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镜鉴:油价攀升 节能有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15:2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编者按

  随着世界能源的紧张,节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前些日子广东石油紧张状况,更是将这一命题直接摆到我们面前。因此,借周末特刊本版简单介绍国外一些节能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能给我们自身一些镜鉴。但在节约使用宝贵的自然资源的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因素,我们在节约的同时,还要开源:首先是开拓市场来源,打破垄断,构建一个健康而多元的能源市场;其次是政策性应对,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经济大省,应建立相应的储备体系,以应对诸如“台风”等外力干扰带来的紧张局面。

  高油价的状况使开发石油替代产品重又提上日程。现阶段,有多种设想可以考虑:以可接受的成本开发重油、用于驱动汽车的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以及将在2050年问世的第四代核反应堆等。

  短期内,不仅在新兴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国家,而且在工业化国家,节能新方法也将有助于解决21世纪能源问题。

  (新华社记者 澄湜 撰稿)
镜鉴:油价攀升 节能有道(图)
上图:菲律宾民众抗议油价上涨

  日本:精明细致多种举措并举

  随着人口的减少,日本的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小。因此,需要拿出不同于以往的战略,从注重量的扩大转变为注重质的提高,也就是确保稳定供给。

  从这方面说,实现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很重要。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开始推行摆脱对石油依赖的政策,引进天然气和核能。在多样化方面,大量采用核能发电取得了成效,从而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降,从1973年的77%降为2001年的49%,煤炭、天然气、核能三项则占到了50%。

  实现供应多样化的决定因素之一,是风力和阳光等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2000年以后在日本加快普及。当然,这类发电站的效率和成本不及普通发电站,电源也不够稳定。但是,通过与蓄电池配合使用,它还有稳定化和高性能化的余地。

  能源供应地的多样化也不可或缺。在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方面,日本积极扩大供应地,如中亚、非洲、俄罗斯等等。

  在日本能源战略上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比开发资源更有助于能源安全。为综合推进工厂、建筑物和机械设备节能,日本1979年实施了合理使用能源法律,规定了各领域企业应该努力的内容,以及促进上述内容实施的措施。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产业部门为中心大幅度地推进节能,制造业平均能源消费基本指数得以改善。日本的人均能源消费在发达国家中实际已经最少,但在推广混合动力车、减少家电消费电力等方面还需要实行节能。

  韩国:优惠措施鼓励车主节约

  为减轻日益攀升的国际油价对韩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韩国政府正在考虑施行补贴措施,以鼓励国内居民减少驾车时间,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这项补贴措施,居民将被鼓励自愿在每周至少一个工作日里把汽车留在家中。韩国产业资源部一名高级官员说,除了降低汽车税外,韩国政府还考虑为自愿“节能”的汽车司机提供降低保险费及停车费等优惠措施。

  韩通社说,韩国是世界第四大原油进口国。对于原油完全依赖进口的韩国来说,目前日益攀升的国际原油价格已严重制约韩国经济增长。根据韩国中央银行的估计,国际油价每上涨1%,将导致韩国经济增长速度缩水0.02%。

  德国:政策支持开发替代能源

  德国资源相对匮乏,石油、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煤进口也在日益增长。一直以来,在德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中,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被置于突出的地位。

  由于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从保障能源供应的战略安全高度考虑,德国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其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8月,德国出台了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对2000年出台的法律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

  德国政府从长远出发,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截至2004年中期已投入研究经费17.4亿欧元。德国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

  在《2004年国家可持续战略进展报告》中,德国政府制定了“替代燃料和创新推动方式”发展战略,旨在减少传统燃料消耗,确定有发展前景的替代燃料和发动机驱动方式并尽快投入应用。

  “替代燃料和创新推动方式”发展战略认为,尽管生物质液化燃料(BTL)短期内还不能大量投产,但从中长期看,BTL燃料潜力最大。BTL原料成本低,来源范围广,而且具有可再生和环保等优势。大众、奔驰两家公司都把开发使用BTL燃料的汽车作为各自的中期发展战略,同时还加大了对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以期在远期推广氢能源在汽车动力上的应用。

  (晓健/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