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60年后的全球核全景:从1枚到27000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2:20 金羊网-新快报
  对中国而言,既需要努力防止核扩散,同时还需要与其他核武器国家建立稳定的战略关系

  全球核态势不容乐观

  自1945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现在,目前全球拥有约27000枚核弹头。但除了日本广岛和长崎,这些核武器中还没有一枚被投入使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全球核态势看上去并不乐观。朝鲜和伊朗,这两个在国际社会眼中正在挑战现存核体制的国家,每天都因此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虽然各种试图解决两国核问题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但似乎进展不太明显。

  8月7日,参加第四轮六方会谈的国家宣布暂时休会,有关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共识仍在讨价还价之中,人们再次领教了朝核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而惟一值得欣慰的是———这次会谈还会继续谈下去。

  与六方会谈几乎同时,另一个国家伊朗的核问题近日也波澜再起。2日,伊朗表示,鉴于和欧洲有关核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该国决定重启核活动,并且,这一决心“不可逆转”。

  更大的背景是,今年5月2日到27日,历时将近1个月的第7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参加会议的各国未能达成任何共识。在这个5年才举行一次的审议大会上,近2/3的程序都浪费在了讨论大会的具体议程上,而没有对如何加强核不扩散体系进行实质性讨论。5月25日,大会专门负责“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议题的委员会在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也提前结束讨论,而此前一天,负责“防止核扩散”议题的委员会也未能达成共识。

  难怪著名核武器专家、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防扩散项目部主任约瑟夫·西林西欧尼在今年5月所著的《危险中的核体制》一文中忧心忡忡地表示:“成果颇丰的国际安全条约现在困难重重。”

  核扩散形势并非越来越坏

  “‘基地’对如何获得这些(核)材料和武器很有兴趣,而全球在如何增强安全性和销毁核武器上进展缓慢,就像蜗牛爬行。”西林西欧尼说。

  但中国军控专家对此的看法有些不太一样。中国专家认为,尽管现在宣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数量比半个世纪前多,但不能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即核扩散形势越来越坏。“总体而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增加了,从5个到8个,但从增加的速度来说还是减缓了,步调也放慢了。”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专家吴兴佐这样说。

  而一定程度上,世界上防止核扩散的努力还是很有成效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历史上一些曾经拥有或者接近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最终选择了放弃和停止,比如南非(放弃)、瑞典(停止)。

  重要的还有核裁军

  有专家称,5年一度的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之所以没有达成共识,这说明各个国家在核武器问题上的分歧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矛盾是———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间的矛盾。1995年,在NPT(《核不扩散条约》)无限期延长时,有核国家向无核国家作出了一个承诺:有核国家逐步裁军直至销毁核武器,来换取无核国家同意NPT无限期延长;另一个条件是,有核国家必须保证无核国家的安全。“但从当下的条件看,有核国家的承诺的确有问题,主要是美国自己在逐步打破承诺。”吴兴佐说。

  虽然会议的主题聚焦点是谴责伊朗和朝鲜没能遵守条约,但同样与会国也提出了另一个要求———美国和其他有核国家应该履行他们的义务,不仅减少核武器,而且实际上销毁它们。

  “美国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进步,在下个10年,美国还拥有5000枚核武器,不仅计划保持这个数目,而且很快将建造新一代核导弹,轰炸机和核潜艇。”西林西欧尼说。

  另一个矛盾是有核国家之间的矛盾。

  拥有核弹头最多的美国与俄罗斯眼中只有核扩散问题。核流失是有危险,但美国等西方国家由于近年反恐的需要,把这样的危险扩大了。中国的媒体似乎也跟着美国的议题,成天谈论核扩散,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美国在核议题上的控制权。

  其实,重要的还有有核国家的裁军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尽管裁减军备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全世界仍有2.7万枚核武器,其中许多仍处于待命状态。

  “与此同时,旨在应对这些挑战的政府间机构都陷入了瘫痪。8年来,裁军大会一直未能就一项工作计划达成共识。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自2000年以来没再达成过任何实质性协议。”安南说。

  但对中国而言,中国专家认为,“我们既需要努力防止核扩散,同时还需要与其他核武器国家建立稳定的战略关系。”(三石)
60年后的全球核全景:从1枚到27000枚(图)
小泉在广岛纪念活动上。

  (Robby/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