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小泉解散众院提前大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7:42 大众网-生活日报

  由于大批执政的自民党议员倒戈,小泉政府提交的邮政改革法案8日在日本国会参议院遭到否决,使小泉政府遭受空前重创。首相小泉纯一郎随即决定解散众议院,在今年9月提前举行大选。

  日本《每日新闻》的评论认为,提前大选对小泉本人和自民党都造成沉重打击。由于小泉政府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在目前情况下举行大选可能导致自民党分裂,并丧失政权。

  自民党议员倒戈

  小泉政府提出的“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在日本朝野引起激烈争论,反对者甚众,在自民党内部也发生严重分歧。7月5日日本众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这部法案,但是有51名自民党议员投反对票、缺席或弃权,其中内阁4名副大臣、政务官也投了反对票,使小泉政府颜面扫地。

  为了避免在参议院的投票中受挫,小泉及其助手在投票前大力展开游说行动。小泉还放出狠话,如果邮政改革法案在参议院遭否决,他将解散众议院并提前举行大选。此外,投反对票、或者弃权的自民党议员将受到严厉处罚,重则开除党籍,轻则不再将其作为党推荐的候选人参加国会议员选举。众议院投票结束当晚,小泉就撤换了4名投反对票的内阁副大臣和政务官职务,希望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然而这些努力最后都付之东流。在8日下午的投票中,日本参议院以125票反对、108票赞成的结果否决了这部法案。值得一提的是,有22名自民党参议员投票反对这部法案,另外还有8名自民党议员弃权。

  日本媒体的评论指出,自民党领导的执政联盟原本在参议院占据多数,正是由于自民党议员的倒戈才导致议案遭到否决,小泉是被“自己人”所打败。

  小泉的助手告诉共同社记者,同时兼任自民党总裁的小泉已经决定,那些没有在众议院投票支持议案的自民党议员将不会作为该党推荐候选人参加国会议员选举。

  内阁成员愤然辞职

  邮政改革议案遭到否决后,小泉随即召集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并且和执政联盟的另外两个政党公明党和保守新党进行了磋商。

  公明党领导人神崎武法在和小泉会面后对新闻界说,执政联盟已经同意在今年9月11日举行众议院选举,正式的竞选活动将从8月30日开始。

  在邮政改革法案受挫、小泉宣布解散众议院后,自民党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许多自民党领导人认为这很可能将导致自民党的分裂和在即将到来的竞选中失败。

  当年推举小泉出任首相的自民党森派会长森喜朗认为小泉通过解散众议院重新举行选举来“问信于民”的做法“十分愚蠢”。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内阁紧急会议上,农林水产大臣岛村宜伸反对小泉解散众议院的决定,并拒绝在诏令上签字,当即提出辞职以示抗议。离开会场的岛村宜伸对记者说,其他几名内阁成员也都反对解散众议院,并准备提出辞职。

  根据日本宪法,解散众议院的诏令必须由所有内阁成员签署。如果内阁成员拒绝签署,身为首相的小泉可以解除他的职务,然后要求内阁中其余成员再次签署诏令,使之生效。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小泉内阁终于通过了解散众议院的决定。与此同时,第一大反对党日本民主党决定在国会对小泉内阁提出不信任议案。

  东京时间8日18时,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宣布解散众议院,从而为提前举行大选铺平了道路。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日本议会制度

  国会是日本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252人,任期六年,每3年改选一半。在每次改选的126个议席中,在全国范围内投票选举的有50个,在地方选举区选举的有76个。

  从1993年起,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由中央选区制改为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根据2000年2月国会通过的《改正公职选举法》,众议院有480名议员,任期4年。国会可以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

  2003年11月10日,日本第43届大选结果揭晓,执政三党联盟获得了绝对稳定多数议席,从而保住了执政主导权。

  在本届日本国会众议院中,各党派议席如下:自民党237席(选举前247席),公明党34席(选举前31席),保守新党4席(选举前9席);在野的民主党177席(选举前137席),共产党9席(选举前20席),社民党6席(选举前18席),余下的为无党派人士等所获得。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