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此时无声胜有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10:23 解放日报

  7月30日,星期六,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已经进入了第五天,这个时间长度已经打破了前三轮的纪录。

  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内没有周末,除了朝美进行了第六次接触,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磋商仍在紧张进行;而一墙之隔,设在钓鱼台大酒店的新闻中心却非常平静,坚守的记者已经很少,连前几日天天露面的俄罗斯记者也踪影难寻。没有中方的新闻发布会,没有日方的
吹风会,共同文件进展如何?会期何时结束?一切仍是不确定的悬念。

  的确,除了新闻发布的不确定,还有许多东西都无法确定。作为一次几乎只确定了开幕时间的会谈,第四轮六方会谈不但未设会期,就连每天的日程安排也在不断调整,很多时候,记者往往不能从新闻中心了解到第二天的议程,即便是确定了的议程也会临时变更,比如记者从新闻中心了解到,30日上午10时半将召开团长会议,而实际上,在中朝、中美、朝美的双边会晤后,团长会11时20分才开始。

  磋商的紧张,与表面的平静和不确定形成的对比,已成了此轮会谈中表现出来的一大特色,这几乎让本轮会谈成了一场“悄无声息”的紧张会谈。

  但也许,正是这种平静和不确定的方式体现了某种更务实的精神和灵活性。在停顿了13个月之后,作为一次六方都寄予希望的谈判,一个相对宽松和灵活的会期能给艰难的外交斡旋留出充裕的时间,人们也注意到,为了给主要当事方朝美提供更从容的沟通来消弭分歧,主办方中方在随时调整日程安排,尽可能留给他们充分高频接触的时间。而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中方也在继续着“静悄悄”的外交斡旋,据悉会谈几天来,中方已与其他5方进行了十余次的双边磋商。

  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静悄悄”的努力无疑都朝向一个目标———通过和谈来力促朝核问题的解决。

  (本报北京30日专电)

  特派记者杨立群孙佳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