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东京,看政坛人物如何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8:04 东方网-文汇报

  “8·15”,日本战败60周年东京,看政坛人物如何表现

  ■文/本报驻东京记者丛云峰

  1995年来首次发表反省讲话武道馆:小泉道歉为哪般

  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日本战败60周年的纪念日。一大早记者就驱车赶往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的武道馆和靖国神社,亲身感受了日本在战败后这第60个“8·15”特别日子的不同风景。

  在今年“8·15”——日本战败60周年的特殊日子,如往年一样日本政府在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的武道馆举行了第60届“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该仪式的追悼对象是约230万日本战殁军人和在空袭及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80万市民,日本国会和政府为此降半旗追悼战争死难者。日本明仁天皇夫妇、首相小泉纯一郎、参议院议长、最高法院院长、各政党代表以及战殁者遗属等约7500人参加了追悼仪式。而由于首相小泉已经解散了众议院,因此,象征日本最高权力机关的日本众议院的议长出现空缺,破天荒地缺席了这一仪式。

  在仪式上,日本首相小泉发表演讲说,日本对亚洲各国遭到的战争破坏负有责任,并宣称日本“要进一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尽全力使日本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得到世界各国更多的信赖”。而在此前举行的日本内阁会议上,经大臣一致授权,首相小泉还沿袭1995年日本战败50周年时的“村山讲话”精神,发表了“小泉版本”的日本战败60周年谈话。

  小泉在谈话中表示,日本过去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日本接受这些历史事实,对此再次表示反省和由衷的道歉,并向那次战争中所有的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小泉还特别强调,日本国民由衷地追求国际和平,认为与一衣带水的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携手,一道努力维护和发展地区的和平十分重要,日本要正视过去,正确认识历史,和亚洲各国在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

  对于小泉的这一声明,日本媒体在报道之余都纷纷指出这次发表的谈话并没有写入“村山谈话”中强调的“犯了国策错误”的表述。对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解释是,这是文章用语的问题,没有特殊的意思。而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则在记者会上说:“战后50周年的村山首相谈话是以反省战争,道歉为中心,而小泉首相的谈话着重强调日本战后走过的和平之路,表示了今后要继续走和平之路的坚定决心”。町村还就小泉在谈话中特别提到中韩两国指出,不是因为存在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同中国、韩国的所有关系就都不顺利,暗示即使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也可能同周边亚洲诸国改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众院大选压力的小泉出于多方权衡考虑,没有选择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并代表日本政府自1995年来首次发表了反省战争的“小泉谈话”,但在12日于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会上,小泉对于是否年内参拜的提问,仍继续表示“将进行适当的判断”。

  (本报东京8月15日电)

  关键是看行动——王少普评小泉纪念战败60周年谈话

  ■文/本报记者杨逸淇

  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日本纪念战败投降60周年之际发表谈话,引起各方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副所长王少普教授。

  王少普认为,在承认日本过去进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并对此表示反省和道歉上,小泉这次谈话与战后50周年的村山首相谈话,基本一致。小泉在讲话中,还提出要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向前看”。这些都是积极的、是亚洲各国人民愿意看到的,值得欢迎。

  小泉在讲话中用了很大篇幅,强调战后日本坚持了和平发展道路。如果小泉强调这一点的本意,是为了表明日本认识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性,那么,这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其实,对此,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已经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希望日本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王少普同时表示,由于《旧金山和约》是片面和约,日本以此作为回归国际社会的第一步,其中也不无可以总结的教训。

  最后,王少普强调,关键是看行动。看小泉能否将讲话精神落实到实处,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特别是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只有修正以往的做法,才能真正取信于亚洲人民,与亚洲各国加强合作,从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历史重演,创造亚洲美好的未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