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游击战烽烟四起拖垮日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9:08 南方日报

  引子

  在日寇烧杀抢掠的暗夜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是足以燎原的星火,万千军民在以弱胜强的传奇故事中,擎起了杀敌抗日的大旗。

  无论是在芦荡荷塘星罗棋布的白洋淀,还是在河北省清苑县冉庄的地道战遗址,还是
在矗立着地雷战纪念碑的山东海阳市,我们处处都能听到那些鼓舞人心的抗战故事,强烈地感受到讲述者对那段不屈抗争往事的自豪。

  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充满无穷智慧的中国军民,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川、平原、河流等各种地理条件,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如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围困战、破袭战等等,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铸就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这一切,中共中央制定的敌后战场游击战略无疑要记一大功。正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坚定不移地、创造性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开展游击战争,才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防不胜防,才把发动侵略战争的日寇赶出了中华大地。

  踏访

  人民战争智慧无穷

  《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一部部扣人心弦的电影,让我们在还没熟读历史教科书时,就已充分领略了敌后游击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军民与日寇斗争的无穷智慧。

  《小兵张嘎》正在中央台热播,听说“张嘎”的原型还活着,我们从广州出发,带着“寻宝”般的激动心情来到了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7月的淀上太阳正猛,我们站在岸边放眼望去,辽阔的水域里芦荡荷塘星罗棋布。我们问一群正在等客的“面的”司机,知不知道“小兵张嘎”,司机们听完大笑:“当然知道。我们这里谁不知道小兵张嘎赵波,他90岁了,要不要我们带你去他家?就在前面的古庄头赵庄子村。”

  在赵波的讲述中,我们深刻地感受着不屈抗日的豪情。赵波说:“我们专打鬼子和汉奸,有一段民谣是这么说的: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利用白洋淀特殊的地形,我们白天藏在淀中,夜里再出来活动,灭了不少鬼子。那时我就说了,鬼子来多少我们杀多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脑袋装满雁翎队的战斗故事之后,我们又来到距离白洋淀70公里左右的冉庄,这里是电影《地道战》的发生地之一,在地道中,有着无数陷阱。

  “有一次,鬼子进了村,我们的民兵和游击队员利用与地道相连接的暗堡向敌人射击,打死了几十名鬼子;鬼子调来重兵时,我们早就通过地道向村外转移了,鬼子进了村,却发现没有一个人,气坏了。我们的地道还直接挖到了哨楼下,把鬼子打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提起地道,冉庄卖水果的老大爷也向我们讲起了一段“古”。

  在山东海阳市信号山遗址,矗立着地雷战纪念碑,碑上有迟浩田亲笔题写的碑文“地雷战精神永存”。79岁的赵新瑞老人回忆:“在地雷战之前,村里就成了敌占区,但大家手里没有武器,打鬼子也找不到办法。后来,大家学会了造地雷,埋地雷,鬼子就开始吃苦头了。民兵们就地取材,从石头上钻孔,装上炸药,百十斤的石头起码得放一斤炸药。鬼子害怕了,见到石头就以为是地雷。”

  老人还说:“有一次,鬼子一进村就挨了炸,不敢贸然前行,一里路就走了两小时。”“我们附近几个村的民兵彼此配合,一旦发现鬼子行动,就将信号山上的消息树放倒,树往哪边倒,就代表敌人往哪边走。另外村的民兵就赶快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上埋设地雷。常常把出发的日、伪军炸得血肉横飞,使他们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听着一段段充满着智慧的斗争故事,我们心中不禁充满着抗日必胜、中华必强豪情。

  对话

  著名抗战史专家张宏志——

  游击队顶住了过半数日军

  张宏志是《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和《中日血战三部曲》的作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抗战史专家。记者近日和他就敌后游击战争的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

  游击战破坏了日军的战略计划

  记者:游击战争的故事我们听到很多,但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相对于国民党军正面抗战22次大规模会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对于抗日战争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张:根据我的研究,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共的游击战在敌人后方独立开辟了战场,创造了18块根据地,使日军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中两面受敌,在战争中处于不利状态。二是使战争的重心从正面战场转移到广大的敌后地区。在战争的初期,国民党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较量是战争的重心,但在武汉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溃败,日军大举南下,但在日本侵华的27.5个兵团中,仍有15个不得不用于占领区的守备,占了侵华总兵力的一半以上,为什么?因为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使日军大部分的军力不得不疲于奔命,于是抗日战争的重心自然就转移到广大敌后地区了。三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日军从华北占领区搜刮财富的战略计划。日本本来准备在华北建立7个工业基地,包括钢铁、化工等基地,但由于敌后游击战争的破坏,最后一个也没有建起来,掠夺中国财富的野心和计划最终破灭。

  敌后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记者:有人说敌后游击队歼敌不多,作用有限;国民党方面某些人也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你怎么看?

  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敌人占领区开展了广泛的、大规模的游击战争,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历时8年的全面抗日战争中,敌后根据地抗日武装力量与敌军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军、伪军百余万人,抗击了侵华日军半数以上和几乎全部伪军,解放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无疑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至于说八路军“游而不击”的问题,八路军在广大的敌后地区,发展了200多万人的军兵队伍,随时随处地打击日寇,使日军顾此失彼,他们歼敌的绝对数字虽然不多,但意义非凡,每天各地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胜利,每次击毙几名、十多名日军,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日军的惨重伤亡。

  日寇对游击队又恨又怕

  记者:听说日军最怕的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是不是这样?

  张:的确是这样。1943年,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所收容的7.5万俘虏中,中共军所占的比例则只占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军交战意识的昂扬……因此,华北皇军今后的任务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日军对于游击队,一直是又恨又怕。

  兵民乃胜利之本

  记者:你觉得游击战争的巨大胜利,对今天的启示是什么?

  张:毛泽东曾用一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抗日胜利的根本原因:“兵民乃胜利之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曾说过“如果我们离开了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政策,如果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则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们就不但不能压碎敌人,并且早就被敌人压碎了”。无论在什么时代,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战争要取得胜利,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没有人民支持的战争是没法打的。

  游击战研究专家陈玉中解说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日军无奈求和,铁道游击队不干

  “时至今日,还有人质疑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但看看1944年日军主动向游击队求和,看看日军交通线在鲁南地区的瘫痪,我们就会明白什么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山东枣庄市游击战研究专家陈玉中研究最深的就是铁道游击队,他告诉记者,铁道游击队的形成经历了艰难的教育改造,融入群众、发动群众是其成长的关键。

  提起铁道游击队,很多人都会想到那群鲁南大汉矫健的身手和严明的纪律。但陈玉中研究历史发现,实际上游击队队员大多来自农村,没有什么文化,起初他们根本不知道纪律为何物。将管理正规部队的那一套搬来管理游击队是行不通的。“血性汉子只能用血性的管理方法。”

  陈玉中介绍说,当时,铁道游击队的一系列破袭截击活动,使临城日军疲于应付,“三角部队”、“剔扶”战术均遭失败后,该部日军主动向铁道游击队求和。1944年12月,临城日军派沙沟车站爱路段特务平野通过沙沟伪保长要求与铁道队谈判。当时平野提出了三个条件,铁道游击队也提出三个条件,结果以平野的“游击队的这些问题我无权答复”而不了了之,但游击战对日军的打击从中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陈玉中认为,游击队与人民接触最为密切,他们所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直接激励了处在艰难抗战中的人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本报记者 徐林

  讲述

  “小兵张嘎”原型赵波:

  “淀上神兵”打得鬼子闻风丧胆

  来到荷花飘香的白洋淀,我们“寻”到了小兵张嘎的原型——原雁翎队队长赵波的家,这是一间残破的瓦房,日光透过窗户晒在坑上。赵波正坐在一张木沙发上,他的身后,是巨幅的毛泽东像。

  说起白洋淀,说起雁翎队,90岁高龄的赵波目光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他说,有人把雁翎队叫做“淀上神兵”,当年队员们驾竹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打得日本鬼子闻风丧胆。“鬼子很凶残啊,烧杀抢掠,什么都干,为了躲鬼子,村民们都跑到淀上去了。不把鬼子打跑,我们就活不下去,在党组织的号召下,我们自发组织起雁翎队,一开始用猎枪打敌人,不久就缴获了许多洋枪,杀起鬼子来就更容易了。”

  赵波说,雁翎队最为出色的一次,是1941年夏初巧夺日寇军火船。赵波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他单身诱敌的故事:一次,雁翎队准备打掉鬼子汽船,需要将其引入河汊子内,赵波主动请缨驾着小船进了河道。遇上汽船,赵波先举枪撂倒一个鬼子,然后钻进河汊,敌人追来时,被雁翎队事先准备好的鱼网缠住了螺旋桨,队员们用一颗颗手榴弹炸沉了敌船,鬼子仓皇逃窜。

  赵波家挂满了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其中有不少写着敬赠“老兵张嘎”。赵波说:“《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当时搞创作时,就在我家住了半年多,《小兵张嘎》的电影外景也是在我家周围取景的,主要演员还到我家体验生活。”赵波兴奋地说。

  赵波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他说:“1960年国庆,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过我;1991年,江泽民同志到白洋淀视察,听说我健在,也专门接见了我。这辈子,我值了!”

  记者手记

  登峰造极的抗日游击战

  采访前后,记者翻阅了介绍世界范围内游击战争概况的书籍,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中国的游击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非常卓越的地位,堪称经典,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更是高屋建瓴,让人叹服。

  史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游击战争和抵抗运动,参加人数达数百万之多。在亚洲,日军占领下的中国、朝鲜、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特别令世人瞩目。因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游击战的作用最为突出,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游击战,通常都不是主要的作战形式,但在中国,游击战成了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形式,在某些阶段,游击战还是抗日的主要作战形式,特别是抗日后期。此外,通过游击战,广大的游击队员成为正规军,这也是其他国家的游击战所不具备的特征。

  中国军民的游击战,在理论上的创新也是绝无仅有的。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对于游击战争的地位、基本原则、战略纲领、战略战术、与正规战争的关系、根据地建设,以及如何向运动战发展等,都作了充分的论述,把游击战的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本报特派记者 戎明昌

  图:

  地道战的“故乡”——冉庄村头古树上挂着一口标志性的大钟,抗战时期,敌犯警钟急响,村民隐入地道;敌撤钟声三响,村民返村生产、生活。 严亮 摄

  “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地道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游击区民谣生动地展现了地雷战的群众智慧。 新华社发

  冉庄地下,密布令日寇丧胆的地道,图为游客弯腰越过一处地道内的水井。 严亮 摄

  抗战胜利60周年临近,山东省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附近,村民们自导自演“火烧炭厂”场景,为游客再现铁道游击队的英姿。欣华摄

  老“嘎子”赵波讲起打鬼子的故事,铁拳紧握,恍如时光倒流。严亮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