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广岛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09:12 每日新报

  日本纪念广岛遭原子弹轰炸 60周年

  8月6日,在日本西部城市广岛的和平公园里,白鸽在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建筑遗址上空盘旋。

  新华社发

  东京时间 2005年 8月 6日上午 8时 15分,日本广岛在凝重的钟声中陷入静寂和哀思。60年前的这个时刻,美军的B-29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的爆炸加速了日本战败投降的进程,也令当地民众深受其害。60年光阴似水流过,当年的幸存者如今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往事不堪回首,他们现在的愿望是不再有战争。因为如果没有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的侵略战争,也就不会发生广岛和长崎的悲剧。

  哀悼:

  不能承受之痛

  夏日的广岛天色亮得很早。拂晓时分,许多广岛市民就陆续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和平公园。这里曾是广岛市的产业奖励展览馆,在当年的原子弹爆炸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后来这片被称为“原爆穹顶”的遗址被改建成和平公园。这个公园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约 5.5万名广岛市民参加了悼念活动,其中包括许多当年的幸存者以及死者遗属。

  现年76岁的吉田文惠在当年的爆炸中失去了父亲、哥哥和姐姐,16岁的她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她没有参加当天的公众悼念活动,而是独自来到和平公园的一角寄托哀思。

  “我父亲的遗骨至今没有找到,”吉田文惠伤心地说,“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但是许多日本人已经忘记了过去。”

  行动:

  重申无核原则

  悼念仪式于上午8时开始,广岛市长秋叶忠利与两名遇难者遗属将过去一年里去世的5375名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名单放进原子弹爆炸遇难者纪念碑。

  8时15分,一名遗属和一名少年敲响钟声,出席纪念仪式的人全体起立,为原子弹爆炸遇难者默哀一分钟。广岛的所有寺庙和教堂也都敲响钟声,路边行人纷纷停下脚步默哀,悼念这个特殊的时刻。

  秋叶忠利宣读了《和平宣言》。秋叶忠利形容8月6日是一个“继承、觉醒和承诺的时刻”,日本应该遵守放弃核武器的承诺,承担应有的责任,为不重复过去的错误、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参加纪念仪式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则在致词中重申,日本政府将继续遵守和平宪法,坚持无核三原则:不生产核武器、不拥有核武器、不允许在日本部署核武器。

  路透社记者乔治·西山说,目前重申和平宪法和无核三原则对日本政府来说有着特殊意义。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在本周早些时候提出了修改和平宪法的草案,要求扩大自卫队的活动范围,部分日本政客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日本应该放弃无核三原则,拥有核武器。这些危险的想法不仅遭到日本民众的强烈反对,更引起了亚洲国家的警惕。

  反省:

  解读“错误”反省错误

  在纪念仪式上,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部信泰宣读了安南秘书长的致信。

  纪念活动在炎炎烈日下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的致词,因为只有他的发言将发生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与日本当年发动的侵略战争联系起来。

  河野洋平特意提到了原子弹爆炸遇难者纪念碑上的那句存在不同解读的话:“不重复过去的错误。”

  7月26日晚,一个名叫岛津武夫的日本右翼分子用斧子和凿子破坏这座纪念碑。他声称自己的作案动机就是不喜欢碑文上的“错误”两个字,他的举动给这两个字造成10多道划伤。

  警方援引他的话说:“(广岛遭原子弹轰炸)不是普通日本人犯的错误,是美国人扔下来的炸弹。”

  河野洋平在致词中说,“不重复过去的错误”中的“错误”有两重含义,一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选择了错误的前进方向,侵占朝鲜和中国等亚洲邻国,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最终与世界为敌,陷入大战。另一个错误就是美国采取原子弹轰炸这种“不人道的做法”。

  解密:

  海军大臣叫好爆炸

  对于日本政府有关原子弹爆炸“不人道”的指责,美国政府的态度耐人寻味,他们用一种颇为含蓄的方法表明了美国的立场。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6日公布了部分解密档案,披露了当年广岛发生原子弹爆炸的诸多内幕。其中一份解密文件显示,当时担任日本战争内阁海军大臣的米内光政在听到广岛遭到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对自己信任的顾问说,这是上苍赐给日本的礼物。

  米内光政说:“也许这样的用词并不恰当,但是原子弹爆炸和苏军介入亚洲战场的确是上苍的礼物。”

  米内光政说,他感到日本已经在战争中大势已去,曾经在内阁会议上提出结束战争的建议,但是却遭到拒绝。围绕着继续战争还是投降求和,日本朝野当时的争论十分激烈,裕仁天皇的立场也是左右摇摆。

  曾经担任日本首相的米内光政说,原子弹的爆炸和苏军的参战给日本投降结束战争找到了“最佳理由”,日本也可以因此免遭涂炭。所以当年原子弹的爆炸虽然是悲剧,但是却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了和平。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