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分析:小泉为何在纪念日本二战投降60周年时道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0:54 华夏时报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5日在纪念日本二战投降60周年时发表声明,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表示“真诚道歉”。小泉说:“我们谦恭地接受这些历史事实,再一次表示我们深切的痛悔和我们真诚的道歉。”他还表示了“与一衣带水的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携手维护和发展地区和平”的重要性。同日,日本天皇明仁率7000民众进行了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的追悼仪式。明仁表示:“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回顾历史,我真诚地希望战争的阴霾永远不再出现。”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之时,日本皇族系统和一贯在历史问题上态度顽固的行政系统,突然回到10年前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执政时的立场上,多少出人意料。细细想来,却是“形势比人强”。因为,对于极力想淡化历史的日本来说,碰到了60年一次的历史占据现实话语权的一天,逼迫日本必须面对过去的不良记录;而内政外交处处遭遇生变质疑,也要求地位动摇的执政者就敏感问题作出回应。

  三个民调和若干逼宫:小泉为什么突然道歉?

  小泉的“8·15”声明,具有相当的层次,篇幅不大却颇有纵深,从历史问题的总结到与中韩关系的现实认识,直至未来日本要发挥的国际作用,均有涉及。尽管缺少实质性的东西且言语空洞,但看起来仍经过一定的准备。特别是在历史问题上的表述如“殖民统治和侵略”、“谦恭地接受这些历史事实”、“表示我们深切的痛悔和真诚的道歉”等等,与他过去的立场相比,有相当大的松动。对于强硬的小泉来讲,他的态度转变很是不同寻常。与其说小泉的政治理念旦夕改变,不如说这是日本政坛博弈的结果。

  日本近期的3个民调值得关注。《朝日新闻》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日本人反对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共同社的电话调查显示,将近59.4%的人认为小泉今年应该暂不参拜靖国神社;《每日新闻》的民意调查结果则显示,自从上周宣布解散众议院并定于9月11日举行大选以来,小泉及其内阁的支持率飙升14个百分点至51%。对于以选举政治自得的日本政治家来说,民调有时无足轻重,有时却极为重要,因为选民的声音可以用作政坛同行们杀伐的利器,而小泉,现正处在被人努力往刀案上架的境地。这个关键时刻,民调显示的不赞成参拜的民众倾向,必然是小泉言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或许促使小泉言语转变的更重要动力,来自上层。以前自民党干事长为会长的日本“遗族会”,是小泉的重要支持基础,此前也曾明确表态让小泉慎重对待参拜。此外,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及社民党和共产党纷纷在“8·15”到来时就历史问题表态,加之执政同盟的公明党对现内阁的历史观也有微词,一时间形成强大声势,颇有借历史“逼宫”的味道,其内阁成员今年拜“鬼”者,也较往年慎重许多。形势如此,小泉不得不有所表示以作回应。

  两个邻居和一个霸权:“道歉”后格局有什么变化?

  小泉在声明中表示了重视“与一衣带水的中国和韩国”的态度,这是对批评他不重视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两个重要邻居发展关系的回应。但是,小泉没有更多的条陈阐述,因此这一态度有“应景”之嫌。

  事实上,在东亚格局中,日本一直携手的是美国,想维护和发展的是美国庇护下日本主导的地区领导权。政治层面如此,民间层面也如此。日本和平力量常常受到右翼的打压,而发行量世界无匹的日本纸媒体,也有七成左右对右翼观点抱赞许态度,这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民众的历史和国际观。在历史问题上,日本屡有内阁成员口出狂言,在二战赔偿问题上,日本称“从法律角度”已经解决;在参拜问题上,大批议员和内阁成员车水马龙前往,均是日本这种气氛的外在反映。

  因此,尽管昨天小泉没去靖国神社,而是跑到千鸟渊战殁者墓苑献花圈,表现的只是姿态的变化,而不是立场的变化。而中日韩的“三国演义”,也不会因小泉的“8·15”声明就发生多大变化。

  60年前,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赢来了一场抵御外侮的伟大胜利。但必须承认,过了60年,日本也没有认输,在一些地方甚至有卷土重来之势。发展中日关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对于中国来说,首先要从发展自己做起。民族的尊严不能通过狭隘的民族主义获得,只能通过自强得到。而对于日本来说,除了“道歉”,还应谨记“行胜于言”,否则,口头的表述将失去其本来的意义,而在行动上也易重蹈60年前失败的覆辙。(徐立凡)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