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第三只眼看中美战略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1:58 东方早报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任何事物只要和“战略”连在一起便显得特别重要,比如说“战略伙伴”、“战略性竞争对手”等等。对于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外交高层对话,我们看到无论是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还是新闻媒体都无一例外地将之称为“中美首次战略对话”。

  据说,小布什上台以来,除了明确把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那次之外,
在涉及中美关系的表述中,对“战略”一词的使用十分谨慎;即使此次“战略对话”,在美国一边也只是被称为“外交高层对话”。然而,这样的一次对话的战略意义却毋庸置疑。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美两国早在1997年就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然而首次“战略对话”却经过近十余年才得以举行,未免姗姗来迟。但如果考虑到对话是在新一波“中国威胁论”涌现的情况下举行的,那么指出此次对话“战略性”的意义无疑是恰当的。

  除了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大三角”,中美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历史定位;直到今天,“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判断才重新具有了现实意义。

  美国是当世惟一的超级大国,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构成今天国际秩序的众多机制,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的。至于美国眼中的中国,除了在冷战中为了平衡苏联而现出特别的重要性之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视为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主流社会”的另类,它在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与美国所理解的世界迥然不同。即便1978年后,这个国家开始努力融入国际社会,但在美国大多数政治精英看来,中国仍然不过是“搭便车者”,它所具有的潜力虽然巨大,却蕴藏在某个不可知的地方。

  现在,美国开始放下它对中国曾经的倨傲———不论是怀疑也罢、敬佩也罢、敌视也罢,中国都已经成为美国决策层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种转变,只要看看发生在国会山上的辩论,看看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兴趣就可窥一斑。十年以前的美国人很难想象,十年后的今天,中国议题在美国国会中会如此走俏,美国的媒体会如此的理性去关注和探讨大洋彼岸曾经和正在发生的一切。

  然而,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在美国眼中却显得极为矛盾,尤其是在美国无法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下。西方“善恶二元论”的逻辑,必然会导致其不惮从最坏的角度来揣测中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苏联解体之后,在其掌握反恐主动之后,美国曾不止一次把中国列为“敌人”。美国的外交政策,无论是新保守主义的控制之下,还是后来向现实主义所作出的调整,对中国的警惕日甚。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还是“崛起的中国”,都将遵循国际政治的传统逻辑,挑战美国的霸权,带给这个世界战争与动乱。至今,仍有许多政治精英相信中美之间的战争无法避免。

  中国当然切实感受到了,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来自美国的这种敌意与刁难,尽管我们曾经完全不了解这种西方式的对国际关系的认知。显然,两个对世界负有主要责任的大国长期彼此猜忌、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状态是无法想象的。近来中美之间在纺织品贸易、知识产权、人权、国防现代化、台海局势等一系列问题上层出不穷的分歧,无疑增加了两国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听之任之,这势必干扰两国对彼此的理性判断,从而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增加两国误判的几率。

  因此,不管此次中美外交高层对话被冠之以何名,如果中美决策层能够通过一个现实有效的渠道,定期就双边关系的现状进行总结,就双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谋求稳妥地解决之道,那么它至少有助于减少双方的猜忌。

  中美战略对话出现在一个中美合作与摩擦都十分突出的时刻。如何实现一个既有大国与后起大国的和平共处?历史把解决这个地缘政治难题的机会交给了中美两国,我们能否一道给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呢?但愿此番对话能够成为开启两国良性互动的开端。

  作者:文 史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