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清华园的眼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6:35 人民网-江南时报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带着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得像这繁华都市的一幢楼房,一段街道,或路旁绿化带里的一株小草,就来到了神圣的清华园,来到了朱自清当年倾情的荷塘,我心灵中那片永远的圣洁优雅的地方。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江老师说,文章一开头,就埋下了哀愁的伏笔。接着,他从那个多事的摧残人性的年代,讲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从朱自清的人生际遇,讲到
作者在荷塘边行走时的心情。“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你看,即便是在这宁静的夜晚,即便是面对一轮孤月,独自一个徘徊在这寂然的荷塘,把尘世的烦恼丢开,那“自由的人”也只是一种“觉”,虚幻的感觉!如梦似幻中,逃不出的,是哀愁的纠缠。据说,江老师20多岁时,就写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小说,并因此而被打成右派。与黑五类为伍,一晃就是20多年。我想,江老师讲解《荷塘月色》时,之所以那么投入、深情,心中钩沉起的,应当比文章更多,更多。人生就是这样,幸福,往往难以同步;而哀愁,总是容易与哀愁为伍。

  我沿着当年朱自清走过的路,在雨中荷塘边行走。我试图读懂这只饱经沧桑、充满哀愁的眼睛。那小岛是它的瞳孔,那水是它的眼白,塘边的堆烟垂柳,当是它的眼睫了,而那些历史的沧桑,则应是它的视神经。那么,这飘零的绵绵细雨呢?我的心微微一颤,像被什么刺了一下。这小小荷塘,承载了太多的哀愁。那么,荷塘,你要告诉我什么呢?是咸丰皇帝的未境之梦,还是火烧圆明园的屈辱;是朱自清未明言的心绪,还是晗亭冤魂的悲愤?

  翻过一个石拱小桥,我走上荷塘环绕的中心小岛,来到晗亭,走进眼睛的深处。按照物理位置,这里该是眼睛的瞳孔了,视觉中最敏感的窗口。亭内有些学生,有的在晨读,有的在健身,有几位似乎在讨论或争论。也惟有争论的听得最清,那话题,好像是眼下那位红遍网络的什么姐姐;抬举那姐姐走红的,正是清华骄子。追捧,代表了一种认同,追求和价值取向。于是,我迷惘了,深深的迷惘。我始终弄不明白,这些学富八斗的斯文之人,为什么竟不爱荷花爱芙蓉了呢?而在这神圣的校门之外,就连那些肩夫挑客,他们靠在城市里卖苦力谋生,对那姐姐的那副尊容,那种忸怩,那样卖弄,那类浅薄,也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呀!

  医学知识告诉我们,就在瞳孔的背后,视神经与脉络膜之间,就是眼睛的盲点。再健康明丽的慧眼,都会有盲点,那是视觉的对立面。我明白了,明白了清华园的眼睛。这只流泪的眼睛,她的哀愁,她的伤心,她的泪水的含义。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02日 第二十二版)

  作者:眉山周闻道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