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发现”号查出25处损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2:41 京华时报

  

“发现”号查出25处损伤

  “发现”号美国宇航员斯蒂芬·鲁宾逊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已于北京时间7月31日零点29分结束了6个多小时的首次太空行走。两名宇航员在行走时对隔热系统检测,发现了25处损伤,但不会危及安全返航。此外,宇航员所做的航天飞机裂缝修复试验也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结果。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在宇航员结束行走后证实了“发现”号返航推迟一天的
决定。7月31日,宇航员开始了一个繁忙的“搬运日”。

  查出25处损伤

  专家称不影响返航

  “发现”号宇航员7月30日在太空行走中发现,航天飞机的绝热系统有25处损伤。美国宇航局驻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专家表示,宇航员所发现的航天飞机表面隔热系统的25处损伤不会危及航天飞机安全返航,隔热瓦和隔热泡沫材料能够抵抗重返大气层时的高温和压力。

  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美国专家的话说,以前航天飞机发射并返回地面后,通常机身上的隔热系统损伤多达145处左右。相比之下,“发现”号这次飞行时的绝热系统损伤相对较少。

  鲁宾逊和野口聪一在“发现”号舱外行走完成后,詹姆斯·凯利和查尔斯·卡马尔达两名宇航员在舱内又操纵着重新定位的15米机械臂,再次拍摄飞机机翼部位。地面专家小组对这组分辨率更高的照片进行了进一步比照研究,结果发现受损情况非常轻微,不太可能发生类似哥伦比亚号返航时的解体悲剧。此外,国际空间站两名宇航员在“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前对“发现”号所拍的照片已经被传回地面。

  “发现”号飞行项目副主管韦恩·黑尔称,航天飞机状况的终检报告将推迟至8月1日出炉。

  进行修复试验

  宇航员表现很出色

  裂缝修复试验是这次太空行走的重头戏。航空航天局太空行走项目主管辛迪·贝格利称,这次维修试验的结果比预想的要好,他对宇航员的熟练操作赞不绝口:“他们行走时仿佛已经在太空中待了一辈子。我对他们今天的表现太满意了。”

  两名宇航员的修复试验所使用的材料是类似环氧树脂的特殊强力胶。试验是在所携带的各种已经受损的隔热瓦样品和机翼片样品上进行的,宇航员并没有接触“发现”号在升空时因隔热材料脱落所造成的任何损伤部位。“发现”号返航后,工程专家将对经过修复的隔热瓦和机翼片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航空航天局承认,这次航天飞机维修试验只是一次模拟演示,不能用于实际维修。不过对两名宇航员来说,他们希望永远不要出现“动真格”的情况,当然这要取决于未来几天专家是否会在航天飞机身上发现致命伤。

  据悉,目前的试验材料只能修复约10厘米长的裂缝或受损涂层,而2003年2月造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的机翼隔热层裂缝长达15~25厘米。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试验,如果在飞机机翼等关键部位出现5厘米长、0.05厘米宽的细微裂缝或表面涂层损坏,就可能造成航天飞机在经过大气层时机毁人亡的惨剧。

  推迟一天返航

  宇航员忙着“搬运”

  在7月30日首次太空行走后的晚间新闻发布会上,韦恩·黑尔证实了“发现”号返回日期推迟一天的消息。由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和国际空间站对接的时间还是未知数,“发现”号的太空行程延长一天,可以给宇航员们留出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物资设备的转移和国际空间站的维护。

  7月31日,“发现”号的7名宇航员在太空醒来后得知了他们的太空之旅延长一天的消息,马上就与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们一起投入到了繁重的“搬运”工作中。

  据美联社的报道,他们从航天飞机搭载的“拉斐尔”多功能后勤舱中转移到空间站的“团结”号节点舱内的水、食物、衣服、笔记本等物资重达15吨。然后,他们还要把重达13吨老旧实验设备和生活垃圾搬进后勤舱,在返回时带回。

  空间站飞行主管马克·费林说:“他们就像是在家中储藏室和车库中工作一样,活真是不少。”自“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两年半中,由于一直没有航天飞机上天,空间站内堆积的垃圾量已经相当可观。

  空间站项目主管比尔·格斯腾米尔说,虽然空间站会尽力做好准备,以应对今年可能不会再有航天飞机上天的情况,但他还是对空间站面临的风险非常担忧,“我们怀疑会出现这种局面:某些空间站中没有备份的设备出现了故障,而且由于其体积较大又只能由航天飞机运上天。”

  目前,国际空间站共有四个用于调整飞行姿态的陀螺仪,其中有两个分别在2002年和今年3月失效,还有一个运行异常。宇航员们已经在7月30日的太空行走中对异常陀螺仪进行了调节,并将在最近两日对失效陀螺仪进行更换。(康娟)

  ■新闻特写

  这无法用语言形容

  “景色多美1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飘”在距离地球357公里的太空感叹道。他与美国宇航员斯蒂芬·鲁宾逊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安装上太空腿”,于莫斯科时间7月30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7月30日17时46分)开始太空行走。整个太空行走耗时约6小时30分钟。

  “这多酷,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吊在国际空间站机械手臂上的鲁宾逊说。

  几分钟后,两名宇航员逐渐适应了太空的浩茫景象。他们在国际空间站外安放一块绝热层底板,底板上面粘有几块有意损坏的绝热瓦,用于模拟航天飞机表面绝热层出现裂缝的情况。

  宇航员随后利用类似环氧树脂的特殊强力胶,通过特制喷枪与油灰刀堵塞裂缝。“发现”号返航后,研究人员将考察绝热瓦样品修复后的状态。这一试验有助于了解在开放太空条件下航天飞机表面绝热层裂缝修复技术的有效性。

  由于必须等到适宜做试验的理想外界条件,两名宇航员把太空行走推后了约一个小时。太空气温变化异常迅速。如果曝露在太阳光线下,宇航员就要遭遇121摄氏度高温;而黑暗中,气温骤降至零下157摄氏度。

  小气泡像比萨面团

  “进展很顺利,”鲁宾逊说。野口聪一正在往一片绝热瓦样品表面涂抹试验材料。

  宇航员安德鲁·托马斯在航天飞机内指挥试验。

  “一个气泡都没有。它表现非常出色1鲁宾逊用一种材料填抹绝热瓦样品后告诉美国宇航局地面控制中心。

  试验另一种材料时,鲁宾逊发现了一个小气泡。“我看见一个小气泡,好像比萨面团。”他说。

  美国宇航局说,在航天飞机机翼上的某些区域,一个长5厘米、宽0.05厘米的裂缝或受损绝热层都会导致航天飞机的“致命伤”。

  “发现”号航天飞机26日发射时前部起落架部位的一块绝热瓦脱落,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一绝热瓦脱落导致的损坏有多严重。由于航天飞机进入地球大气层准备返回地面时,飞机底部所受的热负荷最重,因而这一部位绝热瓦的受损情况关乎航天飞机返航的安全。

  尝试多种新技术

  在太空行走过程中,两名宇航员使用了一种类似石灰的混合材料堵塞绝热瓦样品,目的是增强绝热瓦的隔热能力。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发现”号返航后正式测试这种混合材料的隔热能力。之所以让鲁宾逊与野口聪一提前试验,研究人员旨在它是否能够在零重力情况下被填塞到裂缝里。

  修复试验结束后,鲁宾逊立即开始为8月1日与3日的两次太空行走准备工具及器械。与此同时,野口聪一替换国际空间站上一根断裂的全球定位天线。在第二以及第三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将测试另一种修复绝热瓦技术,即用一小片材料覆盖在裂缝处,然后将其焊接在机翼上。

  美国宇航局发现,“发现”号26日起飞后有绝热泡沫从燃料箱脱落,似乎撞上了机翼。格里芬介绍说,其中4块绝热泡沫尺寸超出了美宇航局安全标准,最大一块长50多厘米、宽20多厘米,尺寸接近造成“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泡沫材料。新华社记者马晓燕

  野口聪一和美国宇航员斯蒂芬·鲁宾逊在太空行走时进行了绝热瓦裂缝修复试验,他们还将修复国际空间站外负责调整空间站飞行姿态的陀螺仪。新华社/法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