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环球》杂志:美欧陷入伊朗核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7:17 《环球》杂志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表示,安理会并不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合适场所。欧盟和伊朗都没有放弃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途径,相信双方能够通过外交努力找到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办法。

  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有一部备受关注的影片叫《迷失在东京》,影片讲的是一位过了气的好莱坞影星到日本拍摄广告片,却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而陷入了迷失。面对伊朗新
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正式宣布就职后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欧盟和美国似乎尝到了某种同样迷失的滋味,只是这次他们迷失在了德黑兰。

  伊朗的转变

  8月6日的德黑兰非常平静,这天上午很多伊朗人都在观看伊朗国家电视台直播的伊朗新当选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宣誓就职典礼。

  就职典礼前一天,也就是星期五下午,内贾德刚刚收到了欧盟关于伊朗核问题长达30页的新提案。在这份得到美国默认的提议中,英国、法国和德国保证供应伊朗轻水核反应堆的燃料,但要求伊朗必须继续冻结其铀转化工作,并返还所有核废料。

  欧盟选择8月5日,即伊朗总统内贾德就职典礼的前一天作为提交新提案的日期,似乎并非纯属巧合。然而令欧洲政治家们多少有些失望的是,内贾德在随后的就职典礼讲话中,只字未提欧盟的新提案,只是再次重申伊朗不会在核问题上屈从于任何外来威胁和压力。

  随后传来的消息,更是令欧盟和美国感到了德黑兰的阵阵寒意:伊朗重启9个月前暂停的铀转化活动;更换了自从2003年起就担任伊朗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的哈桑-鲁哈尼,换上了被西方分析家认为更难对付且与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很近的强硬派阿里-拉里贾尼。

  两年前,正当伊朗与欧盟重启核谈判时,拉里贾尼曾经说过一句令欧洲政治家们至今印象深刻的话:“他们(谈判代表)是在用珍珠换棒棒糖”。

  与此同时,美联社报道伊朗还在推进另一个西方认为可造出原子弹的项目——建设可以生产武器级钚的重水反应堆。而伊朗所有这一系列变动的背后正是刚刚上任的伊朗新总统内贾德。

  “核谈判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战,”伊朗大选前内贾德在接受伊朗伊斯兰通讯社的采访时这样说道。从伊朗大选到如今上任伊始,内贾德似乎已经充分掌控了这场心理战的主动权。

  在核问题的谈判上,内贾德主张采取更为强硬的策略。2005年6月20日的一次讲话中,内贾德曾经指责伊朗核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过于软弱,屈从于欧盟压力。他说“那些负责谈判的人被吓倒了,他们还没坐到谈判桌前,就已经退让了500公里了……一个更受民众欢迎的政府将很快改变这一切。”

  英法德的噩梦

  参与伊朗核谈判的三个欧盟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都拥有占地广大的使馆和众多工作人员。位于德黑兰闹市区的英国大使馆驾车需要10分钟才能走完一圈。这三个在伊朗都有着很深历史与经济渊源的国家,这次却感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有人曾经说核谈判是所有外交谈判中最为复杂与精妙的,对于内贾德上任后展开的一系列心理攻势,欧盟显得有些焦虑不安。英国《经济学家》就发表评论认为,伊朗现在是“对胡萝卜没胃口,大棒也不怕”。

  现在正是欧洲人的休假时间,但是德国外交大臣乔西卡·费舍尔却没有太多时间和心情去度假。一个月前他刚刚取消了前往法国南部为期三个星期的度假计划。如今,他大部分时间都守在一条电话专线旁等消息。对于费舍尔来说,此时此刻没有任何问题像伊朗这样令他感到焦虑不安。

  几个星期前,伊朗就表示要重启伊斯法罕的铀转化活动。从那以后,欧盟各国领导人一面加紧协调提交给伊朗的新提案,一面则不遗余力地劝说伊朗不要重启核工厂。

  但是就在伊朗总统内贾德就职的那个周末,伊朗外交部照会所有欧洲外交使节声称,欧盟经过仔细研究提出的新提案伊朗无法接受。之后不久,伊朗便重启了伊斯法罕的核工厂,仿佛一夜间欧洲两年来的外交努力便灰飞烟灭,这令欧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美国人的被动

  对于欧盟的新提案,无论是美国总统布什还是《纽约时报》都表达了几乎相同的观点,那就是这份提案对于伊朗来说已经非常公平了。

  因此,当伊朗拒绝了提案后,美国总统布什又一次挥舞起了手中早就准备好的大棒。在接受以色列电视台的采访时,美国总统布什声称不放弃武力解决伊朗问题。布什说,美国和以色列“要团结一致,实现我们的目标,确保伊朗不拥有一件武器”。随后,他话锋一转,称“对于任何一位总统而言,使用武力都是最后选择。你要知道,我们过去曾使用武力保卫过我们的国家。”对于这句话,所有人似乎都明白布什暗示的是阿富汗和伊拉克。

  两年前,当萨达姆仓皇逃跑后,巴格达几乎成了美国人的城镇。就在美军在伊拉克三个星期闪电般地取得胜利后,华盛顿似乎已经准备好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要对另一个国家——伊朗挥舞手中的大棒。

  2003年8月19日,美国《新闻周刊》曾经披露过布什内阁针对伊朗的先发制人计划。这篇报道准确地抓住了当时布什内阁鹰派内部弥漫的那种进攻巴格达得手后的得意心态:“每个人都想去巴格达,真正的男子汉则要去德黑兰。”

  而根据《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威廉-阿尔金的说法,美国官方针对伊朗和朝鲜进行“先发制人攻势”的战略方案,早在2003年11月就已经完成,其正式代号为CONPLAN 8022-02。不仅如此,美国还精心制定了针对伊朗高官的“精英斩首”行动计划,这一计划主要是与对伊朗核设施实施的精确打击相配合,对伊朗高层官员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但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却戏剧性地改变了美国鹰派通往德黑兰的道路。伊拉克境内日渐增多的反美武装逐渐发展成为一股令拥有高技术装备的强大美军也无从招架的力量,这是布什内阁始料不及的。

  正是迅猛增长的伊拉克抵抗势力,阻碍了美国人把伊拉克变成美国人的伊拉克,也使刚刚攻占巴格达时华盛顿鹰派曾力推的先发制人打击伊朗的方案被拿下了台面,与刚攻下巴格达后美军的那种得意忘形一起消失在汽车爆炸后浓浓的烟雾中。也正是在这一刻美国对伊朗核谈判态度改变了,华盛顿开始更多地表示支持欧盟与伊朗通过谈判解决核问题。

  伊拉克的反美武装就这样戏剧性地改变了核外交舞台上最为复杂而精妙的较量。随着与伊朗有紧密联系的伊拉克什叶派团体逐步获得了伊拉克政坛的掌控权,美国感受到了来自伊朗更多的压力。

  最近,《洛杉矶时报》在一篇名为《布什对伊朗外交政策上的盲点》的文章中毫不客气地指出:“由于对伊朗邻国伊拉克的入侵,使我们事实上处于比伊朗更弱的位置,我们本不应如此。伊朗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了上风。现在德黑兰与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最有权力的什叶派领导人结成了同盟。任何进攻伊朗的举动都会最终摧毁我们已经非常脆弱的战争机器。”

  而美国评论家朱恩-科尔不无讽刺地写道:“对于美国来说,这真是一场绝妙的历史性讽刺。伊朗最危险的敌人美国带着将最终推翻德黑兰政权的愿望侵入了伊朗的邻国伊拉克,然而最终却发现,它成功打败的只有自己。”

  西方的茫然 伊朗的坦然

  其实,无论是布什还是欧洲领导人,对于伊朗外交政策上的盲点恐怕不只一个。对于大多数伊朗人来说,欧盟在新提案中所提出的把核燃料卖给伊朗,之后还要收回最后核废料的提议,似乎又让他们闻到了100多年前西方殖民者对于中东的那种老式殖民主义政策的味道。仿佛欧洲人又在用那种100年前对伊朗非常熟悉的口吻说道:“好吧,你想要什么,我们可以卖给你,但是你不能做你想做的。”

  对于大多数伊朗人来说,欧盟的提议忽视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应该受到尊重的强烈要求。而对于美国威胁要采取军事行动,伊朗人则颇不以为然。

  内贾德的竞选委员会在伊朗大选前曾经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如洪水无法被一根火柴棒所阻止一样,伊朗的科技发展也不会为一些完全无关的话所阻止。我们将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进行谈判,假如他们能够接受我们的合法权利,我们会合作……我们不会屈从于任何威胁”。这份声明最后特别警告道,“伊朗决不会接受任何拖延谈判的举动,绝不会让他们玩当年他们和巴勒斯坦人玩的那种把戏。”

  与西方对于伊朗所表现出的焦虑与不安不同,现在伊朗国内1000多万人照常上下班,做着他们自己各自的事,与两个多星期前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尽管那时他们的总统还是哈塔米。 王晋燕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