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U-2飞行50年:你看到的世界太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2:11 东方早报

  早报专稿

  1955年8月8日,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第一次飞上蓝天。50年后,这种被称作“黑寡妇”的高空侦察机虽然历尽磨难,却依然活跃在美军的侦察第一线。

  U-2侦察机翼展很长,但机身却细如铅笔。曾被冠名为“间谍飞机”,它能够在25000
米以上的高空进行超高空飞行,并能躲避绝大多数战斗机的打击。

  作为美国最有代表意义的侦察机,如今的U-2侦察机虽然在外形上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仍旧担负着为美国搜集情报的重要任务。“很难避开我们(的侦察),”42岁的约翰逊在韩国乌山(OSAN)空军基地告诉路透社。

  80名驾驶员

  美国目前有大约80名U-2飞机驾驶员,3名是女性。34岁的梅莉尔少校就是其中的一个。

  每次起飞前,她都要先吸一个小时的纯氧,然后穿上价值25万美元的飞行服(由于U-2的飞行高度超过2万米,飞行员必须穿类似宇航服的保护服),在随后的整个飞行过程中,梅莉尔血液中的氮含量将会逐渐降低,以防止出现因周围压力急剧减少而引起的高空病。

  作为全世界仅有的3名女性U-2飞行员中的一位,海军直升机飞行员出身的梅莉尔已经将每一次神秘起飞当作了家常便饭。“我不觉得这是多厉害的工作,穿上飞行服后,就像是在电话亭里坐了几个小时。”

  U-2在诞生之初隶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1974年,空军从中情局手里接管了U-2项目。

  1976年,U-2的活动基地被移至韩国乌山。1994年,U-2侦察机部队被正式命名为第5侦察机中队,又名“黑猫”。

  目前,在美国空军服役的U-2型飞机共有32架。第5侦察机中队有近200名人员,他们每年在世界各地的分遣队执行140至180天的作战轮换任务。

  锋利的刀锋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U-2侦察机单席位和单引擎的设计虽然显得有些过时,但其高空飞行能力、先进的拍摄功能以及高性能雷达,仍使它在美军情报领域一枝独秀。尽管卫星和其他高新技术已显示出一些优势,但U-2的灵活性仍然无法取代。

  20世纪50年代初,为更好地从空中偷猎他国的军事秘密,美国开始研制一种专用的远程侦察机,这就是U-2高空侦察机。因其全身漆成黑色,U-2也被称为“黑寡妇”。

  第一种型号的U-2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机,长15米,高4米,重量仅7吨,时速800公里,配有8台自动高倍相机和电子侦察等系统,所用的胶卷达3.5公里长,能把宽200公里、长5000公里范围内的景物拍下并冲印成4000张照片。该型机只要在美国飞12次,就能把全国情况拍个遍,且清晰度很高。

  U-2在试飞过程中就飞到了22707米的高空,打破英国人保持的纪录。

  比起早期的U-2来,最新型号的U-2S马力更强劲,飞行高度和航程也大大增加。此外,由于飞机表面涂有吸波材料,可以更有效地躲避雷达的跟踪。

  中国击落5架

  50年来的U-2飞行史,就是一部从冷战到后“冷战”的情报对抗史。

  美国曾主要依靠U-2侦察机对苏联的导弹和其他军事基地进行侦察,而U-2所收集的情报也经常成为美国重大决策的依据。

  为保密的需要,中情局为U-2飞行员规定了5种死亡方法:一是用飞机上的一把猎刀;二是一把无声手枪;三是飞行自爆装置;四是飞行员不在敌军上空打开降落伞;五是飞机上有一块装有细针的银元,针上涂有中情局用重金研制的动物毒素,只需在身上刺一下,即可当场死亡。

  1960年5月1日,苏联军队成功击落了一架U-2侦察机。飞行员鲍尔斯选择了跳伞保命,成为苏联的阶下囚。

  据不完全统计,U-2侦察机在世界上被击落7架,其中5架是被我人民空军地空导弹击落的。

  危险的飞行

  U-2侦察机的驾驶员对操作U-2侦察机的危险性毫不隐晦。

  他们对飞在两倍于一般飞机的高度已经非常熟悉。上面是黑暗的太空,下面是雷电,还有隐约的地球。驾驶员迪金森(Dickinson)告诉路透社:“你看到世界太多。”

  U-2侦察机多从事敏感和秘密飞行任务,因此被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近年来,U-2侦察机坠毁悲剧时有发生,就更添了诡异色彩。

  2003年,一架U-2侦察机在韩国首都汉城附近坠毁。今年6月21日,美空军一架U-2侦察机在西南亚地区坠毁,飞行员丧生,五角大楼至今没有公布事故原因。但是,在世界各地,U-2侦察机每天都在起飞。美国国防智库专家约翰·派克(JohnPike)说,毫无疑问,U-2侦察机还会继续监视伊朗和朝鲜这样的目标。田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