行星”,也不会对天文学史带来重大改变,它仅仅是从“9”到“10”数字上的改变。更何况,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进步中,这一天体被发现亦属正常。

  其实,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身份直到现在仍有争议,观测行星应是一项长期工作,从目前情况估计,这个“第10”离“改写教科书”的距离还较远。所以,对于这次发现,我们不必过高看待,理性、谨慎、客观才是正确的科学认识态度。

  问:自1930年发现冥王星至今,为什么全球始终没有发现这颗直径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是不是和当时的科技水平局限有关?

  侯金良:在太阳系冥王星的外侧有一圈“柯伊伯环带天体”,几十年来不少人都在其中发现了“疑似第10颗”,这次的发现也是其中之一,但它的质量相对较大。由于它的轨道平面和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成45度角,从地球上观测其难度较高,这也是为何其迟迟未被发现的一大原因。

  但发现行星并非一“看见”就能宣布,而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持续观测,掌握其质量、离地球距离和轨道参数等数据,才能郑重宣布。这一过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比如高分辨率、大口径、灵敏的探测设备,不同国家、研究室的条件相差很大。

  另外并不是每个研究组都对此有兴趣,所以也可以解释,自1930年以来,这一天体始终未被发现的一个原因。

  新闻链接:“冥外行星”现身?

  太阳系是否有第10大行星?早先,科学家们认为在现在的9大行星轨道之间是找不到第10大行星的,只有在水星轨道以内,或者冥王星轨道以外才能找到,前者称为“水内行星”,后者称为“冥外行星”。

  科学家从上个世纪就努力寻找水内行星,但毫无所获。因而把目标转向冥外行星。根据观测资料计算,冥外行星如果存在,可能在离太阳105亿公里以外的地方。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宇宙探测器,曾在太阳系边缘附近作了大量观测,试图找到冥外行星。目前美国科学家发现的这颗行星,可能就是冥外行星。

  (欧叶)

  章迪思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