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英国“天蝎”及时相助,俄潜艇上浮7名艇员生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8:38 中国日报网站
英国“天蝎”及时相助,俄潜艇上浮7名艇员生还(图)
救援现场。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当地时间8月7日,在英国“天蝎座45”号无人深海探测器的帮助下,羁绊俄罗斯海军AS-28“锦标”号小型潜艇的缠绕物全部被切断,被困水下近3日的“锦标”号自行浮上水面。艇内7人全部生还,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俄方将此次成功的营救行动归功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协作”。

  ·水下190米被困三天,艇员状态良好

  据美联社和《纽约时报》8月7日综合报道,经过数小时的营救,“锦标”号小型潜艇已于北京时间7日下午4点26分左右自行浮出水面。俄罗斯海军副参谋长佩佩利亚耶夫当天对媒体宣布了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尽管艇员们面部表情非常疲惫,但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他们自行打开舱门,出了潜艇,现在正在救援船上。”

  获救后,艇员们已换乘快艇前往“阿拉格兹”号救援船,由医疗专家进行必要的体检。之后“阿拉格兹”号将他们运送上岸,到当地的医院接受全面检查。

  由于出事潜艇身处水下190多米,气温很低。为节省能量,艇员们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关掉暖气,穿上防寒服,抱成一团,缩在一个小隔间里取暖。为节省氧气,艇员们在潜艇内安静地坐着。此前有消息称,“锦标”号上共有2名军官、4名船员和1名潜艇制造厂的代表。其中一名潜艇指挥官是25岁的海军上尉米拉舍夫斯基,他有一对23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

  ·营救功臣是英国“天蝎”

  “锦标”号小型潜艇此次成功上浮,多亏英国“天蝎座45”号无人深海探测器。“天蝎座45”号无人深海探测器自带可剪断钢缆的剪切装置,当地时间7日,在英国海军的遥控下,“天蝎座45号”经过6小时的“长途跋涉”,从附近的一个港口到达出事海域,发现“锦标”号的位置后,随即“扎”入190米处的水下,开始切除“锦标”号上的缠绕物。

  尽管“天公不作美”,营救现场当时风大浪大,而且还有雾,但并没有影响营救工作的展开。第一阶段营救工作持续了数小时。就在探测到缠绕在“锦标”号前端的鱼网时,“天蝎座45”号突然发生机械故障,只得紧急浮上水面进行维修。随后,“天蝎座45”号再度潜入水下,一鼓作气,在1小时之内成功完成任务。

  据悉,“天蝎座45”的营救方式此前已被列入计划中,但因较为费时,并没有作为首要营救方案。但是,俄罗斯方面在其它营救方案失败后,不得不使用这种费时的法子。

  ·国际合作是重点,美国迟到没帮上忙

  俄罗斯海军副参谋长佩佩利亚耶夫表示,此次营救工作是“国际社会共同协作”的成果。

  俄海军资金紧张,缺乏可进行深海救援的设备。5年前,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出事后,俄方没有向国际社会求援,艇上118名官兵全部丧生,成为俄海军挥之不去的梦魇。有了上次的经验,俄方此次迅速向美国、英国和日本发出协助救援的请求。

  当地时间6日下午,英美两国分别将4艘遥控深海探测器运抵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最先到达的便是英国的“天蝎座45”号无人深海探测器。然而美国方面的救援队伍比预计时间晚了整整4个小时,3艘美国深海探测器均没有参与营救工作。

  ·多种“流产”营救方案

  “锦标”号出事后,俄罗斯军方考虑并尝试了几种不同的营救方法,但有的方案没有成功,还有的干脆就没实施:

  其一,俄海军于当地时间6日清晨展开第一次营救行动,试图钩住“锦标”号拖拽到浅水区,然后再派遣潜水员搭救困在小潜艇内的7名船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二,考虑拉起“锦标”,使其从缠绕物中脱离,但没有实施。

  其三,考虑实施深海对接。将参与救援工作的深海探测器沉入海底,搜索到被困潜艇后,与其实现对接,将被困艇员疏散至救援艇上。但由于风险较大,未能实施。

  其四,考虑被困艇员炸开缠绕物,未能实施。

  ·事实澄清:真凶就是渔网

  “锦标”号4日在堪察加半岛东海岸的别廖佐瓦亚湾海域执行任务时,误入渔网,导致螺旋桨被渔网缠绕。随后,俄方又发表声明称,事实上,“锦标”号是被俄海军海岸声纳探测装置的天线所困,这一庞然大物重66吨。但实施营救工作的“天蝎座45”号无人深海探测器探测到,困住“锦标”号的“主凶”就是渔网。

  俄军方此前曾估计艇内剩余氧气至少还能用24小时。但俄太平洋舰队司令费奥多罗夫8月6日又称,氧气只能用18小时。(张婧婧)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