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投降:原子弹促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3:3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据8月5日提前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8月6日是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的60周年日。毁掉的广岛改变了世界。但它促成了日本8月15日的投降吗?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大学的历史学教授长谷川健所著的新书《与敌人赛跑(RacingtheEnemy)》,探讨了“是美国在日本丢下的‘大家伙’结束了战争吗?”这样的问题。

  “小男孩”启程

  唐纳德·霍宁格(DonaldHornig)清楚地记得7月份那个第一颗原子弹横扫一切之前的夜晚。当时,这个25岁的年轻人在从事一份没人愿意干的工作,看管一个“小部件”。直到最后的时刻,这个装置一直被人们如此称呼。这个年轻的科学家独自坐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风暴肆虐的地区,在一个100英尺高的铁塔上。他就着一个摇晃的电灯泡在读一本短篇小说,希望借此能够使自己不去想外面的电闪雷鸣,以及就放在几步之外的试验性核弹。他回忆说:“守在这样一个怪物旁边,想象着如果把它投入使用,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种极为深刻的哲学体验。”

  几个小时后,霍宁格站在位于“三位一体”测试塔南部大约六英里的地堡里,泰然自若地把手放在“胆怯开关”上。他是能够中止试验的最后一个人,但一直没有接到中止指令。在当地时间8月6日凌晨5点29分45秒,外围爆炸物首先引爆,向内压缩比咖啡杯稍大一些的钚内核。在数微秒的时间内,如同第二个太阳一般照亮了灰暗天空的火球,使那些钚、铁塔以及半英里半径之内的所有生命都在瞬间消失殆尽。试验指挥肯·贝恩布里奇握着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手。“呸,”他说,“现在我们都成了婊子养的。”不久,一艘船载着投到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离开旧金山港,启程前往南太平洋。

  最后的决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达到杜鲁门总统那里时,他正在德国的波茨坦与邱吉尔和斯大林见面。杜鲁门知道,由此一来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人们告诉他,这个炸弹能够迫使东京投降,因而可以避免进攻日本本土时可能遭遇的惨重伤亡。

  毫无疑问,60年前投放在广岛的那颗炸弹,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但它是否像长期以来所描述的那样,对战争的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还一直是不很清楚的。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与敌人赛跑(RacingtheEn鄄emy)》中,作者长谷川健,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利用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档案资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是苏联于8月9日宣布对日本开战,最终促使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投降。前苏联的举动彻底打破了东京强硬派的最后希望。他们试图保留皇室地位,避免同盟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结局。“日本皇室总部的正式历史记载非常简洁地陈述说,在长崎投放的第二颗原子弹对日本内阁关于投降的争论的结果,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长谷川说,他的书是首次对1945年期间苏联、日本和美国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影响进行详细研究的论著之一。“日本已经遭受了比原子弹造成的破坏大得多的毁坏,他们的领导人更多关心的是其皇帝的最终状况,而不是平民的伤亡。”
日本投降:原子弹促成?(图)
图:广岛原子弹爆炸废墟

  处女目标

  在早先的五个月里,美国飞机已在东京投下了超过50万个凝固汽油弹,导致十到二十万人死亡,基本上与广岛和长崎的死亡人数相当,把这个城市的16平方英里范围夷为平地。在战争的最后那些日子里,类似的袭击也在日本的主要城市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而之所以选择广岛和长崎,原因之一就是那里还没有遭遇过常规的轰炸。新炸弹的影响加之于处女目标会更加明显。

  “与原子弹相关的产业很少,人们又只关注美国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因此限制了人们的视野,”长谷川说。人们通常认为,这个恐怖的武器是被造就出来以终止更为恐怖的事情的,已经有不下5000万人死于战争。曼哈顿项目的科学家们带着害怕德国人会首先制造出这种炸弹的担心,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当知道德国人在这方面还无法获得成功时,科学家就为能够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而工作。

  即使原子弹不是结束战争的决定性因素,83岁的赫伯·里尔也并不感到遗憾。是他在距离“三位一体”核弹试爆点几英里之外的被征用来的农舍内,亲手为核弹装配了钚核心。在核试验60周年纪念日上,他首次回到当年工作的地方,拿着一些被核爆炸改变了的石头,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在和其它国家的竞赛中首先造就了它。我认为当时那样努力的工作是非常值得的。”·蒋建平·

  (紫/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