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情迷黑森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03:12 东南早报

  西点,是西方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它同东方烹饪一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欧洲是西点的主要发源地。西点制作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在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史料记载,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已经开始了最早的面包和蛋糕制作。古埃及的一幅绘画,展示了公元前1175年底比斯城的宫廷烘焙现场。从画中可以看出几种面包和蛋糕的制作情景,说明有组织的烘焙作坊和模具在当时已经出现。今天我们的《世界地理》将带你走进西方饮食的一角,一窥西方甜
点文化

  话说甜点

  甜点,中西餐谱上通行的英文Dessert,乃借自法文,特指正餐之后的那一道甜点,区别于TeaTime的闲食,又作“甜品”。又因为它经常与巧克力联系在一起,有些人也叫它为“黑森林”。西式的甜品花团锦簇,尤以意、法为盛。提拉米苏(Tiramisu)和萨芭雍(Sababyon)这种华丽的甜点一出场,餐桌就变成了春装发布会的天桥。作为意大利甜点的代表,外貌绚丽、姿态娇媚的提拉米苏已风靡全球。它以Espresso(特浓意大利咖啡)的苦、蛋与糖的润、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饼干的绵密、乳酪和鲜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干爽,只用了不到十种材料,把“甜”以及甜所能唤起的种种错综复杂的体验,交糅着一层层演绎到极致。

  面包与瑞典皇室

  一切的甜点都必须从它的起始面包说起。而面包的前身又是什么呢?面包的前身就是不用发酵的“面饼”!传说,人类的第一个面饼是在美索不达米亚流域一带发展出来的。在简略磨好的麦子里加水,拌成糊状,再将它摊在烧红的石头上,不一会儿,没有发酵的面包就烤好了,所以,可以确定的是,面饼一定是人类会用火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据说在金字塔时代,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酵母来做面包的。6000年前,他们已将面粉加水和马铃薯及盐拌在一起,放在热的地方利用空气中的野生酵母来发酵,等面团发好后再掺上面粉放在泥土做的土窖中去烤,那时他们只知道发酵方法但是不懂得其原理。渐渐地演变到后来利用太阳的温度来发酵,并进而扩展到整个世界,形成了大家所熟知的面包。q到了15世纪,瑞典公主嫁到法国王室,成为皇后之后,在这位公主的大力倡导之下,一些烘焙师父也开始研发各类烘焙产品,因此烘焙食品便在15世纪时,由瑞典、法国带入世界其他国家,且渐渐普及。

  一直到了17世纪后,人类才发现了酵母菌这种微生物,改善了古老的老发酵法来做面包。

  十字军东征的蛋糕

  蛋糕应该是面包的衍生物。最早的蛋糕是用几样简单的材料做出来的,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早期的经贸路线使异国香料由远东向北输入,坚果、花露水、柑橘类水果、枣子与无花果从中东引进,甘蔗则从东方国家与南方国家进口。在欧洲黑暗时代,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侣与贵族才能拥有,而他们的糕点创作则是蜂蜜姜饼以及扁平硬饼干之类的东西。慢慢地,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也跟着彻底地改变。从十字军东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运用和中东的食谱散播开来。在中欧几个主要的商业重镇,烘焙师傅的同业公会也组织了起来。而在中世纪末,香料已被欧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广为使用,更增进了想像力丰富的糕点烘焙技术。等到坚果和糖大肆流行时,杏仁糖泥也跟着大众化起来,这种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来的,而模子上的图案则与宗教训诫多有关联。

  :

  提拉米苏的传说

  有人说,它的滋味,是天堂的滋味;也有人说,它比爱情还要醉人而甜美;还有人形容第一次入口时,身心为之震慑、世界为之静寂、泪水由眼角缓缓低落而下……是的,它就是来自意大利的提拉米苏———Tiramisu。正宗的Tiramisu材料一定要舍得,其主要材料Mascarponecheese价格不低,还有作为垫底的手指饼干也是关键。

  至于谈到Tiramisu的由来,有趣的是,它却全然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传统意大利经典甜点,从问世到风行,至今不过短短的30多年,算是西式甜点世界里面的年轻新贵。虽然要细究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一种叫做ZuppaIngrese的甜点蛋糕,但真正的Tiramisu则一直要到上世纪60年代才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西北方一带开始出现。当地人采用Mascarponecheese作为主要材料,再以手指饼干取代传统甜点的海面蛋糕,加入咖啡、可可粉等其他元素,甜与苦就像天使与魔鬼、和谐与冲突的极端结合,使得原本温柔甜美的ZuppaIn-grese,刹时间有了更独特更复杂的个性,分外令人迷醉倾倒。

  Tiramisu就是意大利语“拉我起来”的意思。“Tira”相当于英语的“pull”汉语的“拉”,“mi”相当于英语的“me”汉语的“我”,“su”相当于英语的“up”汉语的“起来”。也有另一种解释是“带我走”。因为名字上的特殊意义联想,据说,当年刚刚传入威尼斯时,竟特别受到上流交际圈中的高级妓女们的喜爱,因而传播速度格外惊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