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分析六方会谈进展预见朝核问题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4:52 今晚报

  昨天下午,就朝核第四轮六方会谈的进展、前景和困难等问题,本报记者对国际问题专家、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教授进行了采访。一直关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曲院长认为,如果要求第四轮会谈各方———尤其是朝美的实际矛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化解、解决,是不现实的,“只要共同文件能够确认大的原则,能够肯定并支持六方会谈机制,就是成果,是会谈的胜利。”共同文件面临困难

  “现在,共同文件已进行到第二稿的讨论阶段。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一方面表示共同文件有‘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说朝美沟通仍有‘很大困难’,我们该如何理解他的话,您能否预见一下共同文件的前景?”记者问。

  “我们现在还不能乐观地说,共同文件是一定能够产生的,只是时间和讨价还价的问题。如果,会谈最终通过了共同文件,我的个人观点是,这个文件只能反映各方都肯定的原则和观点。比如,‘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弃核’、‘美国不再敌视朝鲜’等等,而那些现实的、具体的问题,共同文件恐怕仍不能解决。”曲院长说,“比如,‘弃核’,美国要求朝鲜以‘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核计划,并表示,只有这样,美方才能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而朝鲜表示,六方会谈应朝着以‘口头对口头’承诺和以‘冻结换补偿’为核心的‘同步走、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的方向努力。朝方反对美方提出的‘先冻结、后补偿’方案。这就有很明显的差距。再比如‘无敌意’,谈了这么久,确定这个原则应该不困难,但‘无敌意’又有什么样的前提和条件,对此,朝美又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所以说,中方在会谈开始就表示,本轮会谈要确立半岛无核化等原则的同时,要考虑到各方关切,这是很理智的。”绑架问题的“关切”

  “您认为‘各方关切’是否也包括日本关心的绑架问题,日本媒体最新报道,由于这一问题没得到体现,日本代表团一位官员表示对文件草案‘不甚满意’,您如何解读这一情况?”

  “‘各方关切’包括绑架等问题,你应该注意到中方的立场,就是所有类似问题都应通过双边谈判解决。至于,日本代表团的最新表态,如果消息准确,这就证明,在绑架这个问题上,日朝双方没有谈好,甚至没有谈。小泉政府要求解决日本人质问题,要求把日本的关切写入文件,这是迎合日本部分舆论、希望在政治上得分的表现,但一再提的人质问题也使得日本代表团在会谈中越来越边缘化。朝鲜当然不同意会谈涉及绑架问题,认为这偏离了解决核问题的会谈主旨。这就是很明显的分歧,所以说,共同文件最终只能反映已达成共识原则,至于分歧,它可能会列出,也可能会回避。”曲星教授解释道。“不见兔子不撒鹰”

  “为什么经过了四轮会谈,朝美之间的矛盾仍没有解决?最根本的原因在哪?”

  “由于历史原因,朝美在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但,意识形态的问题并不妨碍两个国家和解、合作。而朝美这么多年始终敌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之间极其的不信任。朝鲜一再要求美国做出姿态,让他有安全感,而美国却一再要求朝鲜先达到他的安全需要,两边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有没有第五轮会谈?

  “您觉得共同文件能否肯定六方会谈这一机制?共同文件的出台是否意味着朝核问题的解决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还不能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否会留给第五轮会谈?”

  曲院长笑着回答:“当然,共同文件如果能顺利出台,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是很大的推动力,它也会从文字上肯定六方会谈这一机制。至于有没有第五轮,我认为六方会谈的机制对解决朝核问题至关重要,其运作也逐渐成熟起来。就目前各方态度而言,谁都希望它能继续下去,直到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过,如果共同文件不能通过,”曲院长话锋一转,“我们等到的恐怕只有中方的主席声明,由于朝美严重的不信任,再加上绑架等问题的纠缠,共同文件的通过很艰难。”评论中美战略对话

  “最后一个问题,昨天上午大约9点钟,首次中美战略对话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举行,和六方会谈地点一样,也是在钓鱼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是对话主角。我想问的是,佐利克在此时访华是否也与这轮六方会谈有关?他来给希尔支着了?”

  “中美首次战略对话,是美国与中国建交以来,首度举行如此高层级的例行会议。”曲院长说,“你要注意,这是一个例行对话磋商的第一次。此次对话是根据去年11月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在智利圣地亚哥达成的共识举行的。当然,朝核问题恐怕也是中美交流的一个内容。”

  “但有些美国媒体只称之为‘高层对话(se?鄄niordialogue)’而不是‘战略对话(strategicdia?鄄logue)’,这不同的措辞说明了什么?”

  “有些美国媒体不提‘战略’,是受部分美国官员的误导,他们觉得对话一和‘战略’挂钩,仿佛就是针对第三国的。其实不是的,‘战略’也好,‘高层’也好,对话就是为了沟通、解决双边的关切,中美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以及事关世界、人类命运的大问题,都需要对话。”

  本报记者陈君(本报北京今日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