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这是矿井事故抢救史上的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8:57 南方日报

  梅州“8·28”矿井事故中舍生忘死抢险的消防官兵站在荣誉台前

  “这是矿井事故抢救史上的奇迹!”

  消防英雄

  45年前,山西省平陆县风南公路张沟段61名民工食物中毒,为了61名阶级弟兄,全国引发了一场军民大营救。去年的梅州矿难,又是61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省消防总队梅州、广州、汕头三地169名消防官兵28小时跨区域联合营救,56人被救脱险。

  对全省5000多名消防官兵来说,这一幕似乎太平常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消防官兵的身影。近两年来,全省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31895次,出动警力43556人次,出车80707辆次,抢救遇险群众2254人,抢救财产价值50亿余元。

  据了解,一名官兵平均一周要跑20公里越野。广州消防支队某中队的值班日志显示,广州支队某中队最多一天出动了24次,平均不到一小时就要出动一次去灭火救人。

  近一年来,全省消防部队共有18个单位和29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涌现出首届“南粤十佳消防卫士”等先进典型,广东消防部队已成为现代社会抢险救援的一支生力军,成为现代英雄群体的一个缩影。

  八一节到了,让我们向英雄致敬,祝他们节日快乐,出警平安!

  去年8月28日上午9时30分,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又一村煤矿连光矿井因电缆爆炸引发井下火灾,经过省公安消防总队梅州、汕头、广州支队三地169名消防官兵28小时的跨区域联合奋战,61名被困矿工中的56名安全脱险。这次成功的抢救行动受到游宁丰副省长的盛赞:“这是矿井事故抢救史上的奇迹!”

  本月29日上午,在省政府礼堂内,梅州“8·28”矿井事故中舍生忘死抢险的英雄消防官兵站在了荣誉台前,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梁国聚,副省长李容根代表省政府授予梅州消防支队直属一中队“抢险救援英雄中队”暨李绍苇、苏探军、张标“抢险勇士”荣誉称号(如图,卢慧明摄)。昨日下午,梅州市消防支队胡玉光队长、张文画政委及三名“抢险救援勇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创造奇迹

  经历考验创造多个“第一”

  梅州消防支队的胡玉光支队长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当赶到现场,得知61名矿工还在井下的时候,我一下子蒙了!”他们毅然决定派一中队三名官兵下井实施救援,“如果我们再拖延一段时间派人下井,240米井下的最后的那一批14名矿工可能没命了!”

  在这场跨区域的协同救援过程中,梅州、广州、汕头三地共有35名消防官兵、6个消防中队被记功嘉奖。此次被省政府授予“抢险救援英雄中队”的梅州支队直属一中队的全体官兵更是快速反应,临危不惧,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到达事故现场,最后一个撤离现场,第一个下井侦察,第一个发现被困矿工,第一次准确地报告井下情况。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成为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的一面旗帜。

  主动请缨

  “下井前已做好死的准备”

  梅州市消防支队直属一中队副队长李绍苇只有24岁,他首先带领三人小组冲锋在前,在浓烟毒气、随时坍塌的“死亡矿井”中救出42名遇险矿工。

  “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了,但我还常常梦到自己在漆黑的矿井中救人而中毒晕死过去的情形!”李副中队长说:“至今我都没有打电话回家给母亲,因为怕她担心。”他对记者说:“虽然知道井下十分危险:爆炸、塌方随时可能发生,但井下有61位生死未卜矿工,井外有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的矿工亲属,矿井又是我的辖区,我不下井谁下井呢?”李绍苇与战士张标、徐同堂主动请缨,组成3人抢险救援敢死队,成为深入700多米的矿井里的探路先锋。“其实我们三个人下井前都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李绍苇对记者说。

  据李绍苇介绍,矿井洞口距离井底最远处约750米,岔道14条,井道横截面窄,坡度陡,井内的毒气超标200倍,经过爆炸的矿井内一根根圆木散落在井道上,煤灰又湿又滑,在井下200多米,他率领的三人敢死队身上的安全绳断裂了。但他们这时看到了灯光和人影,所以还是继续向井下走,在240米处,他们找到了36名矿工。当时,救援指挥部决定利用矿车下井救人,由于矿车脱轨,李绍苇和另外2名战士在体力严重透支、呼吸器空气已经耗尽,呼吸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将两部共有400多公斤重的矿车修复好,并移到轨道上,为实施救人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测试并确认矿车安全通过全程轨道之后,战士张标毅然登上矿车,验证矿车运人是否会脱轨以及被载人员能否经受住运行过程中的高温和毒气。他们成功打通了营救被困矿工的“生命通道”,61名被困矿工都是通过矿车运回地面,其中56人安全获救。

  井下救人

  “抱起晕死队长一路狂奔”

  张标,梅州市消防支队一中队二级士官,广西人,23岁。他7次往返“死亡矿井”达10多个小时,和大家一起救出遇险矿工56人。

  张标向记者介绍,出事第二天凌晨3时54分,他在李绍苇副中队长的带领下第三次下井进行灭火搜救。当他回到着火点后,李副中队长突然感到自己的呼吸困难,拿起氧气呼吸器压力表一看,压力已经为零。当时李副中队长说气瓶没有气了,要先上去换气,要大家注意安全,队长说完马上换上防毒面具向井口方向跑去。“当我们跑过积水区时,看到李副队长倒在地上。我当时紧张地哭了,拼命的叫喊,队长醒醒啊!快醒醒啊!”张标迅速卸下李绍苇的装备,把矿泉水拿过来,淋在李绍苇的头上、身上,立即和另一名战友拼尽全力抬起昏迷的李绍苇副队长向井口方向跑。在240米处,经过一番简单的急救,李绍苇终于慢慢苏醒过来。张标对记者说,他的家在广西农村,平时家里很少打电话给他。“从我告诉他自己下过矿难救人后,父亲每周都会给我打一次电话了,他真的非常担心我。”

  一线感受

  “矿工绝处逢生眼神终身难忘”

  苏探军,江西上饶人,梅州支队二中队副中队长,在“8·28”矿难救援中,他两次拔掉输液针头,7次下井灭火救人,深入到井下500多米处成功扑灭2处着火点,营救出14名矿工。

  据苏探军的战友介绍,当指挥部随后决定再次组织突击队下井灭火时,他立即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请求下井,在300多米深处,他发现了多个着火点,并组织人员成功将其扑灭,为营救19名矿工扫清了障碍。由于在井内工作时间太长,以及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又一次出现头晕、乏力的现象,不得不被战友送返地面打吊针和吸氧。但是想到井下还有19名矿工生死未卜,他毅然再一次拔掉针头,带领救援组及维修压风管的工人深入到240米处,协助工人查找压风管断裂处,使压风管重新恢复正常运转,加快了井内排烟,为下井灭火救援创造了条件。第二天上午11点15分,他第七次带领救援组深入到井下搜救被困矿工。在一个位于下坡的坑道距离洞口500多米处,他发现了剩余的19名矿工。除5人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外,其余14名矿工全部安然无恙。当将14名矿工全部安全送回地面,他却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晕倒。

  “在井下500多米处,我见到了被困28个多小时的14名矿工,他们近乎绝望的眼神令我终身难忘”,苏探军说:“今年,央视播放了我下井救人的画面,全家人都看哭了,妈妈责怪地说这么危险也没有告诉她。”

  链接

  梅州“8·28”矿井事故抢险消防官兵群英谱

  被省政府授予“抢险救援英雄中队”荣誉称号的集体:

  梅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直属一中队

  被省政府授予“抢险救援勇士”荣誉称号的个人:

  李绍苇 张标 苏探军

  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的集体:

  梅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直属一中队

  梅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直属二中队

  被公安部记一等功、二等功的个人:

  王荣初(一等功) 张文画(二等功)

  被省公安厅记一等功的个人:

  李绍苇 张标 徐同堂 苏探军冯令连

  被省公安消防总队记二等功的个人:

  邹红军 谢周豪 郭小江 陈毓 高北南

  策划:桂小玲 刘光辉

  撰文:项仙君 徐尚明 符仕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