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密藏45公斤钚 日将建最大钚工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7:43 成都日报

  本准备纪念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60周年之际,英国《独立报》7月31日报道说,日本目前已经储存45公斤钚,正在着手建立世界最大钚浓缩工厂之一。两座城市的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担心,日本长期实行禁止发展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即将终结。

  幸存者忧虑

  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表达了对日本政府背离“无核三原则”的忧虑。

  “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害怕未来,”广岛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山冈美智子女士告诉《独立报》记者戴维·麦克尼尔。“我不相信东京的政治家们会维护我们的反核立场。他们都应该来这里,体验我们过去的经历。”

  1945年8月6日,时年15岁的山冈美智子刚走出家门,一枚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便在广岛上空爆炸。山冈美智子容颜尽毁,却侥幸活了下来。此后数年内,广岛31万民众半数因原子弹爆炸而死亡。3天后,一枚代号“胖子”的原子弹在长崎上空爆炸。这枚原子弹含有5公斤钚。60年后,日本已拥有45公斤钚。

  加强核能力

  日本曾试图在二战期间制造一枚初级原子弹。

  但二战结束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的痛苦回忆难消,加上日本政府实行“不生产、不拥有和不运进核武器”的政策,因此,多年来在日本谈论发展核武器等同于政治自杀。

  然而,现实与言语之间总有差距。

  尽管声言坚持“无核三原则”,但日本曾经允许装备核武器的美国军舰在日本港口停泊。而且,几十年前日本政府曾经秘密批准就发展核武器问题开展可行性调查。

  绿色和平组织日本籍成员野川敦子说:“(原子弹)爆炸60周年之际,日本通过累积不必要的钚和建立(钚浓缩)工厂,使核威慑力得到加强。日本将要成为拥有更大规模核能力的国家。”

  原则遭践踏

  1967年12月,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首次提出“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并因此获得1974年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佐藤同时指示内阁调查室就核武器制造开展可行性调查。调查室先后提交两份报告。

  此后30年,日本政府始终公开表示遵守“无核三原则”,但私下却逐步实施“核突围”。尽管遭到国民强烈反对,但日本政府仍然强行从欧洲进口钚,继而建立多处铀浓缩工厂。

  近年来,日本政治家更加肆无忌惮地向“无核三原则”发出挑战。民主党副代表小泽一郎2002年初说:“我们的核电站拥有足够的钚,因此我们生产3000至4000枚核弹头属于可能。”

  同年5月,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声言,日本“和平宪法”并不禁止发展核武器。本版稿件据新华社、中国日报

  新闻资料

  核燃料钚239

  要制造核武器,首先要掌握核燃料。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的核燃料主要是铀235和钚239。

  钚239是由铀238经中子照射后转换而成的,需要靠人工方法对核反应堆废料进行再处理才能提取。一般采用添加化学催化剂的方法,先把核废料放在浓硝酸中溶解后,再加入催化剂即可分离出钚239。在以钚为核燃料的原子弹中,钚239的浓度必须达到93%以上,美国扔在长崎的原子弹“胖子”就是钚弹。而扔在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枚铀弹。

  日本万人大集会反对修改和平宪法

  继7月30日举行集会后,日本东京和广岛的上万名各界人士7月31日继续举行集会和研讨会,反对一些政党和政治势力企图修改保障日本走和平道路的宪法第九条。

  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已故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的夫人三木睦子等人发起成立的“九条之会”7月30日在东京有明举行集会,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和执政的自民党正在积极推动的修宪活动,并表示要捍卫和平宪法。

  三木睦子在集会上说:“在88岁的一生中,我经历过战争,我希望日本能通过保持宪法第九条的规定,继续作一个没有武装部队的国家。”她在谈到日本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问题时说:“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带着战争工具去那里,我希望我们能为和平而工作。”

  该研究所所长浅井基文发表讲话指出,和平宪法是以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为代价产生的,日本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必须要将根绝核武器与保卫日本和平宪法结合起来。独协大学教授古关彰一指出,和平宪法是日本与亚太地区国家共存的基础。

  据悉,日本各地已成立了3000多个组织,呼吁日本国民行动起来,坚决捍卫日本的和平宪法,保证不让战争的悲剧重演。

  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真诚地企望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为国家主权而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来源:成都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